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3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3 毫秒
1.
尽管前人对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三叠系进行过沉积与层序地层研究,但是有关全盆范围内层序地层格架研究比较少见。应用现代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着眼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整体研究,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三叠系三级层序界面和体系域界面进行识别,共识别出5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对应划分为4个三...  相似文献   
2.
强烈不对称的楔型地层是前陆盆地的典型特点,前隆带地层大量减薄或缺失、前隆带与前渊带三级层序的细分对比是建立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格架的关键.结合前人对前陆盆地岩石圈挠曲变形模拟的认识,经过对库车前陆盆地的实例分析表明,前陆盆地挤压构造活动引起前渊带沉降、而前隆带隆升,导致可容纳空间发育在横向上不协调.可容纳空间的不协调发育与前隆的产生和迁移的动态演化过程相伴随:在构造的活动期,前隆隆升并向冲断带迁移,盆地变窄变深,可容纳空间发育的不协调性逐渐增强;在构造宁静期,盆地变宽变浅,可容纳空间整体性发育.因此,前陆盆地二级层序在地震剖面上具双层结构(如库车盆地侏罗系、白垩系卡普沙良群),其下层为一组楔状、向冲断带收缩的退积反射;上层反射呈带状、延续范围广.层序的对比模式为:在二级层序的底部,三级层序向克拉通渐次超覆;在二级层序的中部,三级层序的分布向冲断带渐次收缩;在二级层序的上部,三级层序分布广泛,可对比性强(如库车盆地下第三系).  相似文献   
3.
逆冲推覆构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于逆冲带内超压的反复积聚和释放,冲断活动表现为间歇式前展逆冲方式,且具有早期长周期低前展速率、晚期短周期高前展速率的特点,由此导致作用于前陆盆地的构造负载早期以垂向加载为主、晚期则以递进加载为主。库车坳陷下白垩统记录了一幕完整的前陆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卡普沙良群和巴什基奇克组分别对应于逆冲期和构造宁静期,两者之间发生了地层几何形态的重大转变以及内部削截反射终止点的迁移。与早、晚期冲断活动特征对应,在前隆向前渊的斜坡带,卡普沙良群的下部和上部分别发育大套向逆冲带的前积反射和向克拉通方向的退积超覆反射。在紧邻造山带的前渊带,亚格列木组砾质粗碎屑沉积体标志着逆冲推覆的重新开始;巴西盖组三角洲体系的发育说明快速前展逆冲导致宽缓的楔顶带的形成;巴什基奇克组底部粗碎屑发育及其与巴西盖组之间沉积突变,反映为宁静期岩石圈强烈回弹的结果。最终,前陆盆地构造演化的逆冲期可细分为初始逆冲、?冲、前展逆冲、逆冲减弱—停滞等4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克拉2大气田的发现,展示了库车坳陷白垩系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通过对库车坳陷东部野外露头、钻井资料以及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对坳陷东部白垩系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白垩系发育湖泊体系、扇三角洲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和三角洲体系等四种沉积体系类型;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经历了早、中、晚期的演化,早期发育了以扇三角洲体系为主的沉积环境,中期形成了大范围的浅湖环境,晚期以三角洲平原相环境为特色;平面上,白垩系岩相古地理南北分带明显,具有南北双向提供物源的特征,粗碎屑分布在坳陷较陡的北侧。库车坳陷东部储层主要由三种三角洲体系砂体和滨岸沙坝砂体构成,砂体厚度大,分布广,储集条件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经典层序地层学与现代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着眼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整体研究,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探讨了台盆区层序内部结构及层序演化模式。分析表明,台盆区三叠系主体在挤压背景下发生挠曲而大面积稳定沉降,在古克拉通盆地基础上形成开阔的坳陷型湖盆。内部层序结构具有经典层序地层学缓坡背景下层序模式特点,具明显的"三元"结构,因湖盆坡度十分宽缓,水体较浅,低位体系域低位扇体发育较少,湖扩体系域呈现远距离的上超,高位体系域具波及范围广泛的平缓前积反射。层序内幕结构表现为单个层序内沉降中心向北迁移以及多个层序沉降中心总体向北迁移的特征,即是层序受控于幕式挤压挠曲作用的具体体现,并与该时期北部沉降、南部抬升的基底变形特点一致。  相似文献   
6.
歧口凹陷第三系层序格架下的油气藏富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出发,对歧口凹陷内1340口钻井进行筛选,将钻井现已揭示的油气藏投影到层序格架中,对油气藏的富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歧口凹陷油气主要富集在二级层序界面附近,距离二级层序界面越近油气越富集.在层序内部,油气主要富集在最大湖泛面以下的湖扩体系域与低位体系域中.在各个层序中又有一定的差异:二级层序界面以上,油气主要富集在层序内部最大湖泛面以下的湖扩体系域与低位体系域中;在二级层序界面以下,主要富集在高位体系域中.平面上,油气藏主要富集在凹陷边缘断层控制的陡坡带附近,挠曲坡折带油气藏富集最少,但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巨大.据此,作者提出了三元耦合控有利勘探区带的设想,即二级层序界面+相应的三级层序体系域+可对比的凹陷坡折带类型=油气勘探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7.
刘晓峰  沈传波  王家豪 《地球科学》2021,46(5):1677-1691
宜昌斜坡残留的白垩系盆地是认识中扬子地块白垩纪构造演化的一个窗口.基于对白垩系露头的构造-沉积特征的观察,并结合二维地震剖面的构造-地层解释,厘定了宜昌斜坡白垩系盆地的构造属性和沉积充填特征,构建了白垩系陆内挤压盆地的挤压断-坳结构.宜昌斜坡白垩系盆地是由天阳坪逆冲断裂带控制的陆内挤压盆地.下白垩统盆地为同造山期的挤压断陷,充填有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上白垩统盆地为后造山期的挤压坳陷,充填了冲积扇-辫状河-风成-浅水含膏湖泊沉积体系.宜昌斜坡和湘鄂西弧形带的上白垩统盆地属于陆内挤压盆地的挤压坳陷,揭示中扬子地块由挤压向伸展构造体制转换的起始时间是新生代.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带的发现及识别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白云凹陷属珠江口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通过对二维地震剖面上模糊带的分析,凹陷中心发育北西西向展布、面积约1000km2的底辟带,底辟幅度最大可达8km.高精度磁力资料显示底辟带为一个低磁异常区.底辟构造包括龟背上拱、弱刺穿、气烟囱、底辟断层(或裂缝)、海底麻坑等类型,主要发源于断陷期深湖相的文昌组(始新统)—恩平组(上始新统-下渐新统),其次为坳陷期浅海-深海相沉积的珠江组(下中新统)—韩江组(中中新统)的两套巨厚富泥沉积层.白云凹陷具有快速沉降、细粒充填为主、以及新生代的右旋张扭性应力场,共同造就了凹陷中央底辟带的发育.底辟构造的存在反映了白云凹陷中心曾经蕴育着高温、超压系统,与之密切伴生的大量亮点指示着沿底辟构造的天然气垂向输导,构成了古近系油气运移到新近系—第四系的成藏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9.
王京  赵彦超  刘琨  王家豪 《地球科学》2006,31(2):221-228
从岩石学薄片观察、埋藏史恢复、成岩流体包裹体检测、地层水化学特征和砂岩、粘土矿物成岩作用及储层性能评价等入手,对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下石盒子-山西组砂岩储层储集性能主控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成果认为:(1)工区下石盒子-山西组砂岩储层在早白垩世达到最大埋深(约4500m),强压实和高含量岩屑变形以及杂基充填粒间,使得砂岩原生粒间孔隙几乎完全丧失,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孔隙,原生孔隙不发育;(2)碳酸盐胶结物和少量长石及岩屑在中等埋藏深度发生酸性溶蚀,而石英骨架颗粒和泥质、微晶石英杂基在深埋藏阶段发生碱性溶蚀,从而形成“酸性 碱性”叠加溶蚀次生孔隙带,成为控制工区目的层储层质量的主控因素;(3)粘土矿物演化剖面、地层水化学剖面和储层物性与储层岩屑、方解石、自生硅质和填隙物含量关系对比剖面,揭示大约在2670m附近存在一个重要的界面,在此界面之上为酸性溶蚀带,在此界面之下为先期酸性、后期叠加碱性溶蚀的深部次生孔隙带,其中在2670~2740m深度段为高孔高渗带,天然气沿此深度带优先充注.因此,这个带也是一个天然气高产带,在今后的勘探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系露头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新疆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系各种层序界面露头标志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三级层序、层序区域对比的基本特征以及层序发育的盆缘背景.研究表明:古近纪库车前陆盆地充填整体为一个二级层序,并进一步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盆地基底的东、西分块是造成古近系充填层序纵向发育不协调的深部原因;通过沉积体系类型及演化与盆缘背景、构造活动的响应关系分析,推论了库车前陆盆地楔顶带的存在;楔顶带的发育抑制了构造活动期源于造山带的物源供给,使前陆盆地前渊带的沉积物供给速率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