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长江口海域作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 8OLI影像数据,重点探讨了光学影像中波长和波向的获取技术及存在的问题。首先对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大气校正、波段选择、去云、高通滤波等。通过波段选择,选取受水体浑浊度影响较小、能够更好表现海浪特征的第7波段和空间分辨率较高的全色波段(第8波段)。然后,基于傅里叶变换利用网格法和跟踪法获取波浪频谱,根据频谱中极值的分布情况计算得到波长和波向角。结果表明,云、船只、船迹、船行波、锋面等都会对影像频谱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导致波浪特征提取结果偏离真实值。滤波处理和选用的网格大小也都会对波浪特征提取结果产生影响,但总体上波长和波向跟目视判读结果吻合较好。另外,与海图水深数据的初步对比分析发现,波浪特征的变化与水下地形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展示了光学影像在提取波浪特征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Wi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ydrodynamic processes such as the expansion of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Diluted Water (CDW), and shelf circulation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Thus, it is essential to include wind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se phenomena.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with high resolution and wide spatial coverage is valuable for measuring spatially inhomogeneous ocean surface wind fields. We have collected 87 ERS-2 SAR images with wind-induced streaks that cover the Cbangjiang coastal area, to verify and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wind direction retrieval using the 2D fast Fourier transform method. We then used these wind directions as inputs to derive SAR wind speeds using the C-band model.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algorithms, we validated the SAR-retrieved wind fields using QuikSCAT measurements and the atmospheric 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ing model. In general, we found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datasets, indicating the reli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SAR- retrieved algorithms under different atmospheric conditions. We investigated the main error sources of this process, and conducted sensitivity analyses to estimate the wind speed errors caused by the effect of speckle, uncertainties in wind direction, and inaccuracies in the normalized radar cross section. Finally, we used the SAR-retrieved wind fields to simulate the salinity distribution of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ill be valuable for wind resource assess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numerical ocean models based on SAR images.  相似文献   
3.
长江河口地处海陆交汇地区,其海表盐度受到长江流域、东海和三角洲社会经济活动的复合影响。水体盐度直观反映了河口区域冲淡水分布,对于研究淡水羽状锋、长江物质输送与河口环境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对枯季和洪季的长江口盐度实测数据,以及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遥感反射率与反射率的比值进行拟合回归分析,建立长江口表层盐度反演经验模型,得到枯季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0.930 3、0.45‰,洪季的相关系数和RMSE分别为-0.818 5、0.88‰;并分析模型在时间尺度上的适用性。利用该盐度反演模型对长江口2007-2016年的表层盐度进行反演,结合大通站记录的长江径流量观测资料,分析长江口表层水体盐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江口表层盐度受径流量影响较大,空间上呈自西向东递增趋势,具有季节性分异;枯季近岸盐度较高,高盐度海水可以到达长江口南北支分叉122.5°E附近;洪季冲淡水影响范围广,高盐度海水聚集在123°E以东、31°N以南,长江口北部出现低盐区域;2007-2016年间枯季大通站流量呈上升趋势,平均盐度为29.27‰,总体呈降低趋势,洪季大通站流量呈降低趋势,平均盐度为27.10‰,呈上升趋势,盐度和径流量在年际变化中存在良好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以1956年航片绘制的1∶10万地形图、1990年前后TM遥感图像及2000年前后ETM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柴达木盆地8个气象测站温度、降水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湿地的分布特点、近50年来的面积变化和相关气候背景.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年均温度和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增温更为强烈,年均降水量微弱增加,1990~2000年为明显的暖干时期;柴达木盆地湿地在1956~2000年特别是1990~2000年间总体萎缩趋势严重,盆地边缘区和较大河流附近湿地呈现波动变化,区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应为研究区内湿地变化的主要因素,盆地中西部湿地萎缩主要受到温度升高、人类活动加剧等因素影响,盆地边缘湿地面积少量增加主要受到降水量增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TM和ETM+影像数据的东沙环礁珊瑚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沙环礁为研究区域,选取1999年Landsat-7 ETM+影像数据和2001年、2009年Landsat-5 TM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应用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技术,通过选择训练时间较短的“一对一”SVM方法和RBF核函数,对3个年度的影像数据进行珊瑚礁信息提取。结果表明:2009年东沙环礁珊瑚礁面积为140.93 km2;1999-2009年,东沙环礁珊瑚礁面积减少了17.54 km2,珊瑚礁破碎化、白化现象趋于明显,珊瑚礁退化处于中期阶段。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可得到更准确详尽的珊瑚礁信息,尤其对小面积珊瑚礁的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6.
 基于RS与GIS技术的若尔盖地区沼泽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S和GIS技术相结合的调查分析方法,引入沼泽动态度等表征参量,探讨了若尔盖地区沼泽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近30 a来,该区沼泽面积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虽然近些年沼泽退化速度有所减缓,但状况仍不容乐观; 沼泽景观破碎化明显,沼泽退化存在着一定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遥感影像获取时受传感器本身、太阳高度角、大气、地形等因素对地面光谱反射信号的影响,导致多时相影像上同一目标的光谱特征差异很大.为了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必须要先进行辐射校正.以黑龙江省海伦市及其周边地区作为研究区,将太阳高度角校正、辐射校正、日地距离校正和相对辐射校正方法结合使用,将其它因素引起的光谱值差异减小到最小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校正精度,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8.
大通水文站是长江进入河口的第一个关键界面,其水沙关系的变化不但直接影响河流本身的发展演变,也影响着河口三角洲的发育过程。深入研究大通站水沙关系的驱动因素,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长江流域的输沙规律,可为流域地貌演变和对人类活动响应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数理统计方法,重点从降水变化、径流变化、水利水土工程等方面定性定量地研究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大通站水沙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954—2000年间降水量和输沙量变化特征较为一致,说明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通站泥沙输移的变化过程,其更多地体现在对泥沙输移长期性变化的影响方面;2001—2010年输沙量急剧下降,大型水利工程的实施等人类活动对泥沙输移的影响是近10年来大通站入海泥沙急剧变化的直接诱因和主要原因,其主要体现在短时间尺度上。  相似文献   
9.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构造信息,探讨了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的遥感示矿模型,通过遥感地质构造解译分析提高遥感找矿效果,为广州城市地质调查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研究建立起城市地质遥感构造信息提取的一套技术体系,在遥感地质找矿中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