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地质学   10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运用离子探针分析花岗岩中磷灰石、锆石和黑云母等矿物的同位素年龄、稀土组成、微量元素和挥发分,探讨康滇地轴云南段晋宁期花岗岩类物质来源及形成环境。结果说明,不同成因的磷灰石、锆石和黑云母具有某种指纹标型特征。花岗岩中矿物所含微量元素和挥发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3.
离子探针在油源演化中的应用研究周士涛,万光权,刘永康(中国科学院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广州510640)杨惠民,邓宗淮,刘培初(贵州石油勘探指挥部,贵阳550001)关键词离子探针、油源演化、有机质成熟度本文是“离子探针在油源对比中的应用研究”(见本刊1...  相似文献   
4.
花岗岩类某些矿物中微量元素和挥发分离子探针[SIM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离子探针(SIMS)分析花岗岩类磷灰石、锆石和黑云母等矿物中微量元素和挥发分,来探讨花岗岩类成矿作用。结果证明,不同时代和不同成因的磷灰石和锆石具有某些指纹特征;并显示了花岗岩类所含微量元素和挥发分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1981年11月,一批从事微束分析在地学应用的专家学者聚集在无锡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微束分析会议,成立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微束分析委员会。从此开拓和推动了国内外微束分析学术交流,促进了我国微束分析技术进步及探针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为了总结我国微束分析事业在改革开放十年间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跟踪世界微束分析方向,发展我国微束分析事业,第三届全国微束分析会议于1992年4月20~26日在成都举行。出席本届会议的代表196人,是历届会议最多的一次。中国台北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李英雄教授及夫人也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专题报告。大会论文集共收集了139篇论文,约60万字。文章涉及领域广,从基础理论到指导生产工艺流程、产品质  相似文献   
6.
离子探针(SIMS)发射聚焦很细、高能量的一次离子束轰击油源样品,一次束与试样中的分子原子发生激烈碰撞,使油源碳氢有机质颗粒内部产生键的断裂,形成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粒子,其中含有有机分子特征的碎片离子。最后经SIMS检测获得样品有机质谱图。上述碎片离子峰及其丰度是与被测样品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有极密切关系,根据这个原理,笔者进行了油源对比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运用离子探针(SIMS)进行滇黔桂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源对比和油气演化研究的实验成果。有机烃类CH/C,CH/C比值的变化具有某种规律性,芳烃化合物苯系列同系物甲基比值大小则反映有机质成熟度变化,与镜质体反射率Ro具有良好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产于我国东,南部地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尖晶石橄榄二辉岩和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矿物,应用离子探针(SIMS)线性分析和深度分析方法,测定Mg同位素比值。从SIMS所揭示的深源包体矿物Mg同位素组成异常现象来看,可以为进一步探讨地幔矿物的物质来源与演化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我国微束分析技术的发展,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微束分析委员会和全国控针样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微束分析学术交流会于1988年10月—17日在武汉市举行。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冶金地质、石油化工、生物医学、能源交通、轻工建  相似文献   
10.
1、离子探针的特点和功能:(1)检测灵敏度高,能测量包括氢在内的元素周期表上全部元素。绝对灵敏度为10~(-15)~10~(19),能检测相对含量为10~(-6)~10~(-9)原子浓度的微量杂质。因此它可以作金属超纯分析,半导体微量杂质测量和矿物微量元素分析。(2) 微区表面薄膜分析。它的横向(X—Y)分辨率为1~2μm,能在1~6nm厚的表面薄膜上检测样品表面杂质含量和分布,可以观测晶体界面结构信息和矿物离子显微图像。(3) 深度分析。其深度Z方向上分辨本领为5~10nm,可以提供包括轻元素在内的三维空间分析图像,可研究矿物元素氧化过程和离子扩散。(4) 同位素分析。同位素比值测量精度0.1%,在测定陨石,月岩和地球样品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或以及地质年代学研究方面都能发挥作用。(5)绝缘体样品分析。要在试样表面上先镀一层碳膜(或金属膜),或者利用低能量电子喷射样品表面,或用负离子轰击样品来解决绝缘非导电体样品分析过程中在其表面积累电荷,以及由此产生的电位变化现象。(6)样品需要量少。消耗样品量仅1ng左右,且制备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