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712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32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urrently,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in monitoring glacier change in regional scale is remote sensing and site-observation method.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 study of comparing glacier area in 2005 derived from SPOT5 satellite image with area in 1972 derived from topographic maps. Moreover, Miaoergou (庙儿沟) flat-summit glacier is site observed to verify glacial change in regional scal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glacier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slope of Kalik (喀尔里克) Mountain re-duced their area by 12.3%. ...  相似文献   
2.
The geometry and timing of amalgama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 have been controversial,with three main models with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regional structure,geochronology,and geological relationships.The model of Zhao G C et al.suggests that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blocks of the NCC formed separately in the Archean,and an active margin was developed on the eastern block between 2.5 and 1.85 Ga,when the two blocks collided above an east dipping subduc-tion zone.The model of Kusky ...  相似文献   
3.
In this article,the backstripping technique was used in studying the subsidence charac-ters of the Qiongdongnan(琼东南) basin(QDNB)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s dynamic mechanism of formation and evolution.Meanwhile,the geo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rea were summarized,and the stretching factors(β) of the upper crust,the whole crust,and the whole lithosphere were calculated.The QDNB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subsidence rate,high geothermal gradient,high geothermal heat flow,and the lithosphere stretching an...  相似文献   
4.
The Huimin (惠民) depression is a third-level tectonic element of the Bohai (渤海) Bay basin in eastern China. The central uplift belt is the most important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zone in the depression, but the lack of adequate geological studies in the area has greatly hindere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article, using seismic data, fracture mechanics, and a combination of data on fault growth indices and fault throws, we present an analysis of tectonic activity in the central uplift belt and adja...  相似文献   
5.
以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为基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了沱沱河铅锌地球化学块体的下限和含量级次,对沱沱河地区铅锌元素的地球化学块体进行了划分,总结了地球化学块体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通过研究地球化学块体内部结构,追踪大型至特大型矿床可能存在的地点。根据已知地区的矿产探明储量与地球化学块体的关系,计算了该地区成矿率,预测了区内铅锌矿资源潜力,同时指出在块体内还存在巨大的寻找铅锌矿产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雪峰山基底隆升带及其邻区印支期陆内构造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狭义的华南陆块东部包括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而雪峰山陆内构造系统是扬子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雪峰山地区印支期地层角度不整合时空分布规律的分析表明,高角度不整合—微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整合的空间分布区域依次由东往西递变渐新。根据褶皱变形分析得出,雪峰山地区在印支期发育了北东东向和北北东向2个轴迹方向的褶皱,后期叠加了南北向弧形逆冲推覆构造。区域构造背景和动力学分析表明,扬子地块内部印支期总体北东向的变形形迹与东西轴向的秦岭—大别造山带和扬子地块南部东西轴向的构造线相垂直;其原因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最终陆内收缩变形的时间比扬子与华北沿秦岭—大别造山带的陆间碰撞拼合的时间早,印支早期的先存北北东向构造线在印支晚期由于扬子地块顺时针旋转变位为北东东向,从而决定了印支早期现今北东东向的构造线,随后的第二幕北北东向构造线的形成是在与早期第一幕变形的应力场相同的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但是,秦岭—大别造山带近东西向的构造线取决于主动大陆边缘,即总体近东西向的华北陆块南缘边界,其原始方位为总体近东西向。这些复杂边界条件和旋转决定了先形成彼此近于垂直的构造线,然后拼接形成现今构造线垂直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南部构造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调研和学习国内外相关页岩气压裂改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和研究,对四川盆地南部构造S2井页岩储层岩性特征、孔渗特征、天然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评价。针对S2井极低渗透率(0.000 18×10-3μm2)、天然裂缝和水平层理较发育,天然裂缝内充填有碳酸盐岩,同时吸附气含量较高、脆性程度高,压裂容易形成网络裂缝的特点,进行了压裂工作液体体系优选和压裂工艺优化,采取了大规模、大排量、大砂量、低砂比、减阻水压裂施工工艺,成功实现了页岩气储层大规模减阻水压裂施工;根据微地震显示,压裂改造体积达到了480×104 m3,具有明显的体积改造特征,获得较好的效果,日产10 000 m3。压后分析数据显示,在页岩气储层中,过长的关井时间有可能影响有限支撑剂铺置的裂缝整体导流能力,最终影响到产量。S2井压裂施工成功标志着国内在页岩气压裂施工工艺、压裂工作液体体系、裂缝监测等方面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8.
石油类污染场地的自然衰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石油类污染场地地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场地地下水中总石油烃的吸附、生物降解等自然衰减作用进行研究。开展了砂质粉土、粉砂、细砂等场地包气带、含水层介质对总石油烃的吸附动力学实验、等温吸附实验、不同矿化度吸附实验、生物降解实验和挥发实验等。实验结果显示,砂质粉土、粉砂、细砂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4、7和10 h;通过计算确定了每种介质对总石油烃的等温吸附模型。矿化度对介质吸附总石油烃能力的影响表现为,矿化度越高吸附量越高。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在场地水土条件下,降解能力最强,且降解符合一级衰减动力学方程。研究表明,地下水受到污染后,吸附、降解、挥发等自然衰减作用对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Cu2+和阿特拉津(AT)复合污染体系中沉积物各活性组分及其交互作用对AT吸附量影响的BP神经网络模型,模型预测值和实验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7,各集合的平均偏差均小于10%。模型显示,AT在沉积物上的主要吸附位是铁氧化物。沉积物吸附AT时铁氧化物、锰氧化物、有机质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铁氧化物、锰氧化物交互作用贡献率为-130%~80%,铁氧化物、有机质交互作用贡献率为5%~28%,锰氧化物、有机质交互作用贡献率为-200%~-70%。各活性组分吸附AT的能力及其交互作用受Cu2+的影响较大,其中:Cu2+对AT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表现为拮抗作用,对AT在锰氧化物上的吸附表现为协同作用,而对AT在有机质上的吸附影响不显著,同时Cu2+减弱了铁氧化物-锰氧化物和锰氧化物-有机质的交互作用影响,增强了铁氧化物-有机质的交互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滨海湿地退化现状、原因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和2008年秋季对珠江口滨海湿地进行了环境现状综合调查,结果表明,珠江口滨海湿地退化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天然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产力不断下降、湿地环境状况持续恶化和湿地景观破碎化。珠江口滨海湿地退化的原因主要为滩涂开发与围填海、污染物排放、养殖污染、海平面上升、过度捕捞、海砂开采和港口码头建设以及水土资源开发等因素。滨海湿地保护与利用对策主要有:制定有关滨海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滨海湿地有关技术研究;建立滨海湿地动态监测体系;加大滨海湿地保护区建设的力度;加强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