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格达山晚石炭纪造山活动的变形地质记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主要由钙碱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组成的博格达古岛弧是天山缝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发育较成熟的山链 ,其演化经历了晚古生代的韧性剪切收缩 ;中生代伸展调整及新生代再造山过程。晚古生代的造山活动在博格达山有很好的地质记录 ,并以显著的韧性剪切变形带的形成和发育同造山的褶皱构造为特点。剪切变形带内同构造的石英脉中的锆石U PbSHRIMP测年结果与山链中花岗岩、辉长岩年龄颇为一致 (311~ 316Ma) ,这个年龄反映在结束洋盆散聚、碰撞焊接的晚华力西期造山过程中 ,博格达古岛弧内存在一次虽不甚强烈 ,但又较为明显的构造岩浆事件 ,其成因可能与引起石炭纪大规模裂陆式喷发的深部断裂构造重新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新疆博格达山分段及深浅构造转换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表明 ,天山及邻区自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热衰减状态 ,博格达山新生代再造山具有“冷隆升”性 ,盆山边界断裂多限于上地壳内 ,而非直通中地壳低速体甚至上地幔的“深大断裂”。造山带内的韧性剪切带是在古生代形成的 ,而不是再造山期的断裂 ,它对造山带隆升及盆山耦合无贡献 ,博格达山的隆升为复式背斜构造所支持。博格达山与准东的关系为背斜北翼与盆地平缓基底构成的挠曲构造 ,而不是被深大断裂分隔的断块。博格达山具有独特鲜明的分段性 ,造山带的两个弧形构造与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构成独特的“斜方对称”分布样式。以板条观点为指导 ,从盆山单元的平面配置关系和深浅构造转换关系入手 ,探讨了博格达山板内造山阶段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分段性的成因 ,构建了盆山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依据大量实测剖面资料初步建立了滦平盆地侏罗-白垩系大北沟-大店子组地层格架,证明盆地在两组沉积期为西南高、东北低的簸箕形,两组地层从西南向东北在地层厚度、沉积旋回组成、相序与环境和标志层的分布等方面均发生规律性变化。地层格架不仅有助于研究盆地形成演化、构造应力条件和火山活动,而且可以确定盆地沉降中心,确定建立地层层型的候选剖面。位于盆地沉降中心的张家沟剖面大北沟组-大店子组以扇三角洲前缘半深湖-深湖相深水沉积为主,由5个完整的沉积旋回(SDC)组成。旋回沉积相序大北沟组由滨浅湖相-前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相-扇三角洲前缘相构成;大店子组明显水体加深,沉积环境相对单一,地层厚度增大,旋回相序由半深湖、深湖相泥页岩、粉砂岩夹砂岩组成,部分层位为扇三角洲前缘的砂、砾岩层。两组沉积较厚,达665m。并且排除了其它剖面上“蜂窝梁砾岩”(辫状河道-分流河道砾岩)对下伏层侵蚀造成的大北沟组顶部沉积间断,以及“玄武安山岩”喷发活动造成的大店子组顶部地层缺失。张家沟剖面沉积连续、暴露完全、化石极为丰富,是建立侏罗-白垩系临界阶陆相层型的研究界线划分的理想剖面。  相似文献   
4.
滦平盆地西瓜园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构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寅 《地球学报》2003,24(4):353-356
滦平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西瓜园组为典型的扇三角洲沉积,本文应用沉积体系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以成因相为基本构成单元,对滦平盆地西瓜园组扇三角洲沉积进行了研究。滦平盆地扇三角洲体系可分为扇三角洲平原组合、扇三角洲前缘组合和前扇三角洲,浅湖组合等3种沉积组合,共识别了17种成因相。在详细描述了各成因相特征和标志的基础上,总结了各沉积组合中成因相的构成。  相似文献   
5.
天山晚白垩世—新生代沉积序列中发育K2/K1、N1/E3以及Q2/Q1 3个重要不整合面,它们作为重要的界面并结合沉积相序组合的发育,共划分出TC-0至TC-7等8个向上变粗、变浅的巨型沉积层序;砂岩碎屑模型分析表明,南、北天山物源构造属性有别,分别来自南北侧再旋回造山带或切割—未切割岩浆弧;砂岩组分和重矿物组合显示渐新世—早中新世间物源区曾发生过明显的改变,耦合于天山造山带沉积-构造演化;造山带内批量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呈现出频率较高的几个年龄组段,即频率48.84%的24.74Ma、频率27.91%的15.98Ma和频率11.63%的45.22Ma,从而确定了天山初始隆升及其后的几个主要隆升阶段的时限,即白垩纪末期—始新世(65.6~45.22~32.60Ma)的初始隆升以及24.74~15.98Ma、小于6.7Ma大于0.73Ma和小于0.73Ma等至少4个隆升时期;造山带隆升的年龄数据除部分和地层中磨拉石建造发育的年代基本吻合外,大多磨拉石建造年代增新约8~1Ma,反应了天山造山带边缘盆地内沉积层序发育和造山带形成演化间的耦合—滞后关系;天山最初的隆升时限为晚白垩世,渐新世末期北缘较南缘先期发育,同时北缘西段较东段表现强烈,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隆升才向土哈盆地和天山南缘迁移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是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提升城市空间容量、解决城市问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静安土地资源稀缺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地下空间的开发经验,对静安"十二五"期间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规划原则、总体布局、重点区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宜昌长江南岸岩溶区地下水中水生动物群落分布特征及环境响应规律,在2018年7月至8月对宜昌长江南岸15处表层岩溶泉及9处岩溶大泉中水生动物进行采集,同时对地下水理化指标进行测试。共采集到809个动物个体,共有13个亚纲,同时包括多个物种的暗层和非暗层种。结果发现:①不同动物在地下水空间分布上各异,在表层岩溶泉,Copepoda的暗层种和Ostracoda的暗层种大量存在(31.3%, 23.7%),Trichoptera和Diptera少量存在(0.4%, 2.9%);在岩溶大泉,Copepoda(非暗层种)和Amphipoda大量存在(25.0%, 8.3%),Ostracoda的暗层种少量存在(2.2%)。②不同地下水的环境也表现出差异,区内岩溶大泉pH, Na+, Ca2+, Mg2+等指标的极差(分别为0.64, 1.25, 34.0, 22.1 mg/L)小于表层岩溶泉(分别为2.45, 5.68, 59.6, 33.4 mg/L),表现出更稳定的环境特征。③通过对各环境因子以及不同物种的逐步回归分析得出,表层岩溶泉的主控环境因子为pH, Na+, Mg2+,岩溶大泉的主控环境因子为pH, SO42-, Mg2+;表层岩溶泉的主要代表性生物群落为Ostracoda, Diptera, Turbellaria的暗层物种,岩溶大泉的主要代表性生物群落为Mollusca, Diptera, Decapoda。④通过路径分析发现,生物通过种间相互作用,对环境因子具有直接与间接响应。在表层岩溶泉,Diptera主要通过与Ostracoda的种间关系对Na+和Mg2+起间接响应,另外Ostracoda, Diptera, Turbellaria的暗层种对pH有直接响应;在岩溶大泉,Mollusca主要通过Diptera对pH起间接响应,Diptera通过Decapoda对SO42-起间接响应,另Mollusca, Diptera, Decapoda对Mg2+直接响应。研究发现生物分布规律是对于环境因子的直接作用和生物之间的间接作用共同响应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清东陵所有开放的陵寝中,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筑的艺术,裕陵都是最引人注目的。裕陵是清代第四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的陵寝,它位于昌瑞山南麓的胜水峪。裕陵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十七年主体工程基本告竣,共耗银203万两。乾隆皇帝是人们比较熟悉的著名封建皇帝,1735年其父雍正帝崩,25岁的弘历登基,在位60年后,传位于其子嘉庆,自己又当了三年太上皇,掌握实权达63年之久,最后以89岁的高龄去世。他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享寿最高的皇帝。乾隆帝执政时期,清朝的政治、军事、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封建…  相似文献   
9.
宁城盆地东南缘晚中生代岩石地层序列完整、连续,但该岩石地层序列及其所含生物群的地质年代归属问题还存在争议。含道虎沟生物群岩石地层剖面的发现和实测表明,研究区晚中生代地层序列从下至上由中侏罗世九龙山组—髫髻山组、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和早白垩世义县组组成。九龙山组—髫髻山组下部以沉积岩系为主,产道虎沟生物群,上部为中、基性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52Ma和164~165Ma。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地层序列既为土城子组平行不整合覆盖,而且二者又同时被早白垩世义县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含道虎沟生物群的晚中生代岩石地层的地质年代早于热河生物群,为中侏罗世的产物,现暂将其统并为九龙山组—髫髻山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