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一种基于负反馈权值的动态网络负载调度算法。算法主要用在多出口路由器上,其执行效率高,开销小。基于算法的多出口路由器不仅能够很好的保持出口间的负载均衡。还具有良好的出口容错性能。  相似文献   
2.
地震子波估计是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子波估计的可靠性会直接影响反褶积和反演的准确度.现有的子波估计方法分为确定型和统计型两种类型,本文通过结合这两类方法,利用确定型的谱分析法和统计型的偏度最大化方法,分别提取时变子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得到估计的时变子波.这种方法不需要对子波进行任何时不变或相位等的假设,具有对时变相位的估计能力.进而利用估计时变子波进行非稳态反褶积,提高地震记录的保真度,为精细储层预测和描述提供高质量的剖面.理论模型试算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出子波时变信息.  相似文献   
3.
冯玮  范松川 《地震学报》1993,15(4):498-507
实验证实,在超声作用下,水-大理岩系统有明显的化学异常行为:组成大理岩的有关矿物快速分解,水变为碱性,同时出现 H2发射;在岩石显微镜鉴定和水、岩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化学反应做了机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QDJ-A气敏地震监测仪,因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兼有连测和点测系统,不仅为地震监测,也为地震水文地球化学实验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气敏鉴定器对氢和甲烷都有很好的响应,但在实验研究对象——岩石或地下水中,二者又往往共存,所以通过连测系统获得的气体变化过程曲线,至少反映氢和甲烷的混合变化,通过点测系统,用色谱法检查,也只能对氢析出做定性分析。然而多数实验不仅要求观察氢析出的动态变化,还必须对它定量。为此,作者在实验研究中曾提出一个测定氢析出量的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路也可用于地震监测,对自流井水(气)化学组分的动态做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研究首次证实超声在水介质中传播时有高水平的H_2发射,其峰值高出背景水平2至3个数量级,并取得了H_2发射图象。据实验结果,论述了超声振动可断裂H_2的化学键;以此为引发条件,活化的H·和OH·与失稳的H_2O分子产生自发的链反应,使H_2发射加速;而所产生的H_2O_2扩展链反应,进一步使H_2发射加速;超声振动停止后,失去了引发条件,链反应中断,H_2发射也随之停止。该反应机理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H_2发射图象具有反应迅速、变幅大、恢复快的特征。以超声机理观点,超声在水介质中传播时的H_2发射可能作为灵敏的震兆指标。  相似文献   
6.
饱水岩石超声振氡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实验为基础,得出了如下几点结论:(1)经超声振动的岩石样品,其微结构有明显的变化;(2)超声振动不仅可以破坏吸附氡的束缚状态,还能释放封闭氡;(3)在超声振动下,氡析出量非常可观,有可能作为氡前兆信息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振动”作为水氡震兆异常机理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超声振氡实验是在室内进行的;而低频振动实验则主要是通过大爆破水(气)氡观测在野外进行的并得到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人工爆破产生的应力波确实能引起地下水(气)中氡浓度发生变化,但变化比较复杂,很难用一个模式进行解释。为了进一步研究在低频振动作用下氡浓度变化的特点和机理,首先开展了土壤气体中氡的振动实验。岩石破裂时声发射有极宽的频带。岩石标本的滑动产生约100赫的声发射,弯曲和拉伸产生100—1000赫的声发射;而岩石受压产生微破裂时的声发射为10~5—10~6赫,人工爆破和微震的体波频率相似,一般为几赫或十几赫,最高为几十赫、而地震时已记录到的声发射为50—70赫,有的为数百赫。因此,低频振动实验有极宽的频带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地壳岩石中,由于化学的和机械的变化可释放氢气。氢一经释放,就非常容易迁移,有浮力,而且几乎不溶于地下水。一个断层系可充作通道,使氢在它的地表显示附近的土壤气中聚集。因环境大气中缺乏氢,它在土壤气中以高水平出现,可作为断层测绘的手段。为了评价这一手段,我们调查了11个不同断层,在每一断层附近采集了2至21个土壤气样,测量了氢和甲烷的浓度。其中,4个断层的活动方向是正向的(美国西部、希腊),5个是平移或倾滑的(加利福尼亚,科罗拉多,日本),两个是逆向的(加利福尼亚)。在其中的4个断层(希伯津湖、黄石、山崎、巴勒山)上,最高氢浓度范围从80ppm到70%,甲烷从300ppm到5%。除了一个取自爱达荷,鲍惹奇山的样品有2%甲烷外,所有其它测点的两种气体只有背景水平。据此初步研究,尚难了解氢的出现与断层位置是唯一相关,还是出于偶然。产生和聚集氢所需要的条件也不清楚。过量的氢完全可能在不同地质情况下由不同机理产生。例如,局部岩石里有氢氧化亚铁,它可起化学反应产生氢。为了阐明氢和构造断层活动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广泛的、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典型区微塑料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塑料作为一种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新型污染物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2019年5—7月在青藏高原地区采集的53个水样和52个土壤样品微塑料检出结果,分析了研究区水土环境中微塑料赋存情况,并讨论了其潜在来源。研究区域的微塑料样点分别位于两大区域: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和祁连山地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水体中微塑料浓度显著高于祁连山地区,而土壤中微塑料丰度在两个区域差别不显著(p>0.05)。水土样品中微塑料浓度范围分别为0~1916.66个/m3和0~260个/kg,平均值为(438.21±454.94)个/m3和(48.35±36.25)个/kg。水体中的微塑料以透明纤维为主,主要聚合物为聚丙烯;土壤微塑料中最多的是透明薄膜,主要聚合物为聚乙烯。来源分析表明洗衣废水和旅游业带来的生活垃圾可能是水体微塑料的主要来源,而土壤微塑料潜在主要来源是农业塑料覆膜的使用。研究结果揭示了青藏高原水土环境中微塑料的赋存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可为高寒地区微塑料迁移转化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吴波  冯玮  文波 《地震学刊》2012,(1):38-44
火灾作用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总体不断下降且具有明显随机性,采用抗火可靠指标可较好地评估构件的火灾安全性。本文针对混凝土轴压柱的高温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考虑材料强度变异性导致的柱高温极限承栽力的随机性,以及高温下柱荷栽效应组合的随机性,采用JC法计算给出了ISO834标准升温曲线作用下不同受火时间对应的柱抗火可靠指标,讨论了主要参数对该可靠指标的影响规律;并根据我国现行建筑防火规范,通过分析和参照对比,初步提出了混凝土轴压柱抗火可靠指标的目标建议值。研究认为:(1)截面尺寸越小,柱抗火可靠指标随受火时间增加而下降的速率越快;(2)现行规范给出的截面(200×200)mm、(240×240)mm、(300×300)mm 3种柱在各自耐火极限时刻的抗火可靠指标较为接近,但截面(370×370)mm柱的抗火可靠指标却明显偏低;(3)混凝土轴压柱的目标抗火可靠指标建议取为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