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1.
青藏高原西北缘一西构造结(大拐弯)东侧的碰撞造山是当前国际地学界关注热点之一,本文根据我国"九五"期间在西昆仑一塔里木南缘关键地带实施的地震测深等地球物理探测,结合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指出:西昆仑与塔里木南缘相互间均不存在长距离俯冲的证据,它们的碰撞接触具有"双向水平挤压(Oppositedirectional-horizontalcompression)"特征,由于挤压,岩石圈下部压密,从而发生"拆沉作用(Delamination)",并导致青藏高原西北缘较广泛的碱质基性火山岩的喷溢.青藏高原西北缘"双向水平挤压"模式能较好地解释该区陆一陆造山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岩浆活动,进而否定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所谓青藏高原形成、地壳加厚和隆升的"南北双俯冲(Two-sidedsubduction)"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疆塔里木—西昆仑宽频地震观测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获取的宽频地震数据,采用接收函数方法,获得了塔里木块体与青藏高原北缘西昆仑山结合部位的地壳及上地幔结构新信息。塔里木块体的地壳结构相对简单,其块体南缘的莫霍界面深度为42km,且向南倾斜,在西昆仑山前深度增加到50km左右。接收函数图象清晰地显示出,塔里木块体南缘和西昆仑山下存在南倾和北倾的构造特征,这些构造特征可以用地壳和上地幔相互穿插和变形的岩石圈碰撞模型来解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