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6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马爱双 《福建地质》1998,17(4):188-202
通过总结福建省石炭纪-白垩纪地层中Ting及珊瑚、腕足、双壳、菊石、叶肢介和植物等门类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特征,为省内石炭纪-白垩纪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福建白垩纪红层主要分布于政和—大浦断裂带西侧,由于受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作用影响,各红层盆地发生、发展的时序及其岩石组合、生物群组合序列都不尽相同,本文根据红层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及时序.将红层盆地分为三种类型:沙县—均口型、禾口—上杭型、连城—崇安型。其中,第一类型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晚期,结束于晚白垩世最早期;第二类型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晚期,结束于晚白垩世早期;第三类型盆地形成于晚白垩世;根据红层盐地岩石组合特征及序列,修订了原有地层单位的含义,将红层盆地岩石地层单位年历下而上划分为均口组、沙县组、禾口组、官寨组和赤石群。并详细论述了红层生物化石组合特征,建立了各门类化石组合序列。  相似文献   
3.
闽西南“丁屋岭砾岩”孢子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闽西南丁屋岭一带浅变质岩系中夹持着一套紫红色粗碎屑岩系 ,1970年《长汀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将其划为震旦系南沱组下段 ,之后改称丁屋岭组下段 (习称“丁屋岭砾岩”) ,认为是澄江运动或晋宁运动的产物。长期以来因缺少化石 ,对其地层划分和时代归属一直存在争议。本次《瑞金市幅》区调工作首次在“丁屋岭砾岩”中获得孢子 ,为将“丁屋岭砾岩”置于上泥盆统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总结福建省石炭纪─白垩纪地层中及珊瑚、腕足、双壳、菊石、叶肢介和植物等门类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特征,为省内石炭纪─白垩纪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石帽山群为省区调队(1966)所创建的一个新的地层单位。标准剖面位于闽清、永泰县接境之石帽山地区的白云公路上。系指一套不整合覆盖在南园组之上,由暗紫、紫红色英安质熔岩、凝灰岩、安山岩、凝灰质砂砾岩、流纹岩夹薄层页岩组成的陆相碎屑岩和中一  相似文献   
6.
福建大坑煤田地层层序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福建大坑煤田的地层层序。大坑组中段以往被置于晓三叠世。根据近期对其所含的叶肢介,瓣鳃类和植物化石的研究,其时代应属于早侏罗世。大坑组的上段和下段是由于构造运动的结果。被置为上下关系。事实上,根据岩性和植物群的特征,这两个段实际为同一地层,时代属晚三叠世。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在大坑和鲤鱼地区可能成为寻找新煤田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