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渤海莱州湾的富营养化及其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多年监测资料的总结、阐述了渤海莱州湾无要氮逐年上升的变化规律及无机氮各组成成分在海域水质环境评价中的指标作用,说明了莱州湾富营养化的程度、范围、形成原因、主要污染源及其对渔业的危害。提出了从渔业自身着手开展生态治理工程,调整生态结构,是改善渔业环境、恢复水产资源重要途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东营近海枯水期浮游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研究东营近海海域15个站位水质和浮游生物样品,结果表明东营近海枯水期海水为贫营养和中营养化水平。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16881~141795cell/m3,优势种以夜光藻、圆筛藻、刚毛根管藻和布氏双尾藻为主。浮游动物群落主要由原生动物、桡足类、甲壳类和多毛类幼体等组成,个体丰度变化范围为708~5488个/m3,优势种以夜光虫、强壮箭虫、太平洋纺锤水蚤和长尾类幼体为主。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小于3,生物群落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3.
莱州湾浮游植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2000年和2001年的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莱州湾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发现枯水期间以角毛藻和斯氏根管藻为主要优势种类,丰水期间以角毛藻,骨条藻,佛氏海毛藻等为主要优势种类,总量平面分布极不均匀,枯水期间密集区在西部近岸水域,丰水期间密集区由近岸扩展至中部水域,总量变动与无机氮含量密切相关,枯水期间近岸水域内多样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夏季莱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9 年8 月监测资料, 研究了夏季莱州湾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生态分布、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共记录包括浮游幼虫在内的浮游动物38 种(类), 优势种类为长尾类幼虫、强壮箭虫、短尾类溞状幼虫及太平洋纺锤水蚤等。浮游动物丰度101.3~3620.0 个/m3, 平均602.8 个/m3, 丰度平面分布呈现湾西部高, 向中东部逐渐降低趋势; 长尾类幼虫、强壮箭虫、短尾类溞状幼虫出现频率100%,太平洋纺锤水蚤出现频率40.9%; 长尾类幼虫丰度7.8~1747.9 个/m3, 平均96.3 个/m3, 高值区分布于莱州湾西部黄河口以南近岸水域; 强壮箭虫丰度2.5~747.8 个/m3, 平均85.4 个/m3, 偏离近岸趋深水、低温区分布; 短尾类溞状幼虫丰度3.3~271.7 个/m3, 平均20.5 个/m3, 主要分布于莱州湾南部近岸水域; 太平洋纺锤水蚤丰度0~968.3 个/m3, 平均29.0 个/m3, 密集分布区在莱州湾西南部小清河外近岸低盐水域。浮游动物丰度分布与NO2-N、DO、COD 及NO3-N 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将莱州湾的浮游动物分为湾西部和湾中东部两个群落。相比于湾中东部群落, 湾西部群落占据着莱州湾西部近岸较狭窄的地理范围, 其所在水域水浅, 盐度低, 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叶绿素a、浮游动物丰度高及物种多样性高, 群落内生物相似性弱。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6、2007、2008年5~10月份海洋环境监测航次调查的资料,分析了烟台四十里湾海域营养盐、COD、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变化规律以及海湾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该海域营养盐随时间变化较为明显,磷酸盐秋季含量较高;叶绿素a最高值出现在9月份,COD整体变化不大;受人类活动和沿岸径流输入的影响,平面分布上营养盐、...  相似文献   
6.
隍城岛海域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发展过程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南隍城岛附近海域首次发生由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引发的大规模赤潮,面积约2.37 km~2,最大细胞丰度2.334×10~8cell/L,大量衰亡赤潮生物的分解消耗水体的溶解氧,引起中下层水体严重缺氧,导致当地网箱养殖的鱼类全部死亡,藻体分泌的麻痹性贝毒(PSP),导致岸边的皱纹盘鲍近一半死亡.通过对这次赤潮的研究认为:其成因主要是由船舶压舱水排海带来赤潮生物物种,大量陆源有机物、营养盐类的排入和大规模贝类筏式养殖的自身污染为赤潮生物的暴发性繁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适宜的水文气象条件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繁殖环境.  相似文献   
7.
山东近海水质营养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春秋季对山东近海调查结果,分莱州湾及渤海湾南部海域、山东半岛北部海域、山东半岛南部海域和海州湾海域分析评价了山东近海水质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莱州湾及渤海湾南部海域均明显高于其他海域,COD含量各海域差异较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COD整体基本呈现由近岸向远岸逐渐降低的分布态势。少数站位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严重,COD整体质量较好。从营养结构看,N/P比值大于Redfield值16,P相对缺乏。根据营养化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指数计算结果,春秋季表层水质均处于中营养水平,底层处于轻度富营养化;两季节的表层有机污染程度均属于有机污染Ⅰ级,底层属于Ⅱ级,表层水质质量较好,底层已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8.
2003年烟台四十里湾海域主要水质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四十里湾赤潮监测资料显示:整个水域呈贫营养状态,磷酸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无机氮、磷酸盐主要以陆源径流得以补充,硅酸盐主要以沉积物释放,通过海水上下混合得以补充,均以浮游植物的消耗而减少;叶绿素a与磷酸盐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3-2010年5-10月份海洋环境监测航次调查的资料,分析了烟台四十里湾海域营养盐的年际变化规律、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8年来四十里湾海域营养盐DIN、SiO3-Si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O4-P含量增加的趋势不明显。季节变化上,调查海区的夏季和秋季正处于丰水期,受降雨、陆源输入的影响,营养盐含量整体较高。调查海域Si∶N∶P的原子比8年来逐渐偏离了Redfield系数,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可以看出四十里湾海域正向P相对缺乏方向演变,且趋势逐年加重。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评价结果表明,2003-2006年,四十里湾调查海域处于贫营养(Ⅰ)水平,2007-2010年,处于磷限制中度营养(ⅣP)水平;调查海域从贫营养逐渐过渡到中度营养状态。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及污水处理厂等陆源输入给四十里湾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盐;湾内养殖的多种经济双壳贝类和养殖中的污损动物的排泄及其残留物对海域营养物质有着非常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