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闽南漳州沙建温泉区的微震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2年9-12月,在漳州温泉区布设了台网进行微震观测。结果表明,在漳州及其以北的沙建温泉区一带均有微震与小震群活动,震级为Ms=-1~1级,震源为3-14km。用震源的分布、震源机制解和微震综合断层面解的结果,研究了地质断裂的现今活动性及其与温泉的关系。认为区内东西向与北东向断裂是控制温泉分布的主要构造,而北西向断裂则是温泉的涌水构造。经探明,在有浅层热储的漳州市以及地质断裂发育的沙建地区,地震波速与介质泊松系数均低于正常值。此外,台网尚观测记录到一些异常的振动现象。根据地震的综合信息,探讨了研究区微震活动与水热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古生代至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格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边效曾  褚志贤 《福建地质》1993,12(4):280-291
松溪—长汀断裂带和福州—永定断裂带是控制福建古生代及以后大地构造演化的两条北东东向的断裂带。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前者是加里东期的地体碰撞带,沿线分布了构造混杂岩、变质超基性岩体、具有角闪岩相和中压矿物的变质岩以及同碰撞型花岗岩体,以后又发育为A型俯冲带;后者是发育于加里东构造层之上的海西期张裂带,在形成海西期的福州—永定海峡的同时,产生了石炭纪海底双模式火山岩及层控铁矿,印支期的碰撞活动使海峡封闭并发育A型俯冲作用。由此,北东东向的松溪—长汀断裂带和福州—永定断裂带可以将福建划分为三个古生代的构造地层地体:闽北地体、闽中地体和闽东南地体。通过对福建省古生代地体构造分析、古地磁测量及古地理重建,展现在我们眼前是:华南(其中包括福建)在古生代中期从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后,横渡特提斯海,在古生代末至中生代初到达劳亚大陆,与中朝板块碰撞引起了福建地体间强烈的造山运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1982年微震台网在漳州地区的实地记录,并结合历年地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震源机制及微震综合机制解的结果。得出闽南现今构造应力场的基本轮廓。指出: 1、闽南现今构造应力场具有东西分区的特点,其分界线在莆田—诏安断裂带的滨海断裂一带。东部海域地区主压应力轴为东西向,西部内陆地区主压应力轴为南东—北西向。 2、探讨了各区地质断裂的现今活动方式及其力学性质。 3、讨论了闽南内陆众多温泉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活动断裂的关系,提出在闽南勘探地热资源,应重点研究与解剖东西向南靖—厦门断裂带及北东向莆田—诏安断裂带内的北西向构造。 4、提出了以研究现今构造应力场的方法扩展去探索油、气储构造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顺昌水泥厂于1985年9月23日在洋姑山石灰岩矿,进行××××吨炸药量的大爆破。布设九个地震台的剖面进行观测,采用单层均匀介质地壳模型,计算出赤水等九个点的地壳厚度、地壳速度V_p11=6.25±0.04公里/秒及上地幔顶部的地震波传播速度V_(pn)=8.43±0.19公里/秒求得地壳平均厚度约33公里。  相似文献   
5.
褚志贤  陈雅云 《福建地质》1990,9(3):167-176
福建省闽南三角地区地球物理场特征是以永定—福州北东东向断裂带为界,南北两区的磁场、重力场、大地电磁场及应力场等均有明显差异。闽南三角地区的岩石圈厚度、地壳厚度变化大,莫霍面处的纵波速度(V_p)低,上地幔物质分异不彻底,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可知该区地壳处于不稳定状态。应用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依据地壳结构及构造、地震活动规律、活动断层分布及地震烈度等条件,在地壳区域不稳定的背景上,划分出三个地壳区域较稳定小区。  相似文献   
6.
活动断裂,系指现今正在活动或断续活动的断裂构造,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活动断裂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特别是一些大型厂矿、经济特区、核电站、水库大坝的选址等工程勘探的需要,对其活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边效曾     
边效曾,山东省济宁市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1946年毕业于前中央大学地质系后,即在前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解放后,曾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部华北地质局、北方地质总局工作.1958年起历任福建省地质局总工程师,福建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所长,地质部援越地质专家组副组长,福建省地质学校兼任校长,福建省地质矿产局副局长等职.并先后担任福建省地质  相似文献   
8.
根据厦门经济特区经济建设规划,需要了解筼筜港断层的活动性和区域稳定性的问题。因此我们采用高灵敏度DD—Ⅰ型三分向短周期地震仪,组成“T”字型五个台站的微地震台网在厦门市监测235天,记录到厦门岛外围16—35km,ML=0.1—2.7级微地震61次。经电算处理,得出微地震震中位置,震源深度及震级等参数,结合历年地震资料及地质和物探成果推断出厦门岛外围有五条隐伏的现今尚在活动的断层。确定厦门岛上筼筜港断层是一条不活动的断层。厦门岛及其外围1000多km~2,被两条NE向和两条NW向活动断层相交切一断块。当该区受地应力作用超均衡时,其能量可从四周的活动断层内不断释放,所以,厦门断块成为稳定的断块。  相似文献   
9.
厦门地区位于闽东火山岩隆起带的南端,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有规模较大的断裂带、动力变质带和火山喷发带,新构造运动强烈,燕山期花岗岩及中生代火山岩大面积出露(图1).区内地震活动频繁,是泉州一  相似文献   
10.
潘孝荣  褚志贤 《福建地质》1992,11(4):283-287
本文通过62个地震数据的资料计算结果.得到上地壳(20km以上)及下地壳(20km以下)的Q值,并结合福建省地壳结构,探讨我省Q值分布与地震活动规律。永定—德化—福州构造带是低Q值带,恰为地震活动带;在云霄—金门有—高Q值(大于1000)区,轴向NEE,推断为地幔隆起区,而在高Q值与低Q值过渡带上(即介质突变带)为地震活动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