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海洋学   2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海北部上层海洋变化的定点观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南海季风试验(CSMEX)加密观测期(IOP)“实验3”号船在南海北部获得的CTD温盐和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海流等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给出东沙群岛西南部大陆坡附近IOP两个阶段定点观测的海洋分量部分结果,通过分析海水的动力、热力学结构,描述夏季风暴发、维持期间该测站上层海洋的变化,讨论近表面水的温度、盐度和海流对海面风场的响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组件式GIS的南海热带气旋风、浪场分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现有的计算模型与组件式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效地整合,建立一个以热带气旋路径和强度的预报结果为主要输入参数的具备可视化功能的风、浪场模型,并形成以GIS为平台的、具有快速诊断和分析能力的决策分析系统.阐述了热带气旋风、浪场的计算模型,解决了将其与组件式GIS集成到应用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南海台风风浪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以组件式 GIS 为平台集成风场与海浪数值模型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实现过程,成功构建了南海台风风浪预报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数值模型计算所有阶段,即模型前处理、模型计算、模型后处理以及模型计算结果与 GIS 的无缝集成,大大提高了模型应用的可操作性和决策效率.经半年以上时间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南沙群岛海域综合科学考察11个航次的实测资料,研究了南沙群岛海域的混合层深度季节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沙群岛海域混合层深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与季风和海表热通量的变化密切相关。春季,风速较小且风向不稳定,海面得到的净热通量全年最大,上层水体层结稳定,混合层深度较小;夏季,南海西南季风盛行,上层为反气旋式环流,海面得到的净热通量减少,混合层呈加深的趋势;秋季,海面净热通量继续减少,混合层深度达到最大值;冬季,东北季风驱动下形成的上层气旋式环流引起深层冷水的上升,限制了混合层的加深。  相似文献   
5.
夏季季风转换期间南沙群岛海域的温盐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2002年5月9-22日南沙群岛海域的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季风转换期间南沙群岛海域的水文状况,并对比了调查海域不同区域的温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夏季风转换期间海洋表层温度较高,基本在30℃以上,垂直结构上温度层结比较稳定。东北一西南走向界线两侧海域的温盐状况有明显的差异:西北部海域温度较高,垂向上有逆盐层现象;东南部海域温度相对较低,盐度的垂向结构上显示有双跃层现象,两海区水文特征的差异与季风结构和局地环流有密切的关系。从连续站温盐的时空剖面图可以看到,跃层以下,不规则的半日周期内潮对温盐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WWATCH模式模拟南海海浪场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NOAA/NCEP环境模拟中心海洋模拟小组近年新开发的一个准业务化的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 Ⅲ(以下简称WWATCH),以每天4次的NOAA/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为输入,模拟了1996年的南海海域的海面风浪场,通过分析TOPEX/Poseidon(以下简称T/P)高度计的上升和下降轨道在南海海域的交叉点位置处的风、浪观测资料与NCEP风场和WWATCH模式模拟的有效波高大小,可以看出,NCEP风场基本与T/P高度计的风速观测结果一致,相应的模式模拟的有效波高也基本与卫星高度计的有效波高观测结果相一致,但从空间上看,在计算区域中心附近海域的结果一致性较好,靠近计算边界附近海域的结果相对较差,但这种因边界而影响模拟结果的范围很有限;从时间上看,冬季风期间的结果一致性较好,而夏季风期间的结果偏小的趋势明显,并且这种偏小主要出现在夏季风期间的极小风速值附近。  相似文献   
7.
南海海域叶绿素浓度分布特征的卫星遥感分析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陈楚群  施平  毛庆文 《热带海洋学报》2001,20(2):66-70,T001
介绍了第二代海洋水色传感器SeaWiFS资料的特点汲其基本处理方法,海水叶绿素浓度提取方法,对南海域表层海水叶绿素浓度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营养物质和南海环流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历史温盐剖面观测资料和WOD09(World Ocean Database2009)中的CTD、OSD、PFL温盐剖面资料,分析了1965-2012年间南海18°N跨海盆断面中层水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层水平均盐度呈现显著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中层水平均盐度约为34.432,80年代盐度增加至34.440,90年代之后至今盐度明显降低;在年代际尺度变异调制下,不同年代中层水盐度变化有不同的变化趋势,1967-1977年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1990-1997年中层水盐度从34.450迅速降为34.414,而在1997年之后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与此同时,中层水温度有着相似的变化特征,与90年代之前相比,21世纪以来温度与盐度同步下降,并且变化幅度变小。与大洋的中层水团年代际变异相比,南海18°N断面中层水呈现出与大洋不同的特征。另外,中层水盐度有着十分显著的年际变化,其振幅远大于年代际尺度变异,并且与ENSO密切相关,在厄尔尼诺年达到极小值。  相似文献   
9.
南海北部大陆坡区的突发性强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的定点观测资料 ,分析南海北部东沙群岛西南大陆坡区孤立内波引起的突发性强流。本次观测到的这些强流主要特征为 :( 1 )在 0— 1 50m的观测深度层内 ,流向主要以向岸方向为主 ,每一峰值持续时间约为 1 0— 2 5min。 ( 2 )在大潮期间 ,强流事件出现的次数较多 ,且强度大 ;在小潮期则反之。 ( 3)最强的突发性海流发生于斜压内潮强盛期 ,比天文大潮落后 4— 5d。 ( 4 )突发性强流事件既可呈现多峰型 ,也可呈单峰型。  相似文献   
10.
卫星高度计可获取有关海南流浪和粗糙度的信息,并可给出较高精度的海浪有效流高值。以1988年GEOSAT高度计资料为依据,研究了分析南海北部海域的有效波高特征,并与常规断面调查所得结论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