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利用室内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图像粒度、压汞分析等现代测试技术和数理统计、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陕北延长组长6油层组成岩相与储层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分别造成砂岩中24.9%和12.0%的原生孔隙丧失,溶解作用使孔隙间的连通性得到改善、渗透性提高。沉积相、埋藏条件和碎屑成分的不同导致地区之间成岩作用的差异。可划分出5种成岩相带:浊沸石胶结溶蚀相是储层发育的最有利区。绿泥石薄膜胶结粒间孔相是次有利成岩相带。碳酸盐+自生粘土充填微孔相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良好的储层,压实压溶致密相和浊沸石/碳酸盐胶结致密相不利于储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烃源岩TOC多处于0.2%~0.5%,按照形成工业油气藏TOC含量不低于0.5%(高.过成熟区可降低至0.4%)标准是无法形成大型天然气藏,但靖边气田油气源对比分析确实存在海相烃源岩贡献.为了证实低TOC高演化烃源岩中有机酸盐对TOC的影响,本文选择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某一口探井奥陶系海相和二叠系海陆过渡相烃源岩进行了红外光谱和色质等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海相还是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中均存在干酪根有机酸和有机酸盐转化酸,其中有机酸盐转化酸主要为有机酸盐完全酸化而来的有机酸,证实了海相烃源岩中确实存在有机酸盐.尽管酸化前后有机酸均以C16:0为主峰,但有机酸盐转化酸在C16:0以前相对丰度明显低于干酪根有机酸和游离有机酸的相对丰度,暗示了干酪根有机酸和游离有机酸以脱羧基生成链烷烃为主,而有机酸盐转化酸以高碳数有机酸裂解为低碳数有机酸为主.利用十六烷酸钙为标准对干酪根有机酸和有机酸盐转化酸进行定量分析表明,TOC含量(大于2.0%)高的海相烃源岩中有机酸盐含量低,而TOC含量低(0.2%~0.5%)的烃源岩有机酸盐含量均比较高.因此,对于TOC含量介于0.2%~0.5%的海相烃源岩,有机酸盐在高演化阶段可能是一种潜力的气源.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天然气成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鄂尔多斯盆地两套优质烃源岩,即上奥陶统背锅山组泥灰岩和中奥陶统平凉组中下部页岩,是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古油藏原油和现今靖边气田油型气的主要来源。两套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西部和西南部,呈"L"型展布,盆地内部缺失;它们累计厚度约50~350m。平凉泥岩TOC介于0.5%~1.2%,平均0.9%,厚度20~50m,而灰岩TOC主要分布在0.2%~0.4%区间,平均0.3%。背锅山组泥岩有机碳相对较高,TOC介于0.22%~3.3%,平均为0.93%。三叠纪末期,两套优质烃源岩生成的大量液态烃类进入中央古隆起控制的斜坡部位,形成古油藏;侏罗纪-早白垩世,地层持续加深和地温梯度升高,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达到高-过成熟阶段,古油藏温度超过180℃,原油开始热裂解生成天然气。油气的热裂解导致气藏压力不断增大,驱使部分气体进一步扩散运移。晚白垩世燕山运动IV幕,盆地东部大规模持续挤压抬升导致了原有油气藏经历了西高东低转变为东高西低的构造反转,形成构造枢纽。中央隆起带聚集油气的优势被改造,裂解形成的天然气向东或东北方向运移。但是运移过程中,东部盐岩、膏盐、致密碳酸盐岩侧向封堵。在靖边气田中心部位,由于奥陶系顶部缺失石炭系铁铝土岩封盖,使得部分石炭-二叠系生成的天然气沿着不整合面进入风化壳,形成从奥陶系来源的原油裂解气与石炭-二叠系生成的煤型气相混合。  相似文献   
4.
依据歧口凹陷唐南构造中浅层地震地质条件,通过对岩石物性纵向变化特征,相互关系及地震属性参卓有成效的分析和研究工作,提出明确了该区地震响持征及地震属性参数的地质含义,为有选择性地进行储层厚度,物性及含油性的预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预测精度得到明显提高,依据其研究成果部署的2口预探井,4口开发井均获得显钻探效果。  相似文献   
5.
陕北东部延长气区上古生界储层测井属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分析、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和试井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陕北东部气区上古生界砂岩储层测井属性特征。研究区上古生界储层存在石英砂岩与长石砂岩两种类型,对应测井属性特征及其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测井解释模型等均存在明显差异。针对岩屑砂岩渗透率约束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应用声波-自然电位曲线重叠图幅度以及不同探测范围电阻率曲线之间的幅度关系,综合反映砂岩储层渗透率及其变化特征的方法,进而分析了储层含气性的测井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构造演化对渤海湾油气形成和分布的控制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何海清  韩品龙 《地质学报》1998,72(4):313-322
华北地区的构造演化大致经历5个阶段,即陆核及基底形成阶段;中、新元古代裂陷槽发育阶段;古生代稳定地台发育阶段及其南北缘的造山作用;中生代中后期欧亚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过渡期;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域大发展时期。区域构造演化对渤海湾乃至华北地区油气的形成和分布具明显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中生代隆坳相间格局决定了古生代油气勘探的方向,是勘探新生古储潜山油气藏的主要地区;渤海湾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勘探也是今后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祁连海域奥陶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及南部奥陶纪露头勘察结果,尤其是中奥陶统平凉组页岩在盆地的西部及南部普遍存在,结合地表露头及盆内钻孔资料,系统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祁连海域早古生代奥陶纪不同时期沉积环境特点,分析了各沉积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受中央古隆起形成和祁连海向东逐渐海侵影响,马家沟组一期到五期,地形坡度较缓,鄂尔多斯盆地古地理格局由祁连海向盆地内部分别发育开阔海台地、局限海台地到蒸发台地相沉积。马家沟组六期和平凉期以及其上的上奥陶统沉积时期,主要为开阔海台地、斜坡相和深水盆地相沉积,在台地向斜坡的转换部位发育一些生物碎屑灰岩及由珊瑚组成的生物礁滩相沉积,斜坡部位发育平凉组笔石页岩斜坡相沉积,构成了华北盆地边缘中—上奥陶统一套特殊的局部天然气勘探组合。鄂尔多斯祁连海域奥陶纪岩相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和实际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