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质学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中国震旦亚界蓟县层型剖面厚约万米,层序清楚,受构造变动破坏的程度轻微,基本上代表了晚前寒武纪沉积的主要部份,多年来已成为我国震旦亚界划分、对比的标准剖面,亦为世界上该时代地层发育最完好的剖面之一。其上,与含大古油节虫Mega palaeolenus的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呈不整合接触,其下,不整合在太古界迁西群片麻岩之上,其本身现划分为四个系(原为三个系),十一个组。  相似文献   
2.
<正> 1974年在我国上前寒武系蓟县层型剖面蓟县系雾迷山组下部首次报道了一个新的叠层石群Pseudogymnosolen Liang et Tsao,近数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陆续发现该群分子。与此同时,又发现大量的形态上与Pseudogymnosolen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又有明显区别的新的叠层石群。作者认为原假裸枝叠层石群(相当属)资料十分丰富,已有足够条件提升为超群Pseudogymnosolenidae(相当科)。此超群的叠层石具有固定的柱体形态(表1图2),局部柱体本身是由一系列紧密相连的假柱组成,故它们的分类位置应归于柱-层叠层石大类。但因叠层体微小(柱体直径一般小于1厘米),具较频繁的平行和微散开分叉,它们可以与柱-层叠层石大类的其他叠层石明显区分。  相似文献   
3.
蓬莱群地层广泛分布于山东半岛北侧烟台、栖霞、蓬莱及黄县等地。由于大规模火成岩活动的影响及与它有关的较新地层没有发现,所以以往研究者对它的时代看法很不一致。近年来,随着区域地质测量工作的开展,在该地获得不少有关蓬莱群的新资料,但对它的时代问题仍未取得一致的意见,综合起来有以下三种:1)认为是震旦纪地层;2)认  相似文献   
4.
叠层石研究的新进展—微生物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2年10月在天津召开的国际叠层讨论会暨IGCP261项全体会议的资料表明,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叠层石研究又取得许多重要进展。叠层石是底栖微生物群落与碎屑或化学沉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物沉积物的主要代表。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白云鄂博群中微生物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玉左  王楫 《中国区域地质》1994,(3):281-283,T001
  相似文献   
6.
该组合产出于昆明市西北禄丰县罗次街子厂一带的昆阳群剖面上(图一),位于昆阳群绿汁江组的下部层位(图二),其特征是叠层体较小,直径约在2-8毫米,普遍具有叠层体穿切沉积层理的现象,这和在北方震旦亚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中见到的缓叠层石组合的特征一致,是位于潮下带较稳定条件下的产物。推测其生长环境可能是在较深海水中处于大陆棚上产生的,因而其分布范围较广,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甚至不同大陆之间都有分布,有重要的地层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玉左 《地质论评》1960,20(6):262-266
由于广大地质工作者积极劳动的结果,已积累了大量新资料,最近期间有更多的人对山西地区有广泛分布的霍山砂岩的时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山西省霍山砂岩的对比及时代和“汉高砂岩及霍山砂岩的时代问题两篇文章的发表就是例子。他们将多数人过去所认为的震旦纪沉积物——“霍山砂岩”根据突际资料加以否定,并认为它是代表寒武系的沉积。  相似文献   
8.
1992年10月在天津召开的国际叠层石讨论会暨IGCP261项全体会议上的资料表明,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叠层石研究又取得许多重要进展。叠层石是底栖微生物群落(BMCS)1与碎屑或化学沉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物沉积物的主要代表。在我国,以叠层石为代表的微生物岩在不同时代地层中,尤其是元古宙地层中分布十分广泛。为了发展地质学、古生物学和沉积学的理论和新的找矿、找油方法,中国各有关地质学家对微生物岩开展全面的研究,积极参加IGCP344项──《微生物岩隆的生物沉积学和对比》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白云鄂博群哈拉霍疙特岩组(H8)顶部产有微小型叠层石,它经受构造变形,从宏观标本到微观薄片,均可见到从典型的叠层石向受构造变形而呈现出流变构造的逐渐过渡现象。前人曾将部分微小型叠层石或它的构造变形物(流变构造)鉴定为“珊瑚化石”。本文主要描述了这些微小型叠层石遭受构造变形后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