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南海北部陆坡古地貌特征与13.8Ma以来珠江深水扇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综合利用层序地层学和地球物理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13.8 M a以来沉积古地貌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分布及其独特的沉积特征和层序充填演化规律的分析,得出在13.8 M a以来层序发育过程中,凹陷位于宽阔陆架向海盆变迁的陆坡区,北部发育两种类型的峡谷水道,向南海盆方向逐渐变得宽缓;盆地的古地貌背景、物源和气候变化为其主控因素的结论。同时,13.8 M a以来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沉积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特点,现今的海底峡谷发育特点基本反映了整体的沉积背景。结果表明,白云凹陷13.8 M a以来的深水沉积受海平面相对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弱,主要受古地貌背景及其变迁的控制,沉积具有继承性,与现今的沉积面貌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2.
深水沉积研究前缘问题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水沉积研究经历了50年,争论也持续了50年。从浊流及鲍玛序列开始,随着对浊流定义的过分使用,到今天对鲍玛序列作为浊积岩相序及相关的扇模式普遍持否定态度,深水沉积研究经历了一个认识的旋回。主要问题和争论的焦点是:是否所有深水砂岩都是浊流成因,鲍玛序列能否代表浊积岩相序;是否所有的深水扇水道下方都能形成席状的、平行的、加厚的、具有丘状外形的浊积砂岩沉积;是否可以利用地震方法识别深水扇的砂岩储层。对“浊流”概念的过分使用把深水扇模式内几乎所有深水沉积都解释成浊流成因,导致了曾经为之建立模式的学者纷纷撰文抛弃原有扇模式。深水沉积研究面临着对过往认识的否定和如何建立新的理论模式。尽管浊流及相关的深水扇模式研究走向穷途末路,石油工业却从浊流理论和相关模式中获得了许多油气发现,勘探家们仍然希望通过这些模式寻找更多的油气,科学理论和应用出现了分化。对深水沉积过程和流态的认识及沉积模式的建立是当今深水沉积研究的难点,实现深水砂岩储层的有效预测是深水沉积研究的主要目的。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在即,深水沉积的科学问题同样不可逾越。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带的发现及识别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白云凹陷属珠江口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通过对二维地震剖面上模糊带的分析,凹陷中心发育北西西向展布、面积约1000km2的底辟带,底辟幅度最大可达8km.高精度磁力资料显示底辟带为一个低磁异常区.底辟构造包括龟背上拱、弱刺穿、气烟囱、底辟断层(或裂缝)、海底麻坑等类型,主要发源于断陷期深湖相的文昌组(始新统)—恩平组(上始新统-下渐新统),其次为坳陷期浅海-深海相沉积的珠江组(下中新统)—韩江组(中中新统)的两套巨厚富泥沉积层.白云凹陷具有快速沉降、细粒充填为主、以及新生代的右旋张扭性应力场,共同造就了凹陷中央底辟带的发育.底辟构造的存在反映了白云凹陷中心曾经蕴育着高温、超压系统,与之密切伴生的大量亮点指示着沿底辟构造的天然气垂向输导,构成了古近系油气运移到新近系—第四系的成藏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4.
深部地层时深转换中的拟合式选择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多口探井的数据分别用多项式和幂函数进行了时深关系拟合,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对于深度大于钻井控制范围的地层和地壳的时深转换,常用的三次多项式时深关系式只有三次项系数为负和二次项系数为正时才可用,但在深部必然产生速度倒转的问题,因此在理论上就不适用于深部;二次多项式时深关系式虽然不会导致速度倒转,但其速度向下匀速增大,也不符合速度向下减速增大的规律,常常导致深部速度超高.乘幂在1和2之间的幂函数拟合式D=atb c有可能同时近似浅部和深部的时深关系,是相对最优的关系式,但也不是对每口井都能拟合出可用于全区和全部深度的时深关系.分区和分深度进行幂函数拟合是最理想的办法.针对区域性的时深转换,可以分区对多口井进行幂函数拟合,从中择优选用.  相似文献   
5.
白云深水崎岖海底区时深转换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水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领域.南海北部深水区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陆坡区水深急剧变深,峡谷纵横,水道复杂,形成了海底非常崎岖的地形地貌,这种崎岖海底严重影响了其下覆地层的地震成像,并造成了构造形态的严重崎变,时间构造图无法反映构造的真实形态.本文提出了两种消除崎岖海底影响的方法.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复杂地质问题,实现复杂构造准确偏移成像的有效途径;移动平均时深转换方法直接对时间构造图进行转换,方法简单实用.实际应用表明,两种方法相互验证,是目前最佳方案,可以达到目前勘探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