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震瞬时属性分析技术在岩溶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地震瞬时属性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处理方法,分别对岩溶在地震剖面、瞬时振幅剖面、瞬时频率剖面、瞬时相位剖面上的表现特征作了说明.并结合实际资料进行多参数解释,进而确定地下岩溶的发育情况、分布范围和规模,同时对异常进行钻井验证,结果表明,地震瞬时属性分析技术比常规地震处理方法能更好地排除干扰,确定岩溶异常.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在大秦铁路某隧道勘察中应用浅层地震折射波法查明地下地质构造、风化带分层等情况的方法和手段;并根据资料解释成果、钻井资料和工区地质资料等,对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断层及塌陷等情况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岩性的横向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浅层地震析射波法在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地质雷达特征图像与典型地质现象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质雷达是浅层地质勘探的有效方法,其对断层破碎带、裂隙带、富水带、岩溶洞穴等不良地质灾害有明显的异常反映。地质雷达测量方式、测线布置及系统参数的选择,可根据测量环境以及探测目标体的大致走向、规模、物性等情况综合分析,做出合理选择。通过用地质雷达对多个工区进行工程勘查,从地质雷达图像的波形、频率、振幅、相位及电磁波能量吸收情况(或自动增益梯度)等细节特征的变化规律出发,建立了典型地质现象与地质雷达特征图像的对应关系,可以作为地质雷达图像解释的重要判据。  相似文献   
5.
激流环境下水上地震反射法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西气东输工程在河道穿越勘察工作中水上地震反射法的方法与技术,并讨论了在激流环境下,水上反射法的工作条件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适应激流环境下的地震数据采集、处理、解释工作方法。该方法克服了激流及其噪声的影响,达到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6.
“隐蔽层”用浅层初至波记录不到,而有“隐蔽层”存在时,在折射解释中常常产生两种误差。确定“隐蔽层”的厚度,是工程物探、工程地质和工程地震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给出了确定两种“隐蔽层”厚度的pc—1500程序,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高密度电法微测系统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密度电法在矿产普查、地质、环境、工程等多领域应用广泛,解决了诸多实际问题.为了更一步提高高密度电法勘探的解释精度,本文采用高密度电法的微测系统,利用实验室中的已知模型,由实验数据总结出:与勘探对象有关的装置选择问题、与测线长度有关的k系数、与勘探深度有关的c1及c2系数,在此所讨论的问题对今后解决实际地质问题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8.
工程物探作为工程勘察的重要手段,凭借着高效、无损、高密度、低成本的特点,在场地基础勘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单一的物探方法会受到地质及地球物理条件的限制,从而使物探精度受到影响.采用综合物探方法可以提高物探成果的分析质量和地质解释精度,满足工程勘察的要求.这里结合工程实例,使用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反射法和地质雷达等三类不同的物探方法技术,进行工程基础勘探.由于这三类不同的物探方法体现了工程基础的不同物理特性,通过对这三类物探方法取得的成果相互比较和综合分析,并结合地质资料得到的综合物探成果,经钻孔验证,其准确性得到了大大提高,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效果.同时,还对使用的物探方法的原理、技术、资料的解释等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陈庄隧道工程勘察为例,讨论了运用综合工程物探方法进行隧道勘测的可行性,阐述了查明风化层分层、断层、地下水分布等的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并对各种物探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单独解释和综合解释,从而避免了单一物探方法的多解性,提高了解释结果的可靠性,经钻孔资料验证,效果良好。另外,对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断层、塌陷等情况也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雷琼拗陷地壳结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84~1985年在雷琼地区完成、长约210 km的白延—江洪深地震测深资料,应用有限差分法、时间项法反演和二维非均匀动力学射线追踪等方法,得到白延—江洪地壳剖面的二维非均匀构造图像.结果显示:琼北及雷州半岛地壳厚约25~26 km,地壳平均速度在琼州海峡南段琼北凸起约616 km·s-1,海峡北段雷琼拗陷区约570 km·s-1;地壳速度偏低,下地壳尤为明显,仅约63~65 km·s-1;结晶基底显示为厚约2~4 km、速度55~60 km·s-1的速度梯度带,Moho界面上、下界面速度分别是65 km·s-1和805 km·s-1的一级速度间断面,没有发现明显的壳幔过渡带.白延—江洪剖面位于雷琼拗陷更新世玄武岩覆盖区,推测地壳厚度减薄以及低速度构造主要反映了该区域自新生代以来一直延续至第四系晚期的多期火山岩浆喷发热地幔对地壳底部的底浸、拆层与地壳仍处于相对温热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