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吐哈盆地侏罗系是一个盆地充填层序 (一级层序 ),包括 4个构造层序 (二级层序 ),分别与侏罗纪湖盆的 4个演化阶段 (稳定沉降阶段、短期收缩阶段、扩张阶段和萎缩阶段 )相对应,其中又分为 13个 (三级 )层序。与海相地层不同的是,本区识别出了 4种层序边界类型 (A型、B型、C型和D型 ),其对应的层序本文分别称之为冲积层序、淹没层序、类Ⅰ型层序和类Ⅱ型层序。冲积层序形成于构造剧烈抬升时的盆地萎缩阶段,淹没层序形成于构造沉降迅速时的盆地扩张阶段.  相似文献   
2.
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陆相层序地层学模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受权  颜其彬 《地质科学》1998,33(4):435-446
以泌207井作为参照井,本区下第三系核三段上部所划3个陆相层序发育Ⅰ型层序界面一个,Ⅱ型层序界面3个。一个完整的Ⅰ型陆相层序自下而上发育有低位体系域(LST)、水进体系域(TST)、早期高位体系域(EHST)及晚期高位体系域(LHST)等4个体系域,共5个界面。除顶、底界面归属层序界面之外,其它3个界面皆为体系域界面;而Ⅱ型陆相层序缺失LST.无论何种体系域,其沉积体的几何形状均为楔状体,且各体系域的沉积相横向配置呈现规律性变化。等时层序地层框架模式清楚地显示了泌阳断陷成盆演化史、沉积充填史及其陆相层序时空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质冷热台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储层流体包裹体显微荧光特征、均一化温度及包裹体成分进行分析测试,确定奥陶系气藏天然气充注时间及成藏期次。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含盐水气态烃包裹体和纯气态烃包裹体两种类型。据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包裹体气相成分分析结果,结合地区埋藏史,确定该区有两期天然气充注,对应地质时期分别为晚三叠世早期至早侏罗世末期和早白垩世末期至今,其中第二期为主要天然气成藏期。  相似文献   
4.
层序地层学预测隐蔽油气藏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动用层序地层学进行隐蔽油气藏预测是目前油气勘探的热门课题和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吐哈盆地SB地区侏罗系为例,探讨了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的关系。总结了运用层序地层学进行隐蔽油气藏预测的工作流程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断陷湖盆陡坡带不同构造部位的可容空间变化规律及其沉积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断陷湖盆陡坡带参照井选取的可容空间机理,并阐明了参照井的选择原则;根据参照井处的沉积相迁移特征及体系域叠置样式,建立了在参照井的背景下,Ⅰ型与Ⅱ型陆相层序划分及其层序界面判识的标准,以及低水位体系域(LST)、水进体系域(TST)、高水位体系域(HST)及水退体系域(RST)的识别模式。本文以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为例,采用泌207井为参照井,对研究区目的层段开展了断陷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尝试性研究,并编制了研究区目的层段的陆相层序地层等时框架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选取参照井的办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断陷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地层分析中的“沉积滨线坡折”问题。  相似文献   
6.
选用频率、振幅、连续性及内部反射结构 4个地震参数 ,对吐鲁番—哈密盆地SB(胜北 )地区中上侏罗统主要层系进行了地震相分析 ,作出了地震相平面分布图。经过综合解释 ,把地震相转换成了沉积相。该区中晚侏罗世主要发育冲积扇、泛滥平原、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沉积。  相似文献   
7.
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包括三个陆相层序,它们在岩石类型、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C、O同位素特征等方面,均呈现旋回性变化规律。据此,亦可作为划分和识别陆相层序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宝浪油田三工河组储层是在辫状河三角洲环境下沉积的河道砂体,非均质性严重,常规测井解释以砂层为解释单元,忽视砂层内部物性及渗流特征的差异,测井解释精度低.通过对砂层细分流动单元,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Ⅱ油组储层划分为5类独立的流动单元,在不同的流动单元内建立不同的测井解释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出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精度更高,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较好地反映了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特征,为精细油藏描述提供可靠的孔隙度、渗透率参数.  相似文献   
9.
周黎霞  颜其彬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33(4):368-375,345,346
基于纵波、横波解耦的弹性波高阶有限差分方程和PML吸收边界条件,实现了RVSP观测统中弹性波数值模拟。采用完全弹性波波动方程进行数值模拟,可以得到纵波和横波的混合波场,且波场丰富,符合实际地震波的传播规律。该正演模拟方法纵波、横波自然解耦,产生全波场、纯纵波和纯横波模拟记录。通过对层状介质模型、凹陷模型,以及实际复杂介质模型的RVSP弹性波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各模型不同分量下全波、纯纵波和纯横波的波场,并对弹性波传播特征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的RVSP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形成与分布的因素较多,若只从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去考虑,可能会影响对储层非均质程度的认识(宏观和微观),目前多局限于从静态或动态角度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而将动态和静态资料相结合的研究较少.为了充分考虑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分布的因素,在研究双河油田V下油组储层的非均质性时,采用了主因子分析法选出了沉积微相、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油层的顶底面微构造、目前的综合含水率和流动带指标7个参数作为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参数.利用波的叠加原理在平面上对每个参数进行叠加从而得出了非均质综合指数值.现场实践证明,其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储层非均质性的地下分布状况,符合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