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8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断层活动性及工程地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边缘地带,海拔3 500 m以上,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密集分布,褶皱强烈发育,构造活动频繁.通过ETM卫星影像和野外考察分析了工程引水隧洞线路区断层的空间分布及活动特征.工程区以桑日麻断裂、鲜水河断裂和甘德南断裂等对工程的影响最大,是潜在的发震断裂.深埋长引水隧洞在较高地应力作用下,软弱围岩及宽大断层带物质易产生大变形和长期流变.引水线路区褶皱、断层构造发育,有利于地下水富集、运移.在静、动水压力下,引水隧洞穿过断层及破碎带时易发生涌水、碎屑流和坍塌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2.
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影响黄土边坡的坡面稳定及环保美观.以黄延高速公路黄土路堑边坡剥落病害为背景,采用现场调查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土边坡剥落病害的发育特征;将发育特征与可拓工程方法相结合,实现了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发育程度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中节理裂隙分布密度大于6条·m-1时,极易发生剥落,小于2条·m-1...  相似文献   
3.
液化型路堤边坡动力稳定性问题涉及岩土工程与工程地震两个学科领域,是边坡工程与砂土液化的交叉课题。采用天然地震记录为输入条件,应用Finn本构关系模型,运用有限差分法,对填土+砂土+卵砾土地层组合的路堤边坡进行了全时程动力分析,探讨了地震作用下路堤边坡的液化初步规律和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震作用引起了路基饱和砂土有效应力急剧减小,并导致路基砂土液化,引起路堤变形破坏。孔隙水压力的积累与消散不仅与地震记录序列存在对应关系,也与砂土所处的位置和深度有密切关系。地表变形破坏主要表现为路堤顶面发生震陷和拉裂破坏,坡底面产生挤压隆起变形。地面以下的变形破坏主要包括土体剪切破坏和深部砂土液化引起的侧向流动破坏。  相似文献   
4.
在高山峡谷区,浅层岩体的表生改造相当发育。在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区陡峭的岸坡浅表大理岩岩体中采集定向标本,制作定向薄片,利用偏光显微镜统计和分析了微破碎带及带中微裂隙的方向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垂直于最小主应力σ3的薄片中微破碎带在整体上未见明显定向性,垂直于最大主应力σ1或中间主应力σ2的薄片中微破碎带在整体上存在明显定向性,基本与岸坡平行;(2)微裂隙往往沿低指数晶面(包括解理面)发生,故晶内裂隙表现出直线式或台阶状样式,这符合最小能量原理;(3)卸荷应力场诱导控制微观卸荷裂隙的方向并使之具有强定向性。  相似文献   
5.
巴西劈裂试验应力场解析解应力函数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圆盘试验是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推荐的用于测量岩石抗拉强度的间接实验,其理论基础是圆盘在荷载作用下应力场的分布。本文以平面应力状态为基础,根据弹性理论中的Airy应力函数和线弹性叠加原理,采用与Н. И. Мусхелишьили所用的复变函数方法完全不同的方法,给出了巴西圆盘内部任意一点应力的直角坐标形式的解析表达式。将得到的应力场解析解和Н.И. Мусхелишьили 采用复变函数方法给出的经典解对比发现,两者完全吻合一致,从而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是合理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降雨条件下浅层滑坡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常金源  包含  伍法权  常中华  罗浩 《岩土力学》2015,36(4):995-1001
降雨条件下浅层滑坡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地质灾害现象,为了解边坡稳定性随降雨入渗过程的变化情况,以Green-Ampt入渗模型为基础,并考虑了动水压力的作用,建立了降雨入渗条件下浅层滑坡的概念模型,分别推导了降雨前有、无地下水位条件下的边坡安全系数与降雨时间的关系表达式。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对于这两种情况下边坡稳定性发生突变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前者为在湿润锋与地下水位面接触的短时间内,滑带处的孔隙水压力迅速增高;后者为滑带在浸水饱和情况下,岩土体的强度迅速降低。在此基础上,根据降雨过程中边坡是否达到饱和,提出边坡饱和临界时间的概念,考虑了初始降雨强度小于土壤入渗能力的情况。这个时间可以作为一个参数指标用于浅层滑坡的预警。  相似文献   
7.
龙游石窟1号洞和其他4个洞体,开发16a来,在取得了丰硕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学术成果的同时,洞体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出现了严重的破坏。构成石窟的柱、墙和顶板陆续出现裂缝。其原因是构成洞体的泥质砂岩易于风化、易于流变,在干湿交替和温度变化的情况下极易破坏。同时处于浅埋状态的洞室顶板、柱子、墙体强度不足,在自重作用下发生以冲切、剪切、弯曲为主要特征的破坏形式。开发时施加的外部荷载加剧了这种破坏。针对这些破坏形式,加固方案宜采用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方案。先柱墙,后顶板。柱墙加固以柱支撑为主要手段,顶板以梁支撑为主要手段。两者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美观的加固体系。  相似文献   
8.
白衣庵滑坡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白衣庵滑坡是奉节地区争议最大的一个滑坡,本文通过大量细致的地面工作,从外围逐点逼近的工作方法,再结合一些探槽并辅以大面积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简称CSAMT)对白衣庵滑坡进行调查。作者得出以下新认识:(1)鸡骨梁前缘剖面出露岩体结构完整,不应是滑坡体;(2)李家沟两侧岩体连续,不能作为滑坡边界;(3)白衣庵滑坡东侧边界大致以卢家沟为界,西侧在水井槽东侧部位,上部东侧边界靠近柑子林,其后部可达老苍屋平台一带。  相似文献   
9.
马河崩塌体堆积边坡坡度陡峭,起伏变化大,钻孔勘探难以准确查明边坡松散覆盖层厚度、边坡下伏基岩起伏情况及其风化发育程度。选用地震散射剖面的物探方法探明了马河崩塌堆积体结构特征,并采用多种极限平衡法(Bishop、Janbu、Morgenstern-Price)计算和对比基覆界面的安全系数,评价马河崩塌堆积体在三种不同工况下(自然工况、地震工况、降雨工况)的稳定性。得出结论为:马河崩塌堆积体的地质结构可分为三层:靠近地表为厚度为30~40m左右的松散覆盖层,未胶结; 中间为厚度10~15m的中-强风化层,节理裂隙发育; 40~50m以下为完整性较好的基岩,波速在2500m s-1以上。对地震和降雨2种不利工况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在地震工况下,崩塌体可沿着覆盖层底界面或者风化层底界面发生失稳破坏; 在降雨工况下,崩塌体可沿着风化层底界面发生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10.
主成分分析法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主成分分析法的分类原理和实施步骤以及多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取,针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建立了评价的多指标体系和分级特征,同时分析了该方法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与过程.并通过对某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段综合评价,给出了建设工程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和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害的程度.证明该方法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