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2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柯坪地区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与上奥陶统印干组海相烃源岩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烃源岩组成部分,对其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在通过岩石热解分析对比研究萨尔干组与印干组海相烃源岩现今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微量和稀土元素从地球生物学的角度对其特征差异性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萨尔干组和印干组黑色页岩现今均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萨尔干组的有机质丰度和古生产力水平都比印干组高,而古氧相和埋藏效率均较 差。与印干组相比,Caradoc早期大洋缺氧事件使得柯坪地区同时期沉积的萨尔干组页岩古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 高,在埋藏效率低、氧化还原条件差的情况下仍为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民丰北带地区深层砂砾岩体钻井数少,常规沉积相研究方法主观因素过多,加之常规地震属性技术无法准确刻画砂砾岩体沉积相边界,导致该地区沉积相边界划分存在分歧。在总结薄层调谐反射理论的基础上,以沉积学规律为指导,应用分频解释技术对东营凹陷民丰北带地区沙四上亚段发育的砂砾岩体的沉积相带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民丰北带砂砾岩体为近岸水下扇沉积成因,细分为近岸水下扇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砂砾岩体发育段在地震频谱上具有频陷特征,是薄层细粒沉积与厚层粗粒沉积的综合地震反映;低频振幅调谐体切片反映扇根沉积特征,中频振幅调谐体切片反映扇中沉积特征,高频振幅调谐体切片反映扇端沉积特征;横向上,砂砾岩体靠近陈南断层分布,由陈南断层向南依次为扇根、扇中、扇端亚相;纵向上,砂砾岩体向陈南断层方向呈退积式发育。该研究成果对岩电关系复杂、常规地震属性较难识别的少井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西北部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经历了约130 Ma的风化剥蚀淋滤作用,孔隙类型复杂多样,其中的马五1+2和马五14亚段白云岩是该区主要的天然气储产层段,研究其储层特征并对其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生产意义。通过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测试等方法,对该区的白云岩储层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和裂缝,可细分为晶间孔、晶间溶孔、溶蚀孔洞、膏模孔、构造缝、压溶缝和溶蚀缝;孔隙结构包括大孔中喉型、中孔中-细喉型、小孔细-微喉型和微孔微喉型4种类型。针对该区储层特征的复杂性,综合选取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参数、排驱压力、中值半径和最大进汞饱和度参数,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储层分为4种类型,从而更客观地反映储层的储-渗能力。   相似文献   
4.
陕北地区延长组发育低(特)渗储层,除发育通常的高阻油层外,还极易形成低阻油层;因此,低阻油层的发现,极大拓宽了该区石油勘探和开发的领域。根据志丹油田樊川油区长61的石油地质特征,结合大量实验和生产数据资料的分析对比,对该区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及宏观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61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导致束缚水饱和度增高,高地层水矿化度、高泥质含量及放射性砂岩的存在,是低阻油层得以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大量实际试油和测井资料的对比可见,应用计算自然电位与自然电位曲线重叠法可以快速直观显示其含油性,声波时差-深电阻率的交会图与自然伽马-深电阻率交会图相结合可有效识别低阻油层。对区内85口探井进行了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在长6发现了初次解释所遗漏的45个低阻油层,油层数由原来的117个增加到162个,净增27.8%。  相似文献   
5.
摘 要:活动期的开启断裂会影响地层流场的分布。如何恢复断裂活动中的瞬时流场,如何定量评价活动期断裂的输导性,依然是断裂与流体运移关系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尝试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非均一地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在断裂活动前初始流场与断裂活动后末流场已知的情况下,通过不断调整影响地层流场的关键参数——渗透系数,最终获得与末流场吻合的瞬时流场及断裂活动期的渗透率。以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冲断带为例,模拟结果表明,活动期断裂的顶部出现相对高气势的凸起区,流体倾向于向围岩运移,是流体的释放区;断裂的底部出现“?U”?字形相对低气势的下凹区,为流体的吸入区;断裂带纵向的气势梯度减小,流体垂向运移的动力减弱,但由于断裂带的高渗性,可弥补动力的不足;在如此的“泵吸”作用下,深部天然气可向断裂顶部地层运移,不同断裂的“泵吸”?作用强度不同,决定了哪些断裂会成为主要的“气源断裂”及以断裂为运移通道的气藏的富集程度;克拉2气藏下伏F2-k?断裂在活动期的渗透率为24.9?μm2 ,明显高于大北1气藏下伏F断裂的渗透率5.78×10-3 μm2?,是引起2个气藏富集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根据单井相分析特点,利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从预处理过的测井曲线上提取了能够用于沉积相识别的五种数字特征,建立了杏北地区河流相储层不同微相单元的数值模式。通过对三口井的自动识别与人工解释结果对比来看,计算结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客观地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8砂岩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发现该区长8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直观地显示出长8砂岩储层具有很强的微观非均质性,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8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砂岩中,引起砂岩产生强烈的非均质性,而这些砂岩则形成长8砂岩储层的高渗带。  相似文献   
8.
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异常流体压力演化史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克拉2气田现今实测地层压力分析了异常高压发育的特征,并通过流体包裹体测试求取包裹体形成时期的古压力。计算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和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砂岩储层在距今8~6Ma(康村组沉积期末)时,古压力系数大致为1.09~1.18,发育过剩压力为4.6~9.6MPa的异常高压。在此基础上,以古、今压力数据为约束条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出下白垩统与侏罗系异常流体压力的演化历史。研究发现:下白垩统储层流体压力经历了沉积型异常流体压力形成发展(白垩纪-库车组沉积期末)和沉积型异常流体压力萎缩—构造挤压型异常流体压力孕育(库车组沉积期末至今)两个阶段。康村组沉积早期沉积型超压开始出现,库车组沉积期末达到顶峰,过剩压力达40~50MPa;此后,在沉积型超压萎缩—构造挤压型超压孕育过程的耦合下,过剩压力曾降至25~30MPa,更新世起超压略有升高。侏罗系流体压力演化较为简单,吉迪克组沉积期开始出现超压,至库车组沉积期末达到高峰,此后异常高压逐渐萎缩。在克拉2气田的主要成藏时期(距今3~1Ma),烃源岩较储层具有更高的异常压力,源—储压力差为10~30MPa。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林玉  张龙  王震亮  高潮 《沉积学报》2007,25(2):224-229
油气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是储层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的目的是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方法是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通过实验发现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和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直观地显示出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储层具有很强的微观非均质性,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本区长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砂岩中,溶蚀作用引起砂岩产生强烈的非均质性,而这些砂岩则形成长3储层的高渗带。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利用沉积环境标志、露头剖面、岩芯、录井、测井、地震和古生物等资料,通过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划分,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侏罗系划分为6个三级沉积层序更为合理。根据侏罗系旋回特征和体系域的发育情况,分析了沉积旋回的边界及演化特征和层序对侏罗系生储盖配置关系的控制作用。认为主要储层位于延安组底部的第一个长期旋回LSC2中,是位于水进体系域(TST)的河道亚相砂岩,盖层则是位于水进体系域之上的河道泛滥平原沉积的泥岩,与三叠系层序中的生油岩构成下生上储式组合,与侏罗系层序中河道间泛滥平原亚相的泥质沉积形成自生自储式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