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创新型企业作为塑造创新地理格局的重要力量,其区位选择的外部特征及内在机理亟须予以系统化研究。基于对安徽省创新型企业的细分行业与空间建库,采用核密度估计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细分行业下的创新型企业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安徽省创新型企业类型以先进制造和自动化为主,并以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为辅;(2)创新型企业空间集聚的不均衡特征显著,呈现出“一核一带多节点”的集聚分布特征,且合肥、芜湖是两个重要集聚区;不同细分行业视角下创新型企业的空间分布形态各异,可归纳为点-轴式、极核式、双核式及多核分散式等4种空间组织形态。(3)创新型因子对于创新型企业的空间集聚最为重要,但传统型和政策型因子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视。其中,产业基础、人力资本、创新投入是最核心的因素,但各行业创新型企业的影响因素作用力则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污染企业/产业转移的特征、模式与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不仅重塑了区域发展格局,也改变了环境污染的分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探讨污染企业/产业转移对于污染治理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系统归纳了污染企业/产业的概念和类别,总结了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特征、模式和动力机制。研究表明:① 官方文件、污染排放强度、污染排放规模是污染产业界定和分类的主要依据。② 污染企业/产业在不同的地理尺度上形成不同的转移模式:在城市内部形成分散式外围区转移、集中式功能区转移、远离敏感区转移三种模式;在省内城市间呈现出由发达城市向欠发达城市、由环境规制强的核心区向环境规制弱的边缘区的转移特征。邻省转移模式以经济较发达和环境规制较强的省份为中心,向邻近省份扩散,并形成向多省交界处、由河流上游省份向下游省份、沿交通线向次级城市的三种转移路径。跨省转移形成成本导向型、市场扩张型和政策推动型三种模式。③ 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方向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和模式,包括区域、地理、经济、功能区、政策5种研究视角和15种转移方向。④ 污染企业的迁移方式包括整体迁移和部分迁移两种模式,后者包括迁移生产基地、工序外包、绿色并购与对外收购、建立子公司或分厂等。⑤ 影响污染企业/产业转移的因素既包括经济、社会、地理、政策等单因素,也包括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在多维的复杂影响机制中,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企业的异质性、空间集聚效应、制度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企业孵化器是促进初创企业发展和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是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举措之一。本文运用Arc GIS工具刻画了上海企业孵化器的空间布局及其演化特征,并以上海各区县为单元分析了企业孵化器区位分布的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企业孵化器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多数集中于杨浦区,徐汇区等中心城区和浦东新区,外围区县数量较少;发展阶段差异明显,经历了政府主导,高校科研机构主导以及民营企业主导这三个主要阶段;空间布局经历了单个"弱中心",多个"弱中心",两个"强中心"和多个"弱中心"的演化特征;多数企业孵化器集聚于大学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附近。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产业基础和科研实力显著影响企业孵化器的区位分布。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刚  胡森林 《地理科学》2021,41(8):1314-1323
创新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2006—2018年黄河流域7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首先构建指标体系对各城市技术创新及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其次通过面板计量模型深入探究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① 2006—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水平均得到明显提升,但空间差异显著,总体呈“下游>中游>上游”阶梯式递减特征。② 黄河流域城市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总体上没有显著影响,但在加入技术创新的二次项后,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非线性关系,即技术创新先抑制后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这也验证了技术的“回弹效应”假说;③ 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可以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共同体现,但这两种效应正好相反,即一个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该城市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U”型(先抑制后促进)关系,但对邻近城市的作用呈现倒“U”型相反的关系。根据研究结论,从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2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陆碱性玄武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与洋岛玄武岩高度相似,被看做是板内玄武岩在大陆上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山东 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为例,探讨大陆碱性玄武岩的成因。山东新生代碱性玄武岩按时空分布特征可以分为两类:早期定向分 布、相互平行的三个火山群(包括鲁西的潍坊火山群、沂水火山群和胶东的蓬莱火山群)和晚期杂乱分布的孤立小火山。 早期火山群碱性较弱,以碱性橄榄玄武岩和碧玄岩为主,微量元素特征和同位素组成变化大;晚期孤立小火山碱性强,以 碧玄岩和霞石岩为主,微量元素特征和同位素组成较均一。因此,从岩性组成和时空分布特征看,山东的火山群相当于洋 岛/海山的造盾期玄武岩,而孤立小火山接近于洋岛/海山上的复苏期玄武岩。潍坊火山群和沂水火山群在Sr-Nd,Nd-Hf同位 素相关图上都存在从亏损到富集的两端元混合排列趋势,但两者的排列趋势有一点区别。其中同位素富集的端元相对于原 始地幔具有偏低的Ce/Pb比和偏高的Ba/Th比,指示其为大陆下地壳物质。同时,这种富集端元的Th/La比值明显低于大陆下 地壳的平均值,其放射成因Hf相对于放射成因Nd过剩(即Nd-Hf同位素解耦),说明这种富集端元不是岩浆上升过程中混染 的下地壳物质,而是经历过早期熔融的再循环大陆下地壳(榴辉岩或者石榴辉石岩)。鲁西两个平行火山群在同位素排列上 的区别类似于夏威夷玄武岩中的KEA链和LOA链,因此,山东的平行火山群的深部动力学背景可能是地幔柱,再循环大陆 下地壳物质可能是这种地幔柱的重要组成物质。晚期的孤立小火山在地球化学特征上与火成碳酸岩非常相似,如在原始地 幔标准化图上都具有K,Pb,Zr,Hf,Ti的负异常等特征,因此我们认为其地幔源区为碳酸盐化的橄榄岩。孤立小火山中等亏损 的Sr,Nd,Hf同位素特征支持碳酸岩熔体来自年轻的(中生代?)再循环洋壳。  相似文献   
6.
在赣榆浅覆盖区采用槽型钻采取强风化基岩,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找矿工作,共圈定10处综合异常,选择Z-3综合异常开展槽探查证,新揭露5条钼铜钨矿体。异常查证结果显示,采用槽型钻采取强风化基岩的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结合普查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初步总结了普查区钼、多金属矿找矿标志,认为找矿指示元素为Au、Cu、Mo等,元素组合、各元素空间套合关系及含量等特征可作为地质找矿标志。研究成果可作为研究区进一步找矿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冬  聂瑛  胡森林 《江苏地质》2023,47(3):242-248
江苏沉积变质型磷矿带位于大别—苏鲁造山带东段,锦屏岩组是带内唯一赋矿地层,因其遭受过多期强烈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层序杂乱,勘查难度大。通过对磷矿带内各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查明区域早期复式褶皱构造控制着带内磷矿体的空间分布、厚度及品位,晚期复式褶皱构造制约着含磷岩系的总体分布;结合区域及各矿区的地球物理资料,建立了覆盖区隐伏磷矿的地球物理勘查模型,认为在面积性重力高异常区内,局部叠加剩余重力高异常,且伴随平缓正磁异常的地段是隐伏磷矿勘查的首选目标;通过钻探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为后续磷矿勘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众创空间的地理分布及影响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滕堂伟  覃柳婷  胡森林 《地理科学》2018,38(8):1266-1272
基于国家级众创空间认定分析长三角地区众创空间的发展阶段,运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刻画长三角地区众创空间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变动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该地区众创空间地理格局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该地区众创空间的地理分布格局快速呈现出凝聚型特征;形成了以上海、杭州、南京为三核,以合肥都市圈、苏锡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为集聚中心的空间格局;城市金融资本、开放程度、经济规模、信息化程度和创新活力5个因子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城市科技创新投入、交通便捷度、政府支持力度、产业结构、科研实力、人口多样性、创业主体数量以及创新载体。  相似文献   
9.
上海企业孵化器空间布局演化及区位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企业孵化器是促进初创企业发展和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是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举措之一。本文运用Arc GIS工具刻画了上海企业孵化器的空间布局及其演化特征,并以上海各区县为单元分析了企业孵化器区位分布的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企业孵化器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多数集中于杨浦区,徐汇区等中心城区和浦东新区,外围区县数量较少;发展阶段差异明显,经历了政府主导,高校科研机构主导以及民营企业主导这三个主要阶段;空间布局经历了单个"弱中心",多个"弱中心",两个"强中心"和多个"弱中心"的演化特征;多数企业孵化器集聚于大学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附近。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产业基础和科研实力显著影响企业孵化器的区位分布。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空气污染的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滕堂伟  谌丹华  胡森林 《地理科学》2021,41(10):1852-1861
基于2008—2017年黄河流域工业SO2和PM2.5两类典型空气污染物数据,首先刻画了两者的空间演化格局,并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PDM)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方面对两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 工业SO2和PM2.5污染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从东南至西北方向呈现梯度递减趋势;二者在城市尺度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性,但PM2.5污染的空间关联性比工业SO2更强;② 2008—2017年,工业SO2和PM2.5污染有所缓解,其中工业SO2排放强度迅速下降;而PM2.5质量浓度下降相对缓慢,仍是黄河流域主要的空气污染源。③ 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能源效率、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工业规模等是影响黄河流域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但PM2.5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多样化。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虽然在研究期内加剧了本地工业SO2污染的排放强度,但却能缓解周边城市的工业SO2和PM2.5污染;工业规模的扩大会加剧本地和邻近城市的PM2.5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