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生钻石是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以天然钻石为基底再生长合成钻石层,得到具有整体外观的钻石产品。由于再生钻石含有天然钻石的氮杂质信息,传统的合成钻石排查方法和检测流程已不再适用于再生钻石的检测。本文对实验室检出的一颗再生钻石进行了详尽的宝石学测试分析,以建立再生钻石的最佳检测方案。结果显示:常规的显微观察、钻石仪器排查以及红外光谱测试都不能将再生钻石检出。DiamondViewTM多方位发光图像观察该样品呈现清晰的发光分层现象,上层为红色荧光与蓝绿色磷光,下层为深蓝色荧光与惰性磷光;红外透射光谱分区域定点扫描样品上层为IIa型钻石,下层为Ia型钻石;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和光致发光光谱测试显示样品同时具有N3和高浓度[Si-V]-缺陷。综合判定该样品亭部的下半部分为天然钻石,亭部的上半部分和冠部为CVD合成钻石,CVD层厚度约740μm。作为我国首例报道的再生钻石,与国外已报道的同类型样品相比,该样品中分层界限不可见,且合成层厚度呈现明显增长。研究认为,应用多方位发光图像分析及光谱测试技术是再生钻石检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摘要:主要基于火成岩组合讨论了大地构造演化。提出碰撞型蓝片岩是大洋闭合与陆-陆碰撞作用的产物和标志,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是陆内俯冲作用的岩石学记录,以钾玄岩系列为主的火成岩组合是水平缩短式陆内造山带边界的标志,造山末期A型花岗岩是造山带崩塌的标志。重建了祁连山—柴达木地区与北山地区的构造演化和造山过程。讨论了新生代陆内造山-岩浆作用,提出了青藏-喜马拉雅陆内造山火成岩的成对性,由此探索了陆内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北缘发现大型韧性剪切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正>柴达木北缘韧性剪切带发育于元古界达肯大坂群中深变质岩以及上奥陶统浅变质火山岩中。是本次研究工作中首次发现并厘定。该韧性剪切带北起苏干湖,经赛什腾山、绿梁山、锡铁山至沙柳河,总体呈北西向展布,全长约600km。带内变形强度并不均一,形成  相似文献   
5.
现有资料表明,早期大陆形成于上地幔的下陷作用,并在27—30亿年间迅速增长。Nd同位素研究结果证明,代表早期大陆增长的英云闪长岩主要起源于古老亏损地幔。然而微量元素及氧同位素资料却表明这种英云闪长岩应起源于富集型源层。若在地球早期的去气作用期间(≥44亿年)地幔分异成亏损地幔库(DMR)和富集地幔库(EMR),那么上述矛盾便可得到解释。EMR块体可循环进入地幔,EMR—DMR混合物可做为形成太古宙玄武岩的源层,这种玄武岩在沉降过程中由于深海蚀变、交代作用,或通过其它地幔作用过程。使不相容元素富集,然后遭受湿条件下的部分熔融产生英云闪长岩岩浆。在英云闪长岩产生前不到150Ma时间里富集作用便已发生。高原玄武岩堆积在封闭洼地里并随着冷却作用的进行地热进入榴辉岩稳定区玄武岩高原上形成离密度的榴辉岩根,并在27—30亿年前把玄武岩拉回地幔,导致英云长岩快速形成,从而也导致大陆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东南缘中生代火山岩及其盆地形成的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海玲  刘厚祥 《地球科学》1996,21(4):421-427
松辽盆地是我国著名的中生代盆地,在盆地的深部及其周边存在着大量火山岩,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火山岩和盆地之间着密切的关系,该区火山岩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火山岩具有高钾的特征,为钙碱性火山岩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其岩石类型主要有:钾玄岩,响岩质碱玄岩,橄榄粗安岩,安粗岩,粗面岩,流纹岩,火山岩的REE和不相容元素分布特点与造山带火山岩不相容元素的特点相似,在构造判别图解上,本区火山岩落在与俯冲作用有  相似文献   
7.
Chameleon钻石(俗称“变色龙钻石”)是一种具有光致变色和热致变色现象的彩色钻石,在受热后或长时间在暗室中会由黄绿色变为黄色,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与Chameleon钻石颜色相似的黄色钻石并不具有此类“变色”现象。为了研究Chameleon钻石与相似黄色钻石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产生光致变色和热致变色现象的原因,本文选取Chameleon钻石和与其颜色相似的黄色钻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加热实验,观察加热前后钻石颜色、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的变化情况,探寻导致热致变色的原因,并对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及光致发光光谱特征进行详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Chameleon钻石受热后由黄绿色变为黄色,在超短波紫外线下显示绿色荧光和磷光,相似黄色钻石样品无磷光及变色现象;所有样品均有从紫外光至510nm逐渐减弱的连续吸收和480nm吸收宽带,Chameleon钻石具650~800nm吸收宽带,相似黄色钻石无该吸收带,加热后吸收带消失是其产生热致变色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对样品的缺陷类型进行对比分析,Chameleon钻石红外光谱可见孤氮特征及与片晶无关的1430cm-1宽吸收带,该峰未在相似黄色钻石中出现,但产...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是陆内俯冲的岩石学记录。华南大陆与天水-雅江地带广泛分布中生代王云母花岗岩侵作入体,已有的同位素年龄范围为245~122Ma,与此同时,它们两侧的扬子大陆发育前陆褶皱带,这种成对性及其构造配置表明,扬子大陆曾向华南大陆与松潘—甘孜褶皱带发生过陆内俯冲作用。基于二云母花岗岩带的总宽度(约650km),估算扬子大陆最小的总俯冲量(指宽度)至少为650km,扬子大陆现今宽度约680km,这样,扬子大陆在中生代时期由于陆内俯冲作用缩小了约一半;另一可能方案是,消失的主要是夹持于扬子大陆与江南造山带之间的一个微大陆。扬子大陆与秦岭造山带之间的壳内构造边界不具陆内俯冲性质,而是逆冲推复一走滑构造带。在大地构造单元上,江南造山带与龙门山造山带应分属两个上叠大陆,而不属于扬子大陆。华南中生代造山带内侧属于高喜马拉雅型陆内俯冲带(缝合带内无蛇绿岩伴生),而不是雅鲁藏布江型(缝合带内有蛇绿岩伴生)。陆内俯冲作用是华南大陆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此外,它经受过晚元古代和加里东期陆内俯冲事件,可能属于雅鲁藏布江型。多次陆内俯冲和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的形成导致亲陆壳金属元素富集,可能是华南W-Sn  相似文献   
9.
该花岗岩—绿岩带位于内蒙武川县境内,是华北陆台北缘花岗岩—绿岩带的一部分。花岗岩—绿岩带主要由花岗岩及花岗质片麻岩系组成,构成绿岩带主体的上壳岩系被花岗质岩石所侵入、分离,呈似层状、大透镜状漂浮于花岗质岩石“海洋”之中。通过实地测量、构造解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东南缘中生代火山岩及其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松辽盆地是我国著名的中生代盆地,在盆地的深部及其周边存在着大量火岩,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火山岩和盆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该区火山岩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火山岩具有高钾的特征,为钙碱性火山岩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其岩石类型主要有:钾玄岩、响岩质碱玄岩、橄榄粗安岩、安粗岩、粗面岩、流纹岩火山岩的REE和不相容元素分布特点与造山带火山岩不相容元素的特点相似,在构造判别图解上,本区火山岩落在与俯冲作用有关的造山带火岩区域中,对火山岩的特征分析表明,本区火山岩与俯冲作用有关,本区总体构造背景与伊佐奈琦板块向东亚大陆腐冲作用有关,是一个冲造山带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