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8篇
地质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暴雨淹没耕地形成灾害的同时,对耕地作物的生长也产生着极大的影响,而暴雨灾害对耕地作物生长的影响是一个渐变过程,需要由时空动态的观测进行监测。多源卫星遥感观测技术具有捕捉地面瞬间状态和刻画过程的优势。论文利用Terra/MODIS、Landsat和Sentinel卫星观测数据,挖掘多源卫星遥感观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利用NDVI变化的特征值进行灾情动态信息提取方法;并以2016年发生暴雨灾害的巢湖地区为实验区进行了方法的应用和讨论。结果表明,基于MODIS多时相NDVI变化结果提取的信息能够获得受灾害影响开始时期和持续时长等丰富的时空动态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统计得出大范围区域中受灾害影响的面积。另外,结合利用30 m和10 m的Landsat和Sentinel观测数据提取的水淹区,可为在暴雨致灾范围方面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多源遥感作为评估灾情信息的依据之一,其获取的灾情动态信息能够为灾后耕地的恢复情况以及国家灾后损失评估和救助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暴雨降水天气引起的灾害信息特征,利用基于卫星遥感观测的植被指数NDVI时序数据变化检测方法,在空间和时间上提取了暴雨灾害受灾动态信息。不同于常规的仅提取受灾空间信息的方法,该方法还能提取灾害开始和灾害影响过程中的时间信息。以2016年7月发生暴雨灾害的安徽省巢湖地区为实验区,利用NDVI时序数据进行了应用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有效提取常规受淹、受灾强度的空间信息;结合对应年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发现,该方法提取的受灾开始时间数据揭示了持续强降水导致的土壤水分饱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能为国家灾害救助和灾后耕地恢复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植被生物量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生物量的评估对于研究全球碳循环具有重大意义,而高光谱遥感技术为精确反演地表属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针对如何更好地应用高光谱遥感技术进行植被生物量精确反演的问题,该文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应用高光谱技术估测植被生物量的研究进展。对反演植被生物量所涉及的数据源、反演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模型特点、反演模型应用对象等内容进行了综合评述,并通过分析认为,高光谱遥感技术较传统的多光谱遥感技术在生物量反演精度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对建模方法、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以及模型通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达到在大尺度范围内对植被生物量进行准确反演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南岛第四纪玄武岩凤化壳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红土风化壳在江南亚热带-热带地区分布十分广泛。过去的研究程度很薄弱,除土壤学家们进行了一些区域性的研究外,从第四纪地质和地球化学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不多。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河北省遵化市低山丘陵区油松林、板栗、草地和坡耕地等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容重的影响,土地取样取土壤表层0-20cm,结果表明,森林的砍伐以及随后的耕种显著增加了土壤容重并降低了大部分土壤养分。和林地相比,草地、当年开垦的农地、板栗和耕种3年的农地容重分别增加了13.3%,14.2%,27.5%,39.7%。除全磷外,板栗和耕种3年的农地土壤养分有显著下降,和林地相比,板栗有机质减少了60.7%,全氮减少了35.6%,全钾减少了21.3%,速效钾减少了57%;耕种3年的农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和速效钾则分别减少了62.9%,52.6%,31%和60%。土壤退化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板栗和耕种3年的农地土壤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退化。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域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及预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分析、预测土壤属性空间变异及其动态是区域土地质量评价和可持续土地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陕西省横山县采集了254个耕层(0~20cm)土样,利用数字地形与遥感影像分析技术,提取了相关地形与遥感指数,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并利用相关因子进行回归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县域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很低,变异性较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差异显著,其中以水稻田有机质含量最高,而林地和灌木林地相对较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次序为:水稻田>川地>梯田>坝地>荒草地>坡耕地>林地>灌木林地。不同坡度分析表明,“0~3°”这一坡度等级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坡度等级;不同坡向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坡向有机质含量存在一个明显的趋势,阴坡有机质含量整体上要比阳坡高。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高程h呈现负相关关系,与坡向的余弦值COSα正相关,与复合地形指数CTI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和修正后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以及湿度指数(WI)正相关。利用相关环境变量及遥感指数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预测结果不甚理想,存在一个平滑效应,对于残差解释相对较低,须进一步研究以更好的解释残差。  相似文献   
7.
高光谱遥感技术已成为提取土地质量指标的前沿技术之一。该文回顾了国内外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土地质量指标提取中的研究进展,总结归纳了作为土地生态系统载体的土壤属性质量指标和反映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质量指标中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水分、铁氧化物、土壤重金属、土壤质地、土壤盐分、植被覆盖度、生物量、指示种10个指标的提取、敏感波段选择与反演方法,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土地质量指标提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按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五个目标,构建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并研究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过程及方法,提出了江苏锡山市基于过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和河北曲周县基于状态的评价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县级尺度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应侧重于基于过程的评价方法,采用综合指数法与单指标多角度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正在从数量管控向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方向发展.为了配合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建设、获取关键科学现象和科学数据,提出建立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可分为9部分监测内容,即土地利用变化、土壤属性、作物长势、土壤污染和盐溃化、土地利用集约度、农用地流转、土地生态状况、基于地块的土地质量调查和土地退化监测,合计35个指标.指标体系结构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指标、数据来源与监测方法、监测尺度(区域、地块和样点)和监测周期.该指标体系能够配合国土资源部开展野外科研基地建设,满足基地开展长期综合监测和数据管理的需要.下一步需要从体现区域差异性和行业特色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指标,并发展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综合评价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模式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是国际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土地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求建立能够衡量土地质量变化的指标体系。介绍了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的来源、基本概念、评价框架和研究计划。介绍了国际土地质量指标研究计划中提出的养分平衡、产量差额、农业土地利用强度与利用多样性、土地覆被、土壤质量、土地退化、农业生物多样性、水质量、林地质量、牧草地质量、土地污染等11项土地质量指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不足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有关部门在土地质量方面的研究趋势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