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东南极Lambert冰川东缘中国南极科学考察(CHINARE)沿线中山站-格罗夫山(距海450 km)段雪坑(或粒雪芯)中海源离子(Na+,Cl?,nss-SO42?和MSA)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海盐离子(Na+和Cl?)浓度在距离海岸带100 km以内(高程低于1500 m)呈现指数降低趋势,统计结果表明距海远近及海拔是影响内陆地区海盐离子的沉积浓度的两项重要因子.随着向内陆距离的增加,Cl?/Na+比值呈增长趋势,同时伴随标准偏差波动幅度的增加,表明东南极内陆地区可能存在除海盐之外其他来源的贡献.格罗夫山地区9个采样点获取的样品中Na+和Cl?离子的浓度高于CHINARE沿线与格罗夫山相似距海距离的采样点,格罗夫山的低海拔及特殊的地形条件可能是导致较高浓度的主要原因.考察沿线样品中nss-SO42?和MSA两种不同的硫化物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相比MSA,nss-SO42?呈现出随距离的增加更为显著的降低趋势,表明不同的来源及传输途径可能对内陆地区两种硫化物的沉积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研究点两者的相关系数进一步支持了该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
玉皇顶山隆—滑构造是在前造山期伸展构造作用体制下形成的 ,其结构由内核、外壳及接合面组成。具有独特的组合样式及构造特征。在内蒙古地轴东段元古代造山带构造变形演化序列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中部地区太古宙绿岩带金矿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中部地区金矿集中分布在太古界花岗岩──—绿岩带中,并受区域深大断裂带及韧性剪切变质带的控制,构成内蒙中部金的矿化集中区。尽管人们对金矿化的成因有不同认识,但找矿标志是有规律可寻的,因而,总结内蒙中部地区金矿化的找矿标志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着重通过内蒙古中部区的含金建造、容矿构造、岩浆活动、载金矿物、围岩蚀变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影象和重砂等方面,总结本区的金矿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珠穆朗玛峰东绒布80.36 m冰芯δ 18O记录的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启 《中国科学D辑》2003,33(3):264-270
珠穆朗玛峰东绒布80.36 m冰芯δ 18O记录与喜马拉雅山南、北坡气象资料和北半球气温变化之间的关系表明, 该冰芯δ 18O基本上不反映年际温度的变化, 但冰芯δ 18O与净积累量具有负相关关系, 这是该地区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中δ 18O“降水量效应”的一种具体表现. 东绒布冰芯δ 18O的变化可作为印度季风活动强弱变化的替代指标. 在季风活动强盛阶段, 冰芯中δ 18O平均值较低; 在季风活动衰弱阶段, 冰芯中δ 18O平均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林家营子环状花岗岩(141-131Ma)是一个典型的热气球式岩体。对其岩浆成因和侵位机制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该区早白垩世地幔上隆、加热与岩浆侵入引起的隆断构造和金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赤峰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文  邵济安等 《地质论评》2002,48(3):267-272
本文首次对内蒙古赤峰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旋回进行了划分,包括渐新世旋回(24-33Ma);中新世晚期旋回(6-10Ma);上新世旋回(4.8Ma)和更新世旋回(0.89-0.16Ma)。进一步结合火山岩空间分布以及玄武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揭示了新生代火山活动由南东向北西逐渐变新,岩浆来源逐渐加深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内蒙小伊诺盖沟金矿:后韧性剪切型金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5×104区调工作表明小伊诺盖沟金矿是主要形成于J2K的后韧性剪切型金矿床,额尔古纳构造带的变形特点、区域岩浆活动、小伊诺盖沟金矿的容矿构造、成矿地质特点等方面证实小伊诺盖沟金矿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关闭碰撞,其后的太平洋板块运动引发的陆内拆离俯冲,和相关的变形及构造-深源岩浆-成矿热液活动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根据喀喇沁断隆内部地质构造特征,断隆边缘断层特征,断隆两侧断陷盆地特征的综合分析,得出喀喇沁断隆主要经历了中三叠-中侏罗世的岩浆热隆、晚侏罗-早白垩世的右行上隆和晚白垩世的掀斜上隆三个阶段,其中,在岩浆热隆的初期形成了韧性隆滑构造.断隆的隆升受控于地幔热柱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内、外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极冰川学研究1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大河  任贾文 《冰川冻土》1998,20(3):227-232
扼要回顾中国南极冰川学研究历程,当前国际南极冰川学研究背景和发展趋势,并从南极冰盖雪冰物理特征研究,冰盖气候环境记录的现代过程研究以及冰芯研究等方面总结我国南极冰川学研究取得的成果,认为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南极冰川研究成果显著,尤其是对南冰盖气候环境记录的现代过程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居于国际研究的前沿地位。  相似文献   
10.
揭示气候变化的南极冰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秦大河  任贾文 《地理学报》1995,50(2):178-184
南极冰盖是气候的产物,对气候也有反馈作用,冰盖物质平衡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升降息息相关,并引发地球系统内的一系列变化,南极冰盖是记录全球变化信息的良好载体,具有信息量大,时间序列长,保真性能强,分辨率高以及可进行现代过程定量研究等其他介质无法取代的独特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全球问题的日益重视,南极冰盖与全球变化研究这一领域将会以高起点,多学科互相交叉,渗透为特色,成为未来南极研究的热点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