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典型红层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补径排的关系如何?浅表层分化裂隙水补给来源和途径如何?是我们在实施红层找水工作中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以重庆荣昌县为研究区,结合地下水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采用氢氧同位素测年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循环关系和地下水储存规律,得出红层浅层地下水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其次是地表水体。具有就地补给、就近排泄的循环特点。地下水总的富集规律是低山、岭、丘贫水,沟、谷、洼地富水。地貌是浅层地下水富集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引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崩塌、危岩等次生地质灾害,对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惨痛损失.尤其是破坏面积大、危害范围广的特大型滑坡,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灾难,而且潜在危险性仍然存在.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搜集统计了汶川地震区的特大型滑坡并对其分布特征作了较为全面的归纳总结和分析研...  相似文献   
3.
通过杭州清水湾别墅区滑坡结构、变形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的分析,认为滑坡主要是由于人工不适当开挖边坡造成斜坡地质体临空、雨水渗透诱发土体失稳下滑而形成的,通过计算稳定系数和剩余下滑力,对斜坡稳定性作出评价并提供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丹巴县滑坡地质灾害分布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丹巴县滑坡地质灾害具有①集中分布在断裂带两侧的人口密集区;②在河谷两岸的分布数量相当;③主要集中分布于中等海拔的中等坡度区等特征。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受控于区域独特的地形地貌(尤其是地形坡度)、强烈的构造运动及日益加剧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利用Newmark方法进行地震滑坡制图——以映秀研究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汶川5.12地震触发了大量滑坡,这些滑坡所造成的损失甚至超过地震本身。在地震区映秀,获取了地震边坡稳定性分析所需的地震滑坡编目图、强震监测数据、1:50000地质图、岩组单元的物理力学数据及基于1:50000地形图得到的DEM数据,所有这些数据都通过GIS(ilwis3.6)进行了矢量化及栅格化(10m)处理。基于上述数据,利用Newmark方法对每个单元格的变形及位移进行计算分析,然后通过Newmark位移与地震滑坡编目图进行对比分析,建立边坡失稳概率与Newmark位移之间的关系,用于地震滑坡预测及编图,为地震应急及灾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虽然宣称地球已进入地震多发期目前学术界还存在不少争议,但不得不承认近期的破坏性强震发生的频率较以往高.强震诱发的滑坡灾害也越来越成为了地质学家们研究的热点.在对一个地区发出中长期地震预报之后,如果也能相应地对该地区的斜坡稳定性进行评价,从而预测地震时滑坡最可能发生的地段,这对于减轻震区人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以“5.12”汶川地震映秀震中区为例,运用Newmark方法对该区进行了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和编图示范,探讨了目前常用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今后区域性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四川丹巴县甲居滑坡开展的GPS监测表明,甲居滑坡可以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其中北部区域滑动较为明显;滑坡体北部水平位移速度53mm/a~200mm/a,垂直位移速度-3 mm/a~-21mm/a;滑坡体南部水平位移速度12mm/a~36mm/a,垂直位移速度-1mm/a~-5mm/a。GPS提供的水平位移量趋势性较好,而垂向位移量结果异常较多,反映出GPS的水平监测优势。GPS监测精度达到毫米级,完全满足滑坡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引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崩塌、危岩等次生地质灾害,对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惨痛损失。尤其是破坏面积大、危害范围广的特大型滑坡,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灾难,而且潜在危险性仍然存在。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搜集统计了汶川地震区的特大型滑坡并对其分布特征作了较为全面的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丹巴县地质灾害在地区、地理及季节气候方面的发育分布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的活动与危害现状,进行了危害程度评估和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并提出了非工程预防和工程治灾方面的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