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2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拟酸雨对东北地区农作物生长、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不同pH模拟酸雨胁迫对农作物(小白菜)生长、生理及品质的影响,量化不同pH酸雨对小白菜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小白菜植株受害与pH密切相关,酸性越强,胁迫影响越显著,受害程度越重。随着酸雨酸性增强,小白菜生长受抑,生物量、株高等明显降低,食部鲜质量、干质量受影响程度比根部鲜质量、干质量大。在酸雨胁迫下,小白菜游离氨基酸总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酸性越强,受影响幅度越大,弱酸条件下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营养物质的合成。酸雨可抑制叶绿素类与类胡萝卜素合成,影响光合作用,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核算辽河吉林省段水环境容量,对该流域水文水质和污染源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合理推断,改进了综合衰减系数(K)的计算方法,得到适合该区域的K值。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与环境特点,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模型从分期尺度上核定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吉林省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2007—2010年,点源和非点源COD年均入河量分别为35 381.7 t/a和98 488.7 t/a,非点源已成为流域主要污染源;丰、平、枯3个水期的COD管理环境容量分别为71 746.0、37 949.2、3 971.6 t/a,均较小,年内分配极不均衡;在现状COD入河条件下,丰、平、枯水期均无COD剩余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3.
战略环境评价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分析了传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足,回顾了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进展,阐述了战略环境评价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对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战略环境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松花江自然水体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吸附铅、镉的热力学规律。根据吸附热力学参数(Γmax、k和Kd)综合比较3种固相物质的吸附能力,并讨论吸附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Langmuir型及Freundlich等温式可以很好地描述3种固相物质吸附热力学规律,三者吸附铅、镉的能力为生物膜>悬浮颗粒物>沉积物,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对铅的吸附能力均明显高于对镉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步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学原理为标准,通过对保护区涵养水量、森林价值以及生态足迹三方面的研究和计算,系统分析了步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指出保护区在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北方某燃料乙醇生产系统为例,从物质、能量和水的流动等方面定量地分析其实践循环经济的情况,并结合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做了对比分析。着重分析了此生产系统的废物链的组成及其作用,并探讨了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结果表明:燃料乙醇生产系统的原料为可再生资源,主要产品燃料乙醇具有环境友好性;废物链的存在提高了物质利用率、能量利用率和能量保有率,减少了废物的排放,提高了经济效益;通过对废物链的补充还可进一步体现循环经济特性。  相似文献   
7.
水体悬浮颗粒物主要组分的萃取分离及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悬浮颗粒物中主要组分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采用选择性萃取法分离长春市伊通河和南湖悬浮颗粒物中的铁、锰氧化物,优化了萃取条件,测定了悬浮颗粒物中的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等组分中富集Cu,Pb和Zn的含量,分析了上述3种重金属在悬浮颗粒物主要组分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0.006 mol/L NH2OH.HCl 0.01 mol/L HNO3萃取30 min可以单独萃取悬浮颗粒物中大部分的锰氧化物,0.8 mol/L Na2S2O4(pH=6.0)萃取40 min可以同时萃取铁、锰氧化物,而对非目的组分的影响较小;悬浮颗粒物对Cu、Pb、Zn重金属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其中Cu主要结合在悬浮颗粒物的有机质组分中,Pb主要富集在铁、锰氧化物中,锰氧化物和有机质对Zn的分布起主要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8.
臭氧-超声联用处理聚乙烯醇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臭氧-超声(O3/US)联用技术处理聚乙烯醇(PVA)废水,分别考察了PVA初始质量浓度、初始pH、臭氧通入速率、超声功率、超声频率及反应时间对PVA和COD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降解PVA和COD的最佳实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频率对去除率有显著影响,PVA初始质量浓度对去除效率的影响较大,反应时间、超声功率、臭氧通入速率和初始pH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影响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降解条件为:PVA初始质量浓度100 mg/L、初始pH=9、臭氧通入速率4 g/h、超声功率320 W、超声频率40 kHz、反应时间20 min,此时COD和PVA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6.4%和99.3%。超声对臭氧降解聚乙烯醇废水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在最佳条件下,臭氧-超声联用技术比单独臭氧技术对PVA的去除率增加了5.1%,对COD去除率增加了19.4%。  相似文献   
9.
pH平面光极在生物扰动存在下水/沉积物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生物扰动存在下水/沉积物体系中pH的分布和变化特征,通过改进传感膜制备方法和图像采集与定量方法,建立了基于平面光极的pH二维分布实时监测系统,并应用于生物扰动存在下淡水/沉积物模拟体系pH时空分布规律的监测。结果表明:与已有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响应pH范围宽(6.2~8.6)、响应快速(响应时间<30 s)、准确性高、可逆性和抗干扰性强、稳定性好等优点,可用于监测有扰动生物存在的水/沉积物模拟体系微环境的pH,直观反映pH的时空变化规律。对模拟体系的监测结果表明:沉积物自身pH时空变化虽较小,但其对上覆水pH有重要影响,上覆水pH存在显著而复杂的变化。体系pH的变化规律是多种机制作用的结果,而生物扰动对这些作用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茶园土壤不同形态镍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自然茶园土壤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探讨浙江、江苏和安徽13个茶园土壤镍的污染状况、形态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形态镍的含量与土壤镍总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部分茶园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镍污染;茶园土壤镍的形态分布有一定差异,按镍的含量多少排序,一般为残渣态>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除了交换态以外的所有其他形态的镍含量均随土壤镍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镍含量随土壤pH的升高呈显著增加趋势,而交换态镍则呈减少趋势,但不显著;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镍显著减少,而其他形态增加或减少的趋势均不显著;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的镍含量均随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显著增加;随粘粒含量的增加所有形态中的镍呈增加趋势,但除了残渣态外增加趋势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