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2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会泽矿山厂铅锌矿床闪锌矿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参数计算,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得出以下认识:会泽矿山厂铅锌矿床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6280℃,具有较宽的变化区间,盐度(w(NaCl))为3.2%22.8%;白云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6163℃,大部分盐度较低,为1.1%-14.8%。3个成矿阶段闪锌矿和白云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具有较明显的分布特征:从热液成矿期Ⅰ阶段→Ⅱ阶段→Ⅲ阶段→围岩蚀变,流体呈现中高温-高盐度→中温-中高盐度→中低温-中高盐度→中低温-低盐度的演化规律。在整个热液成矿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盐度的流体参与了作用,流体混合可能是矿物沉淀的主要机制。pH值计算结果表明,迁移阶段时,成矿流体呈酸性,从成矿阶段Ⅰ—Ⅳ,流体pH逐渐增大,主成矿阶段Ⅱ—Ⅲ时,闪锌矿和方铅矿在中性、弱碱性下大量析出。受控于CO、CO_2、O_2间逸度平衡的CO_3~(2-)和HCO_3~-缓冲对调节了成矿流体的pH值,碳酸盐岩在铅锌的运移沉淀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龙现代热泉是沿沘江断裂带分布的众多温泉之一,其喷流-沉积成矿作用较为直观地展示了热泉堆积泉华成矿过程,佐证了新生代在兰坪盆地热泉成矿的可能性和普遍性。热泉"热循环"作用形成三种成矿模式:喷出贯入陷沟和湖泊形成致密块状、角砾状矿体——兰坪"金顶式"Pb-Zn矿床;于构造带中沿一系列构造界面形成脉状矿体——兰坪"白秧坪式"Ag-Pb-Zn多金属矿床;喷流的地表沟谷形成热泉型——云龙"大龙式"Ag-Pb-Zn多金属矿床(低品位)。  相似文献   
3.
云南昭通大型铅锌矿是滇东北矿集区乃至川滇黔铅锌成矿域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床具有明显的矿物组合分带性的特点,区别于典型的MVT型铅锌矿床。根据矿物组合特征构建、计算、绘制了该矿床的p H-logfo2、p Hloga相图,剖析了铅锌矿共生分异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p H、氧逸度、组分浓度的协同作用造成了铅、锌的共生分异,对矿物组合分带起控制作用,且温度下降、氧逸度升高和p H升高有利于金属硫化物的沉淀,成功解释了昭通铅锌矿床独具特色的矿物分带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是会泽型(HZT)富锗银铅锌矿床的主要分布区。近十年来,该类矿床成矿时代及其成矿构造动力学一直是该区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针对铅锌矿床准确定年的难题,首次综合应用地质推断-构造变形筛分-构造古应力系统测量-同位素定年技术,提出冲断褶皱构造形成时代与矿床成矿时代一致,其主体时代为印支晚期(2.0~2.3亿年)。研究认为,该期发生的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是川-滇-黔接壤区重要的地质事件,其成矿构造动力学为印支晚期特提斯洋闭合与造山作用在扬子地块西南缘前陆盆地诱发强烈的斜冲走滑,形成一系列冲断褶皱构造带,并发生流体大规模运移,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形成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该认识对深化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铅锌矿床成矿模型、优选找矿标志、圈定重点找矿靶区和实现找矿突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云南昭通毛坪铅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昭通毛坪铅锌矿床是滇东北铅锌成矿带中一个典型的中-大型矿床,文章在分析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的硫、铅、碳、氢、氧五种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性质的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来源以及矿床可能的形成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会泽型铅锌矿床是川-滇-黔接壤区广泛分布的直接受冲断褶皱构造控制的铅锌矿床,其突出特点之一是矿体中矿物组合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形成机理研究是探究构造驱动成矿流体演化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精细解剖典型的云南昭通铅锌矿床,以岩矿鉴定和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为基础,建立了相关热液体系中多组分平衡关系,构建了铅、锌、铁及其氧化物和硫化物的logfo2-logfs2相图。根据计算结果和相图讨论了形成不同矿物及其组合的流体迁移、沉淀的氧硫逸度条件和金属矿物分带机理。以473 K相图为例,解析了16种矿物及其组合稳定存在的logfo2、logfs2范围及特征,揭示了氧-硫逸度是铅锌元素共生分异的主要原因,并直接控制了矿物组合分带。研究表明,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化,温度下降,矿物沉淀所需的fo2、fs2随之减小,氧化还原作用趋弱。理论计算和相图与宏观、微观地质事实相符。  相似文献   
7.
深部矿床(体)定位探测是当前找矿预测学的科学前沿,是矿床勘查领域的主要难题和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基于川滇黔接壤区富锗铅锌矿近20年的综合研究和找矿实践,提出了热液矿床深部及外围大比例尺"四步式"综合找矿方法:(1)通过成矿地质作用、构造成矿系统及流体成矿作用研究,确定矿床的成矿地质体、厘定成矿结构面、揭示成矿流体作用特征标志,构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提出找矿方向,依次实现"空间择向";(2)通过成矿构造精细解析与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填图,厘定成矿构造体系,揭示矿体定位规律,圈定矿化自然边界,筛选出有利的找矿区段,实现"面中筛区";(3)通过构造地球化学精细勘查技术应用,圈定热液矿化中心,提出重点找矿靶区和定位靶区,实现"区中选点";(4)综合应用大比例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坑道重力、AMT、TEM、IP),优选重点找矿靶区,指出隐伏矿体产状和埋深,实现"点上探深"。进一步建立了"四步式"综合找矿勘查模型,最终通过验证和勘探发现深部矿床(体)。现以川滇黔接壤区毛坪富锗铅锌矿为典型实例,阐述该方法在热液矿床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具体应用过程。该方法无论对沉积盆地内的川滇黔接壤区会泽型(HZT)铅锌矿,还是对其他热液矿床的深部和外围找矿预测及矿产评价,必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云南会泽和毛坪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的中南部,小江断裂带、昭通-曲靖隐伏断裂带和垭都-紫云断裂带的构造复合部位,是我国著名的MVT型铅锌矿床。本文以会泽和毛坪铅锌矿为例,系统研究了矿床中矿石硫化物、矿区相关碳酸盐岩地层中微量硫酸盐(CAS)以及外围不同时代膏盐层中石膏的硫同位素组成,探讨了膏盐层在云南会泽和毛坪铅锌矿成矿中的作用。会泽矿床矿石硫化物的δ~(34)S_(V-CDT)值为11.0‰~20.0‰,多数集中在13.0‰~17.0‰之间,平均14.7‰,大致代表总硫的同位素组成。石炭系碳酸盐岩地层中微量硫酸盐的δ~(34)S_(V-CDT)值为10.4‰~18.6‰,平均13.1‰,较矿石硫化物的值稍低。矿区外围石炭系膏盐层中石膏的δ~(34)S_(V-CDT)值为12.9‰~17.1‰,平均13.6‰,与石炭系碳酸盐岩中微量硫酸盐的δ~(34) S_(V-CDT)值几乎完全一致。毛坪矿床矿石硫化物的δ~(34)S_(V-CDT)值与其赋存层位密切相关,赋存于摆佐组(C1b)的矿石硫化物的δ~(34)S_(V-CDT)值为7.1‰~17.5‰,平均12.8‰,较会泽矿石硫化物的值稍低,与石炭系碳酸盐岩地层中微量硫酸盐和石膏的值一致;赋存于宰格组(D3zg)的矿石硫化物的δ~(34)S_(V-CDT)值为18.3‰~22.7‰,平均21.1‰,与赋存于摆佐组(C1b)的矿石硫化物的值和会泽矿床矿石硫化物的值明显不同。矿区外围宰格组(D3zg)膏盐层中石膏的δ~(34)S_(V-CDT)值为21.9‰~25.9‰,平均23.6‰,与毛坪矿床宰格组(D3zg)矿石硫化物的值相似。通过对比会泽、毛坪矿床中不同赋矿层位矿石硫化物、石炭系不同层位碳酸盐岩中微量硫酸盐和矿区外围不同时代膏盐层中石膏的硫同位素组成及变化规律,提出会泽、毛坪铅锌矿床矿石硫化物中的硫主要来源于赋矿层位膏盐层中石膏硫酸盐的热还原。其中会泽铅锌矿的硫绝大部分来自石炭系膏盐层,只有10%的硫来自下伏的宰格组膏盐层;毛坪铅锌矿床中赋存于宰格组的矿体,矿石硫主要来自宰格组膏盐层,而赋存于摆佐组的矿体,矿石硫主要来自摆佐组膏盐层,即膏盐层是在原地被还原的。成矿作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石膏与甲烷等有机质发生热化学反应,全部被还原形成H2S,储存在层间裂隙或溶洞之中,同时发生大规模白云岩化;第二阶段淋滤了深部基底岩石中Pb、Zn等金属成矿物质的成矿流体与储存在层间裂隙或溶洞之中的富含H2S的流体混合,形成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等富集沉淀,形成高品位矿石。  相似文献   
9.
显微红外测温是利用红外显微镜研究不透明-半透明矿物的流体包裹体丰度和分布特征,并与冷热台相结合进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的一种有效的新技术。云南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矿床是分布于川-滇-黔接壤区典型的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本文以该矿床的闪锌矿、方解石流体包裹体为例,应用显微红外测温技术发现闪锌矿中发育大量流体包裹体,按其相态可分为6类:纯气相(V)、富液相气液两相(L+V)、富气相气液两相(L+V)、纯液相(L)、含子矿物三相(L+V+S)、含CO2三相(LCO2+LH2O+VCO2)包裹体,而在热液方解石中仅发现富液相气液两相(L+V)、纯液相(L)包裹体。闪锌矿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个区间:150~221℃和320~364℃;而盐度变化范围较大,主要集中于3个区间:12.0%~18.0%、5.0%~11.0%、1.1%~5.0%。不同世代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大致反映成矿流体演化的全过程,而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反映成矿流体演化的中-晚阶段,而且与脉石矿物(方解石)共生的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也高于方解石包裹体均一温度;反映了闪锌矿流体包裹体较方解石更能反映成矿流体的信息,进一步揭示从早成矿阶段到晚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大致经历了中高温-中盐度→中低温-中盐度→中低温-中低盐度的演化过程。通过压力校正后的流体包裹体捕获温度反映了早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呈中-高温,进一步证实了该矿床并非低温矿床。通过矿床对比研究,不仅反映了该矿床明显不同于典型的MVT铅锌矿床,而且表明了显微红外测温技术为该类矿床成矿流体p T x条件及矿床成因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与途径,并将在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的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是在钦杭成矿带和南岭成矿带叠合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岩浆热液型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典型代表,该区铜多金属矿与锡多金属矿成矿系统复合、多期构造体系联合、深部钨锡矿与浅部铅锌银矿耦合等特点突出。针对该矿床控矿构造深部展布格局不清、深部铜锡多金属矿体定位不明的核心问题,基于矿田(床)构造精细解析,开展了多期构造体系控岩控矿作用机理及其控矿构造深延格局的深入研究,表明岩浆侵入接触构造系统与倒转背斜翼部的层间断裂-裂隙系统分别控制了脉状-不规则SK型铜钨锡多金属矿体群与沿NNE-NE向层间断裂带、NW向断裂带分布的热液脉型铅锌银(金)矿体群,这些矿体群具有不同的侧伏规律;基于矿田、矿床、矿体(脉)尺度控岩控矿构造组合样式的剖析,揭示了构造分级控岩控矿规律和中心对称成矿效应,厘清了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构造体系,构建了矿田构造控岩控矿模式,进一步论证了坪宝矿田成矿构造动力学背景:中生代以来,坪宝矿田构造应力作用呈现“顺时针式”的运动方式,在燕山早期太平洋板块与华夏板块发生碰撞造山作用,在区内产生SEE-EW向主压应力作用,从而在矿田内形成了中酸性岩浆侵入成岩成矿系统。这些认识为坪宝矿田乃至钦杭、南岭成矿带湘南地区深部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