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成沉积与风成沉积及古土壤的磁组构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晚第四纪水成沉积、风成沉积、古土壤等的磁组构研究表明,不同成因的沉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磁组构特征。一般地,水成沉积的体积磁化率K受物源和水动力因素控制,P和F均>1.02,q<0.5;风成沉积的K受物源控制,内陆黄土的K明显高于沿海黄土及海岸风沙K,P和F均<1.02,q的平均值>0.55;古土壤的K受母质沉积类型和成土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控制,内陆古土壤的K偏高,沿海古土壤的K偏低,内陆古土壤的K远高于沿海古土壤的K,P和F均<1.02,q的平均值在0.5左右。运用典型沉积的磁组构特征对比分析未知沉积物,可以得到未知沉积物的物源、沉积过程和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2.
用磁组构研究底层流流向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根据形态异性颗粒的排列组合状态与沉积动力环境的对应关系,对黄河口5号桩区域潮间带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进行了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异性颗粒排列组合椭圆长轴方向为SE-NW方向,滩面底流流向及泥沙搬运方向为NE方向.这一结果与沉沙盘、滩面动态地貌形态及测流资料等的统计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从太平洋底发现外星撞击地球的痕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偶然发现于太平洋M14岩心中的微玻璃陨石的显微特征和物质成分的全面研究,首次发现了撞击坑反弹结构、亲铁元素铱、锇等异常、不定形碳、未饱和无环碳氢化合物、有机质及多种挥发分子,根据这些痕迹和证据肯定了发生于大约2.14~2.30MaBP的一次外星撞击地球事件,并推测撞击地球的外星可能为一彗星碎片;另根据岩心中微玻璃陨石层同该岩心中地磁事件和地磁倒转的联系,进一步论证了这次外星撞击地球事件的发生.最后,笔者提出了发生撞击事件的时代──2.14~2.30MaBP可作为深入研究和划分地质历史中第三纪-第四纪界线的重要参考时代,有待科学家通过更多的发现和长期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丛友滋 《海洋学报》1983,5(4):473-479
大洋沉积岩芯的古地磁学研究工作,虽然从1938年就开始了,然而直到1964年由C.A.G.哈里森和B.M.芬内尔对太平洋一沉积岩芯进行古地磁测量时,才发现深海沉积岩芯能提供比火山岩更为完整的反映地球磁场极性变化的连续记录[1]。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及其邻近区域埋藏古土壤、潮坪、长江下游河道浸滩、舟山滨岸风成沙丘、南京黄土古土壤序列沉积体的磁组构测量统计分析,取得了各自的标志特征。该2特征揭示出,舟山滨岸风成沙丘与南京黄土吉土壤序列沉积的搬运介质能量位相基本一致,其物源来向却显示出巨大差异;上述两类沉积体与上述现今潮坪、河道漫滩沉积体地搬运介质能量位相及物源来向均显示出绝然不同的标志特征。然而浸滩物源来民南京黄土的物尖兵为向却  相似文献   
6.
黄海两钻孔岩芯的古地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沉积物中泥炭层C14的年龄测定,把样品极性方向与A·Cox的极性年表加以对比,发现在黄海两个钻孔的沉积物中有与布容正向期内拉尚反向事件相对应的层位,并估算了沉积物生成年代及该海域的沉积速率  相似文献   
7.
对海阳湾外侧浅水区域实测水体运动特征及其对应的沉积磁组构参量 ,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取得的结果是 :EV1 (估算流速 1) =17.372 4- 2 .16 87(P- 1.0 )× 10 0 +10 .890 9(Fs- 1.0 )× 10 0 ,其估计平均误差 (V(实测流速 ) - EV1 ) =0 .2 83;EV2 (估算流速 2 ) =- 886 .1178- 2 87.6 32 1P+1191.1870 Fs,其估计平均误差 (V- EV2 ) =0 .2 98。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水体运移小潮期最大涨潮流底层流流速与沉积磁组构参量 P、Fs对应关系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对分布于赤道东太平洋克拉里昂和克里帕顿断裂带之间 (C-C区 )的硅质沉积物所作的环境磁学研究表明,沉积物的磁性特征由亚铁磁性矿物主导,亚铁磁性矿物颗粒以单畴 (SD)和超顺磁 (SP)为主。磁性参数和透射电镜(TEM )分析表明,该区沉积物中存在着细菌合成的磁铁矿,并观察到磁铁矿存在不同程度的溶解。这一发现是微生物参与C-C区铁元素循环的直接证据。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在氧化性较强的西区沉积物中含量较高,且随着纬度升高而增加,显示随着远离赤道,沉积物氧化性趋强.  相似文献   
9.
山东长山列岛黄土沉积磁组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家强  丛友滋 《沉积学报》1997,15(3):141-144
本文对长山列岛的砣矾岛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及其以北大钛岛和以南南长山岛的马兰黄土等的沉积磁组构作了对比和分析,证明研究区离石黄土不是纯风尘沉积,至少本文所研究的剖面段不是风尘沉积,而是洪坡积,其沉积物质可能主要是当地红土风化壳物质被流水搬运来的;马兰黄土虽是风尘沉积,但物源与我国内陆黄土有明显区别,前者主要是低海面时期被风从附近搬运来的。  相似文献   
10.
苏北南黄海潮成沙体的发育条件及演变过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典型钻孔的层序地层、沉积磁组构、碎屑矿物等的分析资料以及古河谷的地质雷达探测资料等的综合研究表明,苏北南黄海潮成沙体是全新世海退以来形成的,辐聚辐散的潮流和长江、黄河的供沙是其主要发育条件.辐聚辐散的潮流场是南黄海固有的,至少在苏北亚近代潮成沙体发育之初就已存在.大河供沙主要发生在全新世海退期,海退前长江不可能向苏北岸外海域大量供沙,更不可能在港岸外形成三角洲.潮成沙体的演变主要受长江、黄河的供沙率控制,大致经历了雏形发育、高速建设、动态调整等3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