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技术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渠道,促进了《古地理学报》办刊模式的转变。通过建立独立网站、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文章获取渠道、多样化的沟通方式、个性化的文章精准推送、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等,逐步形成了适应期刊发展的立体办刊模式。  相似文献   
2.
沉积学研究热点与进展:第19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第19届国际沉积学大会资料,分析了当前国际沉积学研究热点和研究进展,指出除了资源沉积学研究持续走热外,全球气候变化沉积记录、深水沉积与事件沉积和碳酸盐与微生物沉积成为当前沉积学3大热门研究领域。全球气候沉积记录领域的进展表现在气候的沉积记录载体研究,特殊地质时期或地域气候效应及早期气候宏观变化规律研究;深水沉积与事件沉积领域的进展包括水力跳跃、深水实地监测等重力流沉积过程研究,地震、海啸、洪水、火山等事件沉积学及重力流沉积预测及油气勘探;碳酸盐与微生物沉积领域的进展包含冷水碳酸盐沉积和微生物对碳酸盐沉积的控制。对比表明,中国沉积学研究在环境上关注河湖等陆相多,风成、冰川和海岸等研究较薄弱;性质上以资源沉积学等应用研究为主导,沉积动力过程等基础研究薄弱;热点领域上对深水沉积和非常规油气领域关注多,但多局限于沉积现象描述与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笔者指出,注重碎屑物沉积动力过程和源—渠—汇系统分析,及时引进深水和冷水碳酸盐沉积理论、发展生物地质学,充分利用大量科探和油田钻孔资料开展全球气候研究,是近期中国沉积学突破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3.
沉积学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沉积学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其发展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专业研究、总结提高、理论升华及学科渗透与综合 7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充分表现出,一方面受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另一方面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又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各种沉积矿床和油气的寻找方面。随着地质勘探与开发实践的不断进行,已陆续在沉积体中发现了油气、煤、黄金、铀、金刚石、钾、水晶、铂、铝、锰、膏盐及天然气水合物等多种重要矿产,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沉积学未来的发展在 7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层次上,由宏观向微观;方法上,由定性向定量;目的上,由理论向应用;形式上,由静态向动态;学科上,由单学科向多学科;手段上,由手工向计算机;领域上,由地区向全球发展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4.
5.
地球是宇宙中一个神奇的存在.在地球之上,不仅生活着到目前为止所知道的最高级智慧生命——人类,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神秘的 自然景观,为科技工作者留下了众多研究的课题.虽然有些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但也有许多已经初见成效,并广为人知,比如雅丹、丹霞和喀斯特地貌.不过,如果您见到了这三种地貌,是否能一眼辨认出来?能准确地说出是雅丹还是丹霞抑或是喀斯特地貌?是否能解释它的成因呢?下面的文章或许可以给您解疑.  相似文献   
6.
2012年9月8日至11日,《古地理学报》(英文版)创刊庆祝会、第一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扩大会议暨古地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昌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隆重召开。9月8日上午召开了《古地理学报》(英文版)创刊庆祝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教授,副校长庞雄奇教授;来宾有中国科学院孙枢院士,中国科学院王铁冠院士,教育部科技司铁晓锐女士,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颜帅理事长,科学出版社彭斌副总经理,北京大学杨守仁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乔秀夫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楚泽涵教授等20余人;《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编  相似文献   
7.
正岁月,从1926年走到2016年还不足百年,很短,时间的长河在向前延伸着;人生,从1岁走到90岁尚不满百岁,不长,生命的历程在向前行进着。在冯增昭教授九十华诞到来之际,我们在追寻他脚步的同时,也在追寻着他的梦想,追寻着他的高度,仰望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仍在为梦想而奋斗的辉煌历程。志在清华学地质,负笈征程终始一冯增昭先生是抗战胜利后才有机会走进大学校门的。中学地理老师"走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教导对他影响很大。他十分景仰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并立志要像他们那样探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90年代,Lehrmann等把中国南方贵州省南部罗甸地区早三叠世的一个孤立的"罗甸碳酸盐岩台地",称作"大贵州滩"。在国外,已有300多篇文章引用"大贵州滩"这一术语。笔者等曾对中国南方早及中三叠世的岩相古地理进行过研究,根据我们的地质资料,在贵州省南部的罗甸地区,在早三叠世,只有一个孤立的"罗甸碳酸盐岩台地",没有"大贵州滩",也不能把"罗甸碳酸盐岩台地"称作"大贵州滩"。《古地理学报》(英文版)2015年第4卷第1期,刊登了冯增昭等的文章,There was no"Great Bank of Guizhou"in the Early Triassic in Guizhou Province,South China(中国南方贵州省早三叠世没有"大贵州滩")。本文是该英文文章的详细摘要,目的在于让国内的广大读者也知道:"大贵州滩"这一术语是严重的名不副实,不应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地震岩研究简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30年(1987—2016)来,中国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地震岩、震积岩及古地震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绩。但是,在国内中文期刊中已发表的约140篇文章和已出版的一些专著中,几乎都把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当作地震岩。可喜的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老师们和学生们,对山东青岛灵山岛下白垩统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研究,却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呈现出了一种活跃的学术气氛。笔者等的看法是: (1)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一种沉积构造,它有多种成因,它是一个很好的沉积学和地质学术语,应继续地和更广泛地使用下去。(2)地震岩是专指由地震引起的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它是具多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的一种,不能把所有的具软沉积构造的岩层都当作地震岩。有的地质学家建议废弃地震岩这一术语。(3)震积岩是“seismites”(地震岩)的误译,不宜再继续使用。(4)由于地震岩和震积岩这两个术语在国内外已使用多年,要废弃它们或不再继续使用它们,应得到国内外的多数地质学家的同意才行。  相似文献   
10.
我们是《古地理学报》中文版及英文版编辑委员会及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和地球科学学院的教师, 近四、五年来, 在完成两个期刊的编辑与出版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同时, 利用业余时间, 参与并完成了《中国沉积学》第二版的筹划、组织、编写、评审、编辑和修正工作, 对这一反映和代表中国当今沉积学各个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学术水平和特色的巨著, 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我们特意使此书在我校60华诞前夕出版。
下面是本书主编冯增昭教授为本书写的序。借此, 可了解本书的内容和特点, 以及本书的筹划、编写、审校、修正等出版前的全过程。
今特以此书向我校60华诞献礼和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