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新近纪地层及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渐新世末,印度板块与欧亚板汇聚碰撞的“远程效”结束了塔里木盆地与古地中海连通的历史,进入了陆盆发展阶段。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接受新近纪(晚第三纪)以河流-湖泊相为主的巨厚陆相沉积。上第三系可划分为一群四组,由下而上为中新统乌恰群(N1wq),包括克孜洛依组(N1k)、安居安组(N1a)和帕卡布拉克组(N2P),以及上新统阿图什组(N2a)。岩性以碎屑岩为主夹蒸发岩,变化大,最大厚度达6050m。文中特别对克孜洛依组的时代归属进行论述,根据其所含生物群的面貌,确定期时代为中新世早期。依据野外观察和沉积物特征的分析,在盆地中对比了乌恰群各组的地层,并对中新世各组沉积时期和上新世纪的沉积相特征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绘制出中新世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2.
孟加拉湾由于陆源物质大量输入产生稀释效应,使碳酸盐含量表现为冰期时减小、间冰期时增大的“大西洋型”旋回。通过对该区四支活塞岩芯的有孔虫溶解指数、浮游有孔虫沉积通量、CaCO3 沉积通量和 >16 0 μm粗组分沉积通量的分析发现,研究区碳酸盐溶解作用强烈,表现出冰期减弱而间冰期增强的总趋势,且溶解作用滞后于浮游有孔虫壳的氧同位素旋回,尤以氧同位素 4、5期的高溶解度情况与印度洋和太平洋氧同位素 5期晚期至 4期为CaCO3溶解高峰一致。因此,孟加拉湾地区的CaCO3 旋回是大西洋型稀释作用与太平洋型溶解作用两者叠加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用酸蚀法从陕西镇巴县小洋剖面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分离出大量保存精美的双瓣壳格子状化石,经电子探针进行成分分析和扫描电镜下进行形态学研究,确认为迄今已知最古老的放射虫化石。这些最早出现的放射虫不同于泡沫虫类,而出入意外地是一类褐色虫(Phaeodoria)。基于这些材料,建立了1个新科(Eoconchariidae)、3个新属(Eoconcharium、Fusuconohnrium和Quadratapora)和7个新种。  相似文献   
4.
论粤、桂、湘、鄂二叠纪有孔虫的组合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前言世界若干地区有关二叠纪非(虫莛)有孔虫(下简称有孔虫)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至今大多限于化石形态、构造及分类上的研究。近年来,海相二叠纪含油、气层的发现,其中富含的有孔虫化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有孔虫的生态以及迄今尚未详细研究的二叠纪各时期有孔虫组合特征,均有必要深入进行综合分析,以适应当前石油地质科学发展的需要。我国华南地区海相二叠系的分布极广,并含十分丰富的有孔虫,是研究二叠纪有孔虫  相似文献   
5.
自1930年李四光、陈旭在“黄龙灰岩及其动物群”一文描述过一些有关黄龙组的有孔虫((?)类化石除外)之后,几十年来,该地层中的有孔虫类虽陆续有所发现,但几乎均未于详细研究,特别是这些有孔虫的组合特征及其地层上的意义,更未有过明确的讨论。1977年间,宜昌地矿所石炭系专题组在广东阳春朱隆坳测制了一条完好的黄龙组剖面,其中含有甚为丰富的有孔虫动物化石。其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补充、研究我国黄龙组生物群的面貌以及有孔虫的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6.
塔北库车前陆盆地晚白垩世钙质超微化石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巴什基奇克组是库车前陆盆地大型油气田的主要储层之一 ,对该组地层三维空间的展布、时代的准确划分和沉积相的研究 ,直接关系到油气田的规模、储量和分布范围 ,是能源开发中必不可少的具前瞻性和基础性的地质工作。关于该组的时代划分长期悬而未决 ,存在不同看法 (表1 )。在执行“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过程中 ,作者将该组的时代和沉积相作为重点之一进行了详细研究。作者先后对库车前陆盆地巴什基奇克背斜南翼和克拉苏两地的巴什基奇克组进行了微体古生物化石的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通过使用多种样品处理方法 ,在这两个地点的巴什基…  相似文献   
7.
西宁、民和盆地位于青海东部、甘肃兰州西部,是祁连褶皱东端南侧的山前坳陷盆地,侏罗纪——第三纪陆相地层发育良好。本文是作者近十年来系统研究该区中侏罗世——第三纪地层及介形虫、轮藻化石的成果。文章对西宁、民和盆地中侏罗世——第三纪地层作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化石组合特征及相关地层的时代,对地层中所含的介形虫、轮藻化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和描述,共得介形虫化石39属、214种,其中包括2个新属、106个新种;轮藻31属、133种,其中包括1个新科、3个新属、66个新种。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非海相白垩系的划分及侏罗—白垩系的分界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中国的白垩系除西藏、东喀喇昆仑、昆仑南缘、塔里木西缘、黑龙江东部及台湾等地区有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之外,其余广大地域均为非海相沉积。按其沉积特征可分为两种类型:内陆盆地沉积型、火山及火山碎屑沉积型。内陆盆地沉积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及其以东至松花江两岸和陕甘宁盆地、新疆北部以及川滇等地区,岩性以暗色或红色夹杂色砂泥岩为主;火山和火山碎屑沉积主要分布在濒临太平洋的东部沿海地区及雅鲁藏布江两侧,岩性以火山碎屑沉积为主。非海相自垩系厚度巨大,层序齐全,其中含有极其丰富的陆生生物群,其赋存之多、分布之广、属种之繁盛程度是世界各大陆无可比拟的(表1),而且其中又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9.
洞庭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介形虫动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 洞庭盆地位于湖南省北部,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是湖南中新生代最大的陆相盆地,属于断陷盆地。其中白垩—早第三纪沉积发育,厚六千多米。 解放以后有不少单位对洞庭盆地白垩、第三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尤其最近十多年来,在石油普查与探勘工作中发现了比较丰富的介形虫及其它门类的化石,对于了解洞庭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的发展、演变,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文中所使用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均由地质矿产部第五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地质大队提供,图像由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电镜室、照相宝摄制,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西部晚白垩世钙质超微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西部晚白垩世钙质超微化石,划分出Quadrumgartneri,Eprolithus floralis两个组合,从一个新的角度为探讨库克拜组和乌依塔克组的地层时代及其沉积环境提供有关的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