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芳  郑亚萍 《干旱区地理》2018,41(4):826-832
劳动力转移的行为和经历对贫困农(牧)户的生计产生了并继续产生着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并构成了留守家庭成员进行新的生计选择的背景和前提条件。在资本变动和要素约束下,西部民族地区农(牧)户进行着不同的生产决策,并形成不同类型的生计策略。以甘南牧区为例,通过解析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变量,总结典型的劳动力转移农(牧)户家庭主要的生计策略模式,揭示了甘南牧区劳动力转移对留守农(牧)户生计策略选择的作用关系,并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表明:转移劳动力文化水平、劳动力转移的外出时间、务工去向与转移劳动力工种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农(牧)户生计策略的选择。这可为西部民族地区政府部门制定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劳动力资源利用政策,促进当地农(牧)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1980-2010年石羊河流域生态服务类型变化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苏芳  尚海洋  张志强 《冰川冻土》2017,39(4):917-925
根据石羊河流域1980年、1990年和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基于GIS技术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各县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情况.评估了流域主要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量,分析了30 a来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结果表明:过去30 a来,石羊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耕地、草地、未利用土地的变化为主.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呈减少趋势,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下游呈增加趋势、中上游表现为减少趋势.流域下游生态服务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流域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苏芳 《冰川冻土》2016,38(2):549-557
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持续发展又进一步加大了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由于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较低以及务工领域低端化等因素的存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一定的脆弱性.甘肃省城镇化水平滞后、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依然突出,农户作为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与最基本的决策单位,劳动力转移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其生计水平和区域生态安全.以甘肃省14个地州市为研究区,通过对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应用,揭示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性因素,定量评估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程度,总结出有利于提高甘肃省农户发展能力、改善农户生计水平的政策建议,从而为促进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缓解贫困、实现精准扶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态服务付费(PES)的理论源于新古典福利经济学,隐含了对生态服务定价、市场将自动演变出生态服务买家和卖家的假设。由于缺少生态服务的现实市场,这种假设很难奏效,需要重新审视大多数生态服务付费项目有关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假设,需要创新生态补偿的新方式。同时,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核心内涵,是对以人为中心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生动诠释。特别是对于重要的生态脆弱区来讲,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更应关注域内原住民的发展。通过回顾PES的理论演变和总结国内外典型PES案例实践,分析了PES在理论假设与实践方面存在的脱节问题,并发现通过PES项目实施中创建的社会网络和就业为当地参与者增加了新的创收机会。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当地住民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探讨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协调联动良性生态工人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尚海洋  苏芳 《冰川冻土》2012,34(4):983-989
随着生态补偿研究的不断深入与生态补偿工程的广泛实施,提高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遏制了生态脆弱地区环境的进一步退化.实施生态补偿的环境保护作用显而易见,不乏论述,但对于改善农户生计水平,提高生计资本的效用却鲜有论及.从农户生计入手,评估农户的生计资本,量化实施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分析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作用,有利于揭示与评估生态补偿实施的有效性.对于地处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的张掖市来讲,可以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水平,从而整体上提高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两种补偿方式被多数农户作为首先的补偿方式,而将物质支持作为首先的补偿方式人数较少;技术补偿和物质补偿对物质资本、物质补偿和政策补偿对社会资本显著,且对于各生计资本的组份有正向拉动作用.此外,尝试分析了对各种补偿方式对生计资本拉动作用原因的推断.  相似文献   
6.
苏芳  李景坤  许韶华 《冰川冻土》2017,39(6):1381-1390
当今,农户生计风险在农村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是最为重要和核心的问题之一。作为基本的社会经济单元,农户正面临着来自经济、社会和自然等各方面的风险。石羊河流域农户由于面临着严峻的风险冲击使其生计脆弱性进一步加剧。所以,急需辨明流域农户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并依此找寻提高农户风险应对能力的对策措施。针对流域农户生计风险的非线性关系和复杂性特征,以及BP神经网络的适用性范围,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农户生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入户调查数据,运用熵权法计算得出流域农户生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种生计风险变量。同时,根据石羊河流域农户所面临生计风险的特征,基于BP神经网络结构模型,确定了其评价结果的表征方法。最终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生计风险评价模型对定量化测度农户生计风险的适用性较强,这可为决策部门定量评估农户生计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苏芳  尚海洋  丁杨 《冰川冻土》2018,40(3):625-633
人口的迅速增长、技术的日益进步和消费的不断增加,被认为是产生当前环境危机的最主要的三大原因。由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消费的增加所引起的环境问题直到近年来才逐渐为人们所关注,但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水足迹概念的提出,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到食物、工业产品的消费,享受由水资源提供的各种服务。基于水足迹理论,探讨了倡导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同时减少消费水足迹的低水消费模式的必要性,并以德国营养协会推荐的健康饮食模式(DGE)为参考,比较与分析了澳大利亚日常饮食消费模式、典型内陆河张掖市各县区饮食结构的差异,分析了三种消费结构的食物消费量、消费水足迹组分与总消费水足迹特征。研究发现,与DGE健康模式相比,张掖市各县区在肉类、蛋类消费量较高,而蔬菜、水果消费量较低;从消费总水足迹来看,仅有临泽县、山丹县较为接近DGE健康模式,肃南县远高于DGE健康模式;与DGE健康模式的水足迹多样性指数相比,临泽县的多样性指数(1.82)与DGE健康模式的多样性指数最为接近(1.84),在张掖市各县区中,临泽县今后将通过优化、调整当前饮食结构,最先实现德国营养协会推荐的健康消费模式,实现水足迹视角下的低水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生态补偿方式的对比分析,可知生态补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户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户五种生计资本的合理均衡分布.而资金支持的补偿方式对于农户生活的提升最为有效,技术支持的补偿方式对促进农户生计资本的合理分布更为有效.从对农户人力资本的影响来看,政府可以通过对农户给予资金支持,从而有效促进农户人力资本的提高;从对农户物质资本的影响来看,政府可以通过对农户给予技术支持,从而有效促进农户物质资本的提高;从对农户金融资本的影响来看,政府可以通过对农户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从而有效促进农户金融资本的提高,弥补农户由于实施生态补偿后所损失的利益,提高农户的生计水平.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围绕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是一种旨在分析社会和物质环境之间多维复杂关系的框架。通过对可持续生计研究中的国外进展的系统阐述和理论总结,较为清晰和全面地把握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发展轨迹和重要成果,重点阐明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的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生计战略和生计输出、结构和过程的转变等组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显示出人们如何利用大量的资本、权利和可能的策略去追求某种生计出路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在规划确认和设计、规划新的项目和检查评估现有发展活动中的应用;这些研究在扶贫领域具有较强的参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理学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防控中的学术响应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如新冠肺炎等对区域人类活动有着深刻影响。作为以空间分析和人地关系为主要方法和对象的地理学,在疫情早期防控中的角色贡献以及未来趋势是迫切需要总结和讨论的重要议题。基于2020年1月20日~2月28日的文本数据,着重总结地理学者以及地理学视角下关于疫情的相关研究,地理学在疫情传播与扩散、区域规划与应急、数据与决策支撑等疫情早期防控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总结归纳了手机信令、百度迁徙数据等移动定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数据挖掘、语义识别等新一代技术方法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支撑作用,反思提出未来应该在学科理论和防控措施方面,进一步优化风险预测模型、强化应急规划治理、加强国际合作及多学科数据交叉集成共享,从而提升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性、主动性和高效性,为后疫情时期经济社会管理与空间治理提供科学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