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完全免费   18篇
  海洋学   29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1997和1999年在浙江省乐清市东发水产育苗场和福建省宁德市四海水产育苗场分别研究了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泥蚶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2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稚贝的适宜温度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浮游幼虫的适宜盐度为16.54~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654~23.38;稚贝的适宜盐度为10.01~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0.01~23.38.泥蚶幼虫和稚贝对高温和低盐海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与它们夏季的繁殖期和自然分布于内湾河口区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2.
浙江沿岸的贝类资源及其增养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浙江沿岸的贝类资源和增养殖的概况 ,现已报道的贝类有 61 4种 ,其中主要经济种类有 68种 ,目前已进行生产性养殖的有 1 5种 ,主要有泥蚶、缢蛏、长牡蛎、僧帽牡蛎、贻贝、泥螺、文蛤、青蛤等。 1 997年全省海水养殖贝类产量达 35.2 5× 1 0 4 t,养殖面积为 4.38×1 0 4 km2。指出了贝类增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虾夷马粪海胆黑嘴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虾夷马粪海胆“黑嘴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经分离、纯化后鉴定黑嘴病的病原菌为坚强芽孢杆菌 (BacillusfirmusBredemannetWarner)。同时报道了该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 ,大小为(0.6~0.7)μm×(0.8~1.0)μm。可在1%~7%NaCl中生长 ,最适盐度2~3 ;最适pH为7~8;生长温度为8~26℃ ,最适生长温度为15℃。该菌对磺胺甲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噻肟等抗生素敏感 ,可用之治疗  相似文献
4.
美国红鱼海上网箱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红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拟石首鱼属,学名为Sciaenopsocellatus,中文直译名为眼斑拟石首鱼,在台湾等地又称红鱼、红姑鱼、斑尾鲈、黑斑红鲈等。体型与鮸鱼、大黄鱼近似,体色微红,尾鳍基部通常有1~4个黑色圆斑。美国红鱼原产墨西哥湾及美国西南部沿岸,是美国重要的商业养殖鱼类。1991年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引进该鱼的仔鱼进行入工养殖,对其在我国的生态、生长特性、养殖技术做了初步研究,并于1995年成功地培育出了第一代美国红鱼鱼苗[1~5]。美国红鱼具有生长快、适温广,能在海水…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条石鲷幼鱼代谢率、排泄率及窒息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分别测定了13,18,23,28和33℃5个水温梯度下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幼鱼的代谢率、排泄率及窒息点。结果表明:(1)不同温度条件下,条石鲷幼鱼的代谢率和排泄率差异显著(p<0.05);当温度由13℃升高至28℃时,条石鲷幼鱼的代谢率和排泄率均随之升高;当水温为28℃时,其代谢率和排泄率达最大值,分别为(16.33±0.45)J/(g·h)和(1.03±0.04)J/(g·h),是13℃实验组的6.69倍和5.15倍;与28℃实验组相比,33℃实验组的代谢率和排泄率分别降低了19.04%和15.53%,33℃已超出了条石鲷幼鱼生长的最高适温。(2)实验温度下,条石鲷幼鱼的蛋白质供能比值为37.94%~72.24%,蛋白质是其主要能源物质。(3)条石鲷幼鱼的窒息点为(3.17~3.64)mg/L,并随水温升高而升高。(4)Q10值和蛋白质供能比值的变化特征表明,18~28℃是条石鲷幼鱼的适宜生长温度。  相似文献
6.
蚤状溞的海水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蚤状溞(Daphnia pulex)是一种习见的淡水枝角类,是鱼虾类苗种培育中理想的活饵料.目前,对淡水枝角类的耐盐性及驯化的研究尚不多见,国内仅何志辉等[1,2]对蒙古裸腹 (Moina mongolica)、大型溞(D. magna)等进行过研究.本文作者曾就老年低额溞(Simocephalus vetulus)和蚤状溞(D.pulex)的耐盐性进行过初步试验[3].为了探究淡水枝角类作为海产动物人工育苗中活饵料的可能性,作者对蚤状溞进行了海水驯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黑鱾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对黑鱾Girella leonina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细胞以及精子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黑鱾的精子发生过程主要经历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6个阶段.由精子细胞形成成熟精子还需经过前、中、后期的一系列变态过程.2)各阶段生精细胞以初级精原细胞体积最大,大小约为10.00μm×6.40μm,核大小约为8.801μm×5.80μm,而精子细胞体积最小,大小约为3.20μm×2.60μm,核约为2.80μm×2.50μm;随着生精细胞不断分裂和成熟,细胞的体积逐渐减小,核的位置、核仁、线粒体等发生相应的变化,核内染色质趋于浓缩,电子密度增加,染色程度也逐步加深.3)线粒体是各期细胞内的最主要细胞器之一,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它的数量逐渐减少,至成熟精子形成时,核内仅存4个线粒体,但体积却不断增加,内嵴变得长而明显.4)与大多数硬骨鱼类精子特点相似,黑纪的成熟精子不具顶体,核后窝深,精子的鞭毛细长,两旁具侧鳍.尾部为典型的"9+2"型结构.  相似文献
8.
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及排泄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鲷是以真鲷为母本,黑鲷为父本的杂交F1代品种,为了比较杂交鲷与黑鲷的代谢特征,采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测定了13、18、23、28、33℃(32℃)5个温度下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及排泄率.结果表明:13~28℃温度下,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排泄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28℃时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排泄率分别为14.22±0.95、0.39±0.02 J/(g.h)和17.47±0.14、0.43±0.02 J/(.gh),分别是其13℃时的5.69、4.05倍和4.01、3.73倍;且各温度下黑鲷的代谢率始终高于杂交鲷,前者是后者的1.23~1.73倍;杂交鲷和黑鲷幼鱼分别在32℃和33℃时代谢率比28℃下跌了22.23%和3.83%,证明该温度已分别超出了这2种幼鱼的最高适温;杂交鲷和黑鲷幼鱼28℃时的窒息点溶解氧含量分别为1.94、1.40 mg/dm3,低于真鲷21℃时的窒息点溶解氧含量(2.30 mg/dm3);O∶N原子比值结果显示,28℃时蛋白质供能比最低,生长积累速度最快,是2种幼鱼的最适温度.综合分析认为,杂交鲷幼鱼具有代谢率显著低于亲本的优点,也继承了父本耐低温的特点,但同时失去了亲本耐高温、耐低氧的特点,并出现了应激反应大等不良性状.  相似文献
9.
黑鱾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形态解剖学和石蜡组织切片方法,对黑鱾(Girella leonina)卵巢发育周期中各个时期卵母细胞的形态及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期间共采集到雌性黑鱾样本165尾,按照各个时相形态特征和卵巢周年变化情况,黑鱾卵子发生分为6个时相,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周年观察发现,8~10月大部分鱼卵巢处于Ⅱ期;9月至翌年3月进入Ⅲ期,从1月份开始,卵母细胞内出现卵黄颗粒;翌年3~4月黑鱾卵巢进入Ⅳ期,并在4月发育至V期并开始排卵,排卵后一直到当年7月,卵巢退化吸收进入Ⅵ期,随后又回复至Ⅱ期.黑鱾在3周龄达到性成熟,性腺指数低,V期卵巢时平均为2.61%,每尾雌鱼绝对怀卵量仅有5×104~10×104粒,相对怀卵量为4 026粒/克(体重).黑鱾属于分批产卵类型鱼类,一年一次性成熟.  相似文献
10.
采用GC/MS法分析了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的未受精卵、胚胎、仔鱼、稚鱼及幼鱼各阶段的脂肪酸组成特点及含量变动,旨在研究条石鲷发育早期脂肪酸的组成和变化规律。共检测到2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8种。结果表明:(1)鱼卵中主要脂肪酸依次为C16:0、C22:6(n-3)(DHA)、C20:5(n-3)(EPA)和C18:1(n-9)(油酸);(2)胚胎及内源性营养阶段,主要利用C16:0、C18:0以及C18:1作为能量来源,EPA和DHA被优先保存下来;(3)摄食轮虫和桡足类AA、EPA、DHA含量显著提高,摄食卤虫则C18:1(n-9)、C18:2(n-6)及C18:3(n-3)含量迅速增加;(4)在稚鱼期必需脂肪酸AA、DHA含量不足,而EPA过高,可能引起细胞膜磷脂中DHA与EPA比例失衡,出现稚鱼"死亡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