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4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鄂尔多斯西南缘地区已知断层及地震分布,切出6条剖面。利用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提供的2009年1月至2015年11月的地震波形数据,选取震级范围为M_L1.8~6.7,震中距小于800km的1820个地震事件的16156条Pg波到时数据,计算得到剖面Q值分布。结果表明:Q值分布与断层展布密切相关。在断层两侧,Q值会发生明显的横向梯度变化;Q值随深度变化也呈现出一定的不均匀性。推测香山—天景山断裂为一条浅部断裂,会宁—义岗断裂切割较深;岷县地区、清水—徽县一带均有一条隐伏断裂存在于中上地壳。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黔北正安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至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页岩气地质特征,充分应用页岩气地质调查、重磁电、二维地震、地质调查井及测试分析等工作方法,开展黔北正安地区1:5万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对五峰组至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分布、沉积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储集性能及含气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为深水陆棚相沉积,主要分布有安场向斜、斑竹向斜和泥高向斜,厚度14.5~55 m,埋深0~3 200 m; 有机碳(TOC)含量1.0%~4.0%,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o)为1.82%~2.23%,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干酪根为主; 岩石主要由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组成,脆性矿物含量高,一般大于50%; 孔隙度为2.03%~3.89%,渗透率为0.35×10-5~1.86×10-5μm2,表现为低孔、特低渗的特征; 最高含气量为2.88 m3/t,显示出较好的含气性特征。综合分析和评价圈出3个页岩气聚集有利区,分别为安场区块、斑竹区块和泥高区块,这为研究区页岩气进一步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安亚运  杨忠琴  向坤鹏  黄艺  陈厚国  贺永忠  刘伟  余谦 《地质论评》2021,67(4):67041105-67041118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是华南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向前陆盆地演化的重要转折时期,形成广泛分布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为进一步探讨该套黑色页岩的形成背景,以黔北地区道页1井为例,开展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底部主要为硅质碳质页岩,夹多层斑脱岩,U/Th为0.2~2.90,V/Cr为1.18~14.34,Ni/Co为2.31~11.59,TOC为0.68%~5.91%,平均3.76%,稀土配分曲线为平坦型,δEu以弱正异常为主、个别为弱负异常;龙马溪上部及新滩组主要由泥岩及钙质泥岩组成,U/Th为0.16~0.23,V/Cr为0.88~1.79,Ni/Co为1.77~3.91,TOC为0.1%~0.84%,δEu以明显负异常为主,表现出低斜率右倾型稀土配分曲线。以上特征表明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底部形成于间歇性缺氧的还原环境,龙马溪组上部及新滩组为富氧环境。结合斑脱岩的分布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底部页岩是汇聚背景下前陆盆地早期沉积的产物,强烈火山作用给大陆边缘海带来营养元素,刺激初级生产力的增加,造成水体迅速缺氧,可能是造成同期海底缺氧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4.
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665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中,选取波形记录清晰、噪声水平满足计算条件的数字地震波形记录,利用Aki模型,计算宁夏及邻区各区域尾波Q值,并与前人已有结果进行对比,得到该区尾波Q值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整体呈北高南低分布;吴忠、灵武地区该值相对较高,与该区域存在高速区相对应;阿拉善左旗西南该值较低;中卫、海原及附近地区该值相对较低,认为与该区域地壳深部的高温度与高热流值有关。  相似文献   
5.
杨忠琴  赵磊  贺永忠  安亚运  盘应娟 《贵州地质》2016,33(3):199-204,198
为了研究沿河县萤石矿成因,主要针对研究区内具代表性的水田坝和丰水岭两个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运用等离子质谱(ICP-MS)对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围岩的稀土总量、轻稀土和重稀土的含量远高于萤石矿石,但是萤石的稀土配分型式与围岩相似。根据Moller等(1976)的Tb/Ca_Tb/La关系图,结合矿体特征和区地质背景研究,认为该区萤石矿为热水(热卤水)再造沉积岩(或矿床)。  相似文献   
6.
卢树藩  贺永忠 《贵州地质》2016,33(2):96-100
黔北务川—沿河地区是贵州重要的萤石矿产基地,矿床(点)分布密集,显示该地区有较好的萤石(重晶石)找矿潜力。调查显示该区萤石(重晶石)矿的产出明显受北西向节理的控制,并主要赋存在奥陶系桐梓组、红花园组灰岩中,表现为既受北西向节理面的控制、也受湄潭组页岩的明显封盖影响,具有明显的Si/Ca界面控矿的特征。根据界面控矿对该地区萤石矿的控制特征,在隐伏区北西向节理和湄潭组页岩之下,在有利的构造虚脱空间内,是寻找大规模萤石矿床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藏北喀湖错把拉湖区湖积剖面的研究,建立了该区13kaBP以来的沉积序列,并将13kaBP以来的气候划分为2个干冷期和2个湿润期。其中2个湿润期和第二旋回的干冷期可分别与北半球第一、二新高温期和第二新冰期大致对比,基本反映了末次冰消期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青藏高原腹地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是比较敏锐的。  相似文献   
8.
新疆且末县几克里阔勒构造混杂岩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几克里阔勒构造混杂岩带,岩石组成复杂,岩石种类繁多,构造现象丰富。笔者通过野外观察,结合室内微观资料和化学分析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叙述了该混杂岩带的岩石学和构造特征,并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研究青藏高原北缘的地质构造及其演化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北部半岛湖地区英安岩岩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北部半岛湖地区英安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半岛湖地区所属巴颜喀拉地体的大地构造位置在后中二叠世一段时期内曾经为可能受多岛弧背景影响的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烃源岩母质来源和沉积环境,开展了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④正构烷烃OEP接近1.0,无明显奇偶优势,受轻微生物降解影响,正构烷烃多表现为双峰型(c18/c25),(nC2+nC22)/(nC28+nC29)值为0.54~1.01,显示重烃组分占绝对优势;Pr/Ph值范围在0.51-0.82之间,具有植烷优势。②烃源岩样品组成相对丰度五环三萜烷〉5-g,萜烷〉四环萜烷,三环萜烷中C21、C23、C24呈倒V字形分布,Ts/(Tm+Ts)为0.45-0.50。⑧C27规则甾烷/c∞规则甾烷略小于1或者接近1.芳烃化合物DBT/P为0.05-0.09。根据这些特征并结合干酪根同位素及正构烷烃同位素组成和变化规律,认为该区域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烃源岩形成于浅海还原环境,且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细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根据常量、微量元素指标并结合有机地化指标刻划出从灯影组到牛蹄塘组和明心寺组沉积时期的水体环境,将牛蹄塘组烃源岩的形成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寒武世初始快速海侵阶段,第二阶段为深水还原高有机质产力阶段,第三阶段为海水缓慢变浅高有机质产力阶段,而到了明心寺组沉积时期为浅水氧化非烃源岩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