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地热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总体开发利用程度偏低,存在资源勘查研究程度低、分散开采普遍、重开采、轻回灌、创新发展研究重视不够等问题,对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不利。在山西省地热资源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山西省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主要热储类型、特征以及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按照不同热储类型及地热资源赋存地质条件,提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建议,并提出在山西省打造温泉小镇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贾成前  冯波  李毅  白雪峰 《世界地质》2011,30(1):138-144
针对吴起地区固井中一些低压地层由于破裂压力低,不能承受常规水泥浆液柱压力,出现固井水泥浆漏失、水泥返高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问题,开展了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对减轻材料粉煤灰、漂珠及二者复合体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确定了适合的配方。研究选用增稳剂ZW 加入低密度体系,提高了低密度水泥的强度。实验结果及现场实践表明: 用减轻材料配制低密度水泥浆及降低水泥浆液柱压力,是确保低压易漏地层固井水泥浆返高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固井质量和延长油井寿命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拉尔盆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盆内存在多套火山-沉积岩组合.通过对海拉尔盆地Chu8井等4处火山岩样品进行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探讨了海拉尔盆地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为盆内和邻区地层对比以及大兴安岭地区构造演化提供了依据.研究区4个火山岩样品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结合其高的Th/U比值(0.22~1.50),说明其属于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布达特群确实存在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214.4±4.3 Ma)的火山岩,结合前人研究,可将盆内火山作用划分为4期:分别为中-晚石炭世基底岩浆岩(320~290 Ma);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布特达特群火山碎屑岩组(224~197 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塔木兰沟组(152~138 Ma);早白垩世晚期铜钵庙组(128~117 Ma).大兴安岭地区各期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盆地地震剖面特征表明,中-晚石炭世基底岩浆岩(320~290 Ma)是额尔古纳-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造山后的伸展背景下形成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火山岩(224~197 Ma)是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背景下形成的,该期火山岩的发现说明古亚洲洋构造域对大兴安岭地区的影响至少延续到早侏罗世早期(197 Ma),而该区域蒙古-鄂霍茨克洋的俯冲碰撞最早可能开始于早侏罗世以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52~138 Ma)和早白垩世晚期(128~117 Ma)火山岩的形成均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碰撞闭合后的伸展作用有关.盆内部分火山岩样品中存在古元古代-新元古代捕获的锆石,这表明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很可能存在着元古代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4.
首次较系统地统计了研究区节理产状、规模、开度、密度以及分布规律,阐述了其储层意义。根据节理产出层位、切割关系和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将研究区节理的形成期次划分为营城期、营城末期和晚白垩世晚期3个期次。利用共轭节理产状和节理面性质,计算出营城期具有近东西向伸展和挤压相互交替的构造应力场;营城组末期具有NE—SW向挤压构造应力场;晚白垩世晚期具有NW—SE向挤压构造应力场。营城组中的节理形成与分布主要与前两期挤压应力场有关。在此基础上,对徐家围子地区营城组节理分布规律进行了预测,为天然气储层分布规律研究提供可视化对比依据。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庆深气田火山岩储层的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是庆深气田主要的储层。火山岩储集空间主要有4种组合类型,其中溶蚀孔 微孔隙型最为常见。孔隙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平均孔隙度为0.101%,主要起连通作用。通过火山岩样品的压汞分析,将毛细管压力曲线分为Ⅰ~Ⅴ类。最大孔喉半径为4.9μm,分选系数为0.3~2.6,孔喉歪度为粗歪度。综合储层微观结构研究成果和试气结果分析认为:(1)火山通道相的火山角砾岩和角砾熔岩、喷溢相上部亚相的气孔流纹岩和侵出相内带亚相的球粒流纹岩和珍珠岩为好储层;(2)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以微孔喉为主、孔喉比大、孔喉的连通性及渗流能力较弱等特点,储层以Ⅱ、Ⅲ类孔喉为主,大部分气井需大型压裂改造,才能达到工业气流。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林西地区二叠系哲斯组和林西组分布广泛,发育一套暗色泥板岩、砂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组合,是区域上重要的烃源岩。利用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方法,对林西县官地镇哲斯组与林西组界线附近的碳酸盐岩进行了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林西组/哲斯组界线上、下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构成差异明显。哲斯组稀土元素(∑REE+Y)总量均值为40. 51×10~(-6),明显小于林西组的均值82. 12×10~(-6); PAAS标准化后,二者均具有轻稀土相对于中稀土和重稀土亏损的特征,且哲斯组碳酸盐岩相对于林西组显示更明显的δEu正异常和δCe正异常,与正常海相和湖相碳酸盐岩具有不同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哲斯组/林西组界线碳酸盐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呈现突变特点。其中表征陆源混染作用的Cu、Zn、Rb、Zr等微量元素含量在界线之上显著增大。Sr/Ba1、V/Cr 4. 25和V/(V+Ni) 0. 54等特征参数表明研究区中、晚二叠世之际沉积主体为海相、强还原环境。古亚洲洋板块俯冲和岩浆作用及其产生的极端强还原环境和热液影响,是导致研究区哲斯组/林西组界线碳酸盐岩δEu显著正异常和δCe普遍正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裂缝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白雪峰 《世界地质》2009,28(3):318-325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裂缝普遍发育, 但不同相带内裂缝的发育规模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外围露头火山岩储层裂缝的实测数据及微观特征观察并结合钻井岩芯研究, 认为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裂缝可分为原生裂缝、次生裂缝和人为诱导裂缝3种成因类型。其中次生裂缝中的构造裂缝对油气运移及聚集起决定性作用; 喷溢相、侵出相和火山通道相是构造裂缝最发育的相带, 线密度分别为22条/m、18条/m和14条/m; 爆发相不发育, 线密度为4条/m。构造裂缝的形成期分为早白垩世营城组早期、营城组末期和晚白垩世嫩江组早期等3期, 裂缝主要形成于前两个时期; 裂缝走向以北东向最为发育, 占总量的50%以上, 其次为北西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 裂缝的整体充填程度低, 开启情况及有效性较好。研究成果与徐家围子断陷内裂缝的发育规律具有一定的可对比性。  相似文献   
8.
对野外剖面实际测量及室内薄片鉴定等资料研究表明,松辽盆地营城组一段复成分砾岩共有4种胶结成岩类型:熔浆胶结、灰泥球胶结、凝灰质胶结和砂泥质胶结。其中以熔浆胶结发育最为广泛。砾岩中砾石成分复杂,以基底花岗岩及二叠系变质岩为主,原地火山岩次之。砾石整体分选性差,磨圆度中等—好,以次圆状—次棱角状最为发育。自基底向火山活动中心,砾岩中外来砾石逐渐减少,原地火山岩砾石逐渐增多。基质成分由底部的砂泥质向上过渡为凝灰质并最终完全过渡到熔浆质胶结。砾岩是冲积扇或辫状河等沉积环境下已经堆积但未固结或半固结的砂砾质沉积物,在火山活动期被火山碎屑流或熔浆流再搬运,这种碎屑流、熔浆流和水介质构成的多相混合物通过岩浆冷凝和压实复合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实质是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由于该类砾岩主要见于断陷盆地边缘火山岩序列下部靠近基底一侧,说明其形成与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是火山旋回早期所特有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剖面观察、钻井岩心描述、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的成岩作用阶段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成岩作用类型有挥发分逸出、熔蚀作用、等容冷凝结晶、准同生期热液沉淀结晶、熔结作用、冷凝收缩、分熔冷凝结晶和早期压实胶结作用;晚期成岩作用类型为充填作用、脱玻化作用、交代作用、机械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早期成岩作用主要影响原生孔隙的发育,晚期成岩作用影响次生孔隙的发育。准同生期热液沉淀结晶、早期压实胶结作用、充填作用、机械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使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成岩作用;挥发分逸出、等容冷凝结晶、冷凝收缩和溶解作用是产生孔隙空间使储层物性变好的主要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万洙  白雪峰  包亚范  王璞珺 《新疆地质》2006,24(4):344-347,I0007
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硅质岩主要出现在下寒武统和下、中奥陶统海相沉积层序.从下寒武统到中奥陶统硅质岩岩性自下而上由黑色致密块状非晶质硅质岩到灰黑色非晶质含泥质(碳质)放射虫硅质岩再到含外碎屑放射虫硅质岩;岩石中放射虫化石的含量逐渐增多,个体逐渐变大;放射虫化石外表呈现的搬运磨蚀特征显示具逐渐增强的趋势;岩石的成层性变好,粒度也表现出明显的正韵律性.据硅质岩的岩性、生物、层序和构造背景分析认为:硅质岩沉积所需的SiO2有海底火山气射和生物作用两个来源;自下而上生物作用提供的硅质逐渐占主导,形成水深逐渐变浅,从寒武纪深海硅质岩变为中奥陶统次深海硅质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