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pplicationofthetimefrequencypolarizationanalysistostudythecomplexityofsurfacewavepropagationHONGCHEN(陈虹)ZHONGXIANHUANG(黄忠...  相似文献   
2.
偏振分析程序POLALYS在面波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忠贤  陈虹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A02):383-392
  相似文献   
3.
陈虹  黄忠贤 《地震学报》1995,17(2):264-269
应用混合极值理论及最大似然法估计中国大陆地震危险性陈虹,黄忠贤(中国北京100085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主题词地震危险性;地震活动;地震综合预报极值理论由于其不需要一段时间内的全部观测资料,而只需各个短时间段内的极大值,故在利用历史资料及现代资...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及邻区海域地壳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分别由Love波和Rayleigh波得到的S波速度结构的差值(VSH-VSV)对中国大陆及邻区海域(70°E~145°E,15°N~55°N)地壳上地幔中的偏振各向异性进行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各向异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均匀性:(1)在小于150 km的深度范围内,VSH>VSV的各向异性体占主导地位,反映出在地球的浅部岩石圈内的水平应力作用及软流圈顶部物质的水平向流动对各向异性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在大陆地区,各向异性的强度随深度有显著变化.上地壳和上地幔盖层中的各向异性普遍较弱,而在流变性较强的下地壳和软流圈存在较大范围的各向异性.这一现象说明下地壳在岩石圈变形中可能有解耦作用.(2)在大于200 km深度的软流圈下部主要表现为VSH<VSV的各向异性,说明地幔物质垂直运动相对占优势地位.(3)在中国大陆东部可以看出一个大致趋势:在构造比较稳定的地区,岩石圈中VSH>VSV的各向异性比较显著,而软流圈中VSH<VSV的各向异性较弱;在构造活动比较强烈的地区,软流圈中VSH<VSV的各向异性占主导地位.(4)印度板块低角度向青藏高原下俯冲影响了中国大陆西部地区各向异性的特征.印度板块向北运动水平挤压中国西部大陆,使得物质定向重结晶,从而在岩石圈下部产生显著的VSH>VSV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计算机模拟复杂的系统和过程,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在地学领域,数值模拟已经渗透到地学研究的各个重大领域。本项目提出建立一个用于地震模拟和预报的数据库应用平台,以地壳动力学研究和强震机理研究为应用核心,将地震地质研究、地形变研究、地应力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研究等多种相关的学科手段的观测资料、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技术和数据资源的共享。利用这些信息构建比较合理的地球模型和尽可能多的约束条件,并在有限元分析系统上进行地壳形变和地震过程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6.
冲绳海槽地区地壳结构与岩石层性质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冲绳海槽地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与资料,对横跨大陆边缘—大洋板块的中国东部—冲绳海槽—琉球岛弧地区进行综合研究. 根据地震体波、面波成像结果,空间与布格重力异常及磁力异常的综合解释等结果,利用调和系数法对该研究区的地壳厚度进行了计算,并对地壳属性进行分析. 同时,选择中国东部东北地区的宽甸、华北地区的汉诺坝、华南的闵溪和台湾海峡的澎湖列岛与冲绳海槽和日本岛弧的新生代玄武岩开展元素—同位素对比研究. 结果认为冲绳海槽岩石层明显减薄,上地幔低速层已达到莫霍面,在地幔中已形成交代软流层. 元素—同位素研究表明:它不同于中国东部,与琉球岛弧地区的特点也不相同. 综合分析认为:冲绳海槽地壳属于过渡型地壳,与大洋地壳的许多特点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7.
南北地震带岩石圈S波速度结构面波层析成像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天然地震面波记录和层析成像方法,研究了南北地震带及邻近区域的岩石圈S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特征.结果表明南北地震带的东边界不但是地壳厚度剧变带,也是地壳速度的显著分界.其西侧中下地壳的S波速度显著低于东侧,强震大多发生在低速区内部和边界.青藏高原东缘中下地壳速度显著低于正常大陆地壳,在松潘甘孜地块和川滇地块西部大约25~45 km深度存在壳内低速层;这些低速特征与高原主体的低速区相连,有利于下地壳物质的侧向流动.地壳的各向异性图像与下地壳流动模式相符,即下地壳物质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运动,东向的运动遇到扬子坚硬地壳阻挡而变为向南和向北东的运动.面波层析成像结果支持青藏高原地壳运动的下地壳流动模型.南北地震带的岩石圈厚度与其东侧的扬子和鄂尔多斯地块相似但速度较低.川滇西部地块上地幔顶部(莫霍面至88 km左右)异常低速;松潘甘孜地块上地幔盖层中有低速夹层(约90~130 km深度).岩石圈上地幔的速度分布图像与地壳显著不同,在高原主体与川滇之间存在北北东向高速带,可能会阻挡地幔物质的东向运动.上地幔各向异性较弱且与地壳的分布图像显然不同.因此青藏高原岩石圈地幔的构造运动具有与地壳不同的模式,软弱的下地壳提供了壳幔运动解耦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陈虹  黄忠贤 《地球物理学报》1998,41(Z1):270-280
利用时频偏振分析技术分析穿过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基阶Love波的偏振方向,确定不同周期的Love波到达台站的入射方向对于大圆的偏离.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内部传播的Love波传播路径基本不偏离大圆路径,穿过青藏块体及川滇西部低速区边界的Love波明显偏离大回路径低速区(青藏高原及川滇西部)的边界区域速度变化梯度大,对路径影响大.低速区内部路径偏离不明显,内部速度变化梯度比边界区域速度变化梯度小.低速区内大约在青藏高原中部位置是面波速度最低的地方.面波路径对于大圆路径的明显偏离,是由于速度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造成的.利用已知的相速度分布,采用射线追踪方法正演计算的结果与实测结果在偏离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偏离角的值则比实测值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34°N以南,105°E以东大陆东南地区中强地震和小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了震源机制解与可能的中强震发震构造及潜源区方向的关系.华南及邻区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走向和主应力轴方位分布具有明显的优势方向,大部分M≥4.0地震震源机制解中一个节面走向与主要构造走向及大多数潜源区方向对应较好,多数小震的节面走向和主应力轴方位综合统计结果也能为潜源区方向的判定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同时通过对1996年南黄海Ms6.1地震和1997年福建龙岩-永安Ms5.2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地震活动以及地震的等震线长轴展布、余震分布等资料,探讨了这两个地区潜源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10.
用于地震数值模拟研究的数据库及应用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值模拟已经渗透到地震学研究的各个重大领域,随着信息时代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充分利用数字信息资源,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已成为地震学研究发展的趋势.利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将多学科的观测资料、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极大地开拓解决重大地震学问题的能力,必将推动对危害人类的强地震的预测预报从经验性向物理的、数字的预报转变.该平台提供面波频散信息,中国及邻区三维速度模型,中国大陆震源机制解,断层构造,地震波形,地震目录,地震台站,以及仪器响应信息等丰富的地震学基础数据和研究成果,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构建比较合理的地球模型和尽可能多的约束条件,并进行地壳形变和地震过程的数值模拟;可以在该应用平台开展地球介质各向异性分析,面波层析成像,面波偏振分析,面波时频分析,以及射线追踪等与地球内部结构有关的研究.同时,这也是一个交流平台,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该平台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