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里下河地区浅部沉积物多为全新世中、晚期堆积,多数地区缺失全新世早期沉积。沉积物以淤泥质亚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粉砂质淤泥、淤泥质粉砂、淤泥及泥炭为特征。沉积前的古地貌为四周高、中间低的碟形盆地。古气候经历了温湿—暖湿—温湿—温干的变化过程。区内曾有两次海侵,第一次海侵发生在全新世早中期,范围几乎遍及全区;第二次海侵发生在全新世晚期,规模小、范围窄、时间短,为海水沿江河倒灌、回溯形起。该区古环境自全新世以来经历了浅水海湾—古泻湖—湖沼地及平原的演变过程,最终形成现今河湖稠密的低凹平原。  相似文献   
2.
江苏武进ZK04孔第四纪地层多重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ZK04孔第四绿地层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磁性地层的划分。岩石地层有析世海门组、启动组、昆山组、湖组和全新世如东组;生物地层划分了10个孢粉组合带、2个有孔虫组合、2个介形虫组合;磁性地层划分了2个极性世,其中布伦赫斯正极性出现了3次反极性事件即拉尚事件、布莱克事件和吉曼事件。对年代地层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长江下游第四纪下蜀黄土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长江下游下蜀黄土的代表性剖面,沉积物粒级、矿物及化学成分,沉积环境及成因特点、物质来源与区域对比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结论是下蜀黄土的形成以风力搬运为主,水流的作用参与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南京附近新近纪岩石地层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南京附近新近纪砂砾层代表性剖面描述及对比,新近纪玄武岩的喷发期次及其与砂砾层的层序关系,着重讨论了新近纪砂砾层的岩石地层层序及不同时段砂砾层的岩性特征。建议建立大雨花台组(群)(N1-2y)来包含南京附近所有的新近纪砂砾层;建议该区新近纪玄武岩统一命名为方山(旋回)玄武岩。  相似文献   
5.
南京—仪征地区新近纪地层层序及时代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雨花台组与其他砂砾层之间接触关系未被发现,南京—仪征地区新近纪地层层序及时代一直存在着争议。笔者对仪征大仪集新仪1孔剖面进行了重新整理划分,新近纪各地层叠置关系明显,同时结合其他剖面及岩相古地理分析,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新近纪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讨论。该地区新近纪地层层序为中新世中期的洞玄观组(N1d)、中新世晚期的六合组(N1l)黄岗组(N1h)及上新世的雨花台组(N2γ)以及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方山玄武岩(fb)。雨花台组沉积是位于六合组之上的另一套砂砾层,其沉积时代为上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6.
通过虞山山脊上之下蜀土剖面特征、结构构造、物质组成以及新构造运动的表现等研究,结合与区域下蜀土的对比来讨论苏南丘陵山区及孤山上的下蜀土的成因,认为在下蜀土的形成过程中,风是第一搬运营力,是主要的;水是第二搬运营力,是次要的。其成因应为风源水成。  相似文献   
7.
采用剖析图法从三维透视角度研究了太湖西北地区浅覆盖区第四系。该剖析图较直观、清晰地展示了新近纪、第四纪各地层的岩性、厚度、沉积结构特征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并可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及阶地上的岩性分布,同时显示了基底(前新近系)的起伏变化特征,为该区新构造运动的研究、区域地层的对比以及建立该区沉积结构模型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较全面的基础地质资料。在简要介绍了剖析图方法的同时,着重强调要通过柱状地层对比,进行第四纪地层的多重划分,确定第四纪地层划分原则。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期次、层序及时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研究晚第三纪地层层序的基础上,结合玄武岩的古地磁及K-Ar稀释法年龄测试,把南京附近新生代玄武岩划分为三期五次,即早第三纪石金山玄武岩,晚第三纪六合组玄武岩、黄岗组玄武岩、方山组玄武岩,早更新世桂枝山玄武岩。其中六合组玄武岩在距今大约14Ma前喷发,古地磁属反极性;黄岗组玄武岩在距今大约10—12Ma前喷发,古地磁属正极性;方山组玄武岩的磁性特征与吉尔伯特反向极性世大致相当,喷出年龄大约在6—3.5Ma之间。  相似文献   
9.
对南京—仪征地区新近纪砂砾层层序、时代进行了讨论。该地区新近纪砂砾层地层层序为中新世中期的洞玄观组(Nld)、中新世晚期的六合组(N1l)、黄岗组(N1h)及上新世的雨花台组(N2y),认为雨花台组沉积是位于六合组之上的另一套砂砾层,其沉积时代为上新世晚期。还分析了新近纪砂砾层在中新世中期、中新世晚期、上新世的沉积环境,探讨了区内古长江的形成与演化,认为古长江是在古近纪断陷盆地的基础上,经历了中新世多个汇水盆地的发育阶段至上新世形成古长江雏形,并于更新世早期基本定型,其形成及演化过程均与新构造活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下蜀组的孢粉组合及形成环境、时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蜀组是我省西南部丘陵区广泛分布的一个地层单元,以长江两岸出露厚度大且层次清晰。为探讨其时代、形成环境及古气候特征,近几年我们对南京老虎山、宜兴张渚及苏皖交界地区的来安县王集三个剖面系统采集了孢粉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工作。现根据孢粉资料,结合岩性、古地磁、热释光测年等资料,对下蜀组的形成环境和形成时代进行讨论。一、地层剖面简介 (一)南京老虎山剖面:位于南京城西北角。下蜀组出露较完整,共采集孢粉样品64个(采样间距30—40cm),见4000多粒孢粉化石,分属47个科属。剖面简述如下(图1): 上覆地层:全新统(Q_4)灰黑色亚粘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