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50年川中丘陵区气候变化及与ENSO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根据南充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相关分析、差积曲线法和交叉列联表X^2分析,研究了川中丘陵区近50年气候变化及与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区的气温和降水与ENSO有关,La Nina年份年降水增加,非ENSO状态的夏季气温偏高;年降水和夏季降水极不稳定,夏季和秋季降水变化有一定的反相关系,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经历了较强的偏冷阶段。  相似文献   
2.
对水文时间序列混沌特征参数估计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文  许武成 《水科学进展》2005,16(4):609-616
水文过程到底是不是低维混沌过程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相关文献在混沌特征参数估计中存在不少问题,包括:时延量估计的主观性很强,不同研究者的估计值差别很大;在关联维估计中,很多研究者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基本原则,即只有在关联维估计图上存在明确的标度区的情况下才能准确判断存在有限关联维;很多研究者在计算水文时间序列的关联维时仍采用原始的G-P计算公式,而没有采用Theiler提的修正公式,从而可能误将相点在时序上的相关性当做一种状态空间几何特征,造成关联维估计错误;国内相关研究中还普遍存在序列长度偏短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1997年爆发了20世纪以来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此次ElNin~o事件的发生,与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ISO)在1996年冬到1997年春的异常增强有重要关系。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SOT)正距平沿温跃层东传到赤道东太平洋并向海洋表层扩展是ElNin~o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1997~1998年的ElNin~o事件爆发后,引起全球大气环流和世界许多地区的气候异常,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多雨洪涝,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高温少雨和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4.
许武成 《地理研究》1995,14(2):108-108
从灾害系统的角度,采用地理学的综合性原则和区域性原则,对飞云江流域的洪涝灾害成因机理、灾害与灾情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建立了系统的科学洪涝灾情评估指标体系,着重对洪水等级、洪涝灾度、灾损率三个综合指标进行了初步综合评估,最后深入地分析了该流域现有洪涝防治体系,并提出了全面的治理对策,尤其探讨了该流域洪涝防治规划,对珊溪水利枢纽工程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在对ENSO循环机理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看法.研究表明,ENSO实质上是主要由东亚季风异常引起的赤道西太平洋异常纬向风所驱动的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的年际循环.ENSO的真正源在西太平洋暖池,暖池正(负)SOTA沿赤道温跃层(斜温层)东传到东太平洋,便导致ElNino/La Nina的爆发;在暖池正(负)SOTA沿赤道温跃层东传的同时,有负(正)SOTA沿10°N和10°S纬度带向西传播,从而构成SOTA的循环;而热带太平洋SOTA循环的驱动者是赤道西太平洋的异常纬向风.ENSO事件的发生,往往引起全球大气环流和世界许多地区的气候异常,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多雨洪涝,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高温少雨和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6.
关于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33,自引:15,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武成  马劲松  王文 《气象科学》2005,25(2):212-220
Nino指数和SOI是表征ENSO事件的两个主要特征值。根据Nino 3.4区指数变化,1950年以来共发生15次El Nino事件和11次LaNina事件。El Nino年,热带中、东太平洋上的岛屿及沿岸国家多暴雨洪涝,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发生持续干旱,中国东北地区夏、秋季降水及年降水都偏少,江南地区降水偏多;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以及登陆中国的台风数都比常年偏少;加拿大西南部和美国北部暖冬,东亚夏季低温,中国常出现暖冬凉夏。La Nina年则基本上相反,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干旱少雨,西太平洋上的台风和大西洋飓风及登陆中国的台风明显增多,中国汛期主要雨带偏北,易出现热夏寒冬。  相似文献   
7.
ENSO循环机理的一些新看法与气候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武成  王文  谌柯 《四川气象》2004,24(3):24-28,31
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在对ENSO循环机理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看法。研究表明 ,ENSO实质上是主要由东亚季风异常引起的赤道西太平洋异常纬向风所驱动的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的年际循环。ENSO的真正源在西太平洋暖池 ,暖池正 (负 )SOTA沿赤道温跃层 (斜温层 )东传到东太平洋 ,便导致ElNi no/LaNi na的爆发 ;在暖池正 (负 )SOTA沿赤道温跃层东传的同时 ,有负 (正 )SOTA沿 10°N和 10°S纬度带向西传播 ,从而构成SOTA的循环 ;而热带太平洋SOTA循环的驱动者是赤道西太平洋的异常纬向风。ENSO事件的发生 ,往往引起全球大气环流和世界许多地区的气候异常 ,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多雨洪涝 ,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高温少雨和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8.
ENSO事件对川西高原区的气候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51-2010年川西高原区7个气象站降水资料和气温资料以及60 a间发生的厄尔尼诺(El Ni?o)/拉尼娜(La Ni?a)事件,分析降水量、气温与El Ni?o /La Ni?a事件之间的关系,研究El Ni?o/La Ni?a事件对川西高原区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951年以来川西高原区年降水量变化不大,呈现微弱的增加趋势,El Ni?o/La Ni?a 事件的发生对川西高原区年平均降水量有影响,El Ni?o事件影响下的年平均降水量减少,La Ni?a事件影响下的年平均降水量增加;El Ni?o年降水量低于正常年降水量39.14 mm,拉尼娜年降水量高于正常年降水量22.56 mm。1951年以来川西高原区年平均气温呈现微弱的波动上升趋势,川西高原区年平均气温与ENSO事件等级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海底冲淤变化预测的聚类指数增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聚类指数增长模型,并用该模型预测了江苏洋口港海区西太阳沙附近海底的冲淤变化。首先采用聚类分析法对空间连续的水深冲淤变化数据序列进行分类,然后针对各类具有不同的冲淤变化趋势的区域分别建立指数增长预测模型。经比较分析预测结果,发现在分类数较大及预测时间不太长的情况下,能够取得满意的预测结果;但随预测时间的增加,要不断的修正参数值,才能得到切合实际的预测结果,所以该模型还具有一定的时间局限性,还有待于改进。该模型的建立不但可以为江苏省东部沿海海港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也可以成为近岸海底冲淤变化预测的发展方向之一,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广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