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查明隐伏塌陷区域,分析重庆市中梁山地区岩溶塌陷的特征,发现塌陷主要发生在以岩溶裂隙发育为主的松散粉质黏土区域;地震映像法能方便、快速地查清土层的松散状态,而高密度电阻率法通过正演模拟发现只能探测出2~3倍电极距的异常范围,但能反映出岩溶裂隙发育的漏斗形态,即只要能找出岩溶裂隙的大致位置和浅表松散土层的范围就能圈定隐伏塌陷的区域。对中梁山地区某居民点进行野外勘测,综合以上两种方法圈定隐伏塌陷区域,其推断结果与钻探资料十分吻合,说明这种隐伏岩溶探测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用人工培育的大黄鱼幼鱼,经丁香酚溶液浸浴麻醉,体背系挂塑料牌,经 网箱暂养后于1987年1月20日在官井洋中放流6 126尾。2个月内回捕483尾。 通过对回捕鱼及其捕捞实况调查,并结合定置网渔获物中天然大黄鱼及海区温盐 断面调查,对放流标志鱼早期的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39  
从福建宁德地区患病大黄鱼肝、肾、脾等组织分离出3株病原菌,进行纯化培养、人工感染、药敏试验及菌种鉴定等研究,根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其中2株致病菌归为哈维氏弧菌,另一株为腐败假单胞菌。药敏实验的结果表明,氟哌酸、环丙氟哌酸、氯霉素、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对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家富 《海洋科学》1999,23(6):61-65
连续观察人工育苗中同一批受精卵,在水温23.2~23.4℃,盐度27.00~27.80条件下,经过26h36min孵出仔鱼,并继续观察仔,稚鱼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还比较了不同年份与不同批次的观察资料,讨论了水温等环境条件变化的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及仔,稚鱼器官发育与日龄,生长速度等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完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骨骼生物学特性和以脊椎骨为数量性状的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作者统计了大黄鱼成鱼脊椎骨骨节数量性状,并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方法对其成体及5~40日龄仔稚幼鱼脊椎骨骨节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并对骨节数量和生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统计成体48尾中,骨节数主要是26,占83.3%,具有27、25个骨节的分别占12.5%和4.17%。骨节组成也不尽一致,26个骨节的组成有两种,一种是由11个腹椎和15个尾椎组成,另一种是由12个腹椎和14个尾椎组成;而27个骨节的由12个腹椎和15个尾椎组成,25个骨节的由11个腹椎和14个尾椎组成。在水温24~25℃、盐度25~26培育条件下,仔稚幼鱼鱼苗22日龄骨节出现骨化现象,38日龄完全骨化,骨节数量有25个、26个和27个3种,分别占比总数的11.54%、73.08%和15.38%;脊椎骨发育过程中出现了椎骨融合、脉棘和髓棘冗余、分叉以及椎体增生等发育异常现象。骨节的长度(y)与日龄(x1)的关系符合二项式y=0.0095x2–0.0981x+3.7161(R2=0.9607),平均增长率为0.295 mm/d。  相似文献   
6.
以初始体重为48.23±1.25 g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为试验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胜肽和益生菌对大黄鱼生长性能、体组成的影响.添加胜肽试验组所用饲料为添加500mg/kg胜肽产品配制成软颗粒饲料;添加胜肽-益生菌试验组所用饲料为添加500mg/kg胜肽产品和500mg/kg益生菌产品配置成的软颗粒饲料;对照组所用饲料为未添加胜肽和益生菌产品而以相同配方配制成的软颗粒饲料.整个养殖试验的周期为12周,并于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胜肽和胜肽-益生菌均显著提高大黄鱼的终末体质重(FW)、特定生长率(SGR)、鱼体增重率(WGR)、饲料效率(FE)和粗脂肪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胜肽对大黄鱼水分、粗蛋白、灰分、肝脏指数(HSI)、内脏指数(VSI)和肥满度(CF)的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胜肽-益生菌饲料组VSI显著高于添加胜肽饲料组和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大黄鱼假单胞菌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网箱养殖的患病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脾、肾内分离到2株优势菌BP-1,BS-2,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所分离的2株菌均为大黄鱼的致病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等几项指标鉴定,该2株菌均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氟哌酸、庆大霉素、乙基西羧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嗪酸、环丙沙星、四环素、多粘菌素等17种药物对该2株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黄鱼性早熟问题的研究I.网箱养殖鱼性腺发育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网箱养殖大黄鱼性腺发育的状况。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 10个网箱 (养殖期 1a)中 ,其中 6个网箱各有少数大黄鱼卵巢进入大生长期 ,卵母细胞胞质出现卵黄颗粒 ,其余网箱大黄鱼处于小生长期。在雄性 ,全部网箱大黄鱼精巢发育进入Ⅲ~Ⅳ期。根据这些结果 ,我们认为 ,在夏季 7、8月间可能有50 %~ 60 %雌性和 60 %~ 70 %雄性提早性腺成熟。  相似文献   
9.
大黄鱼性早熟问题的研究Ⅱ.不同药物对性早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永强  翁幼竹  周晶  刘家富  谢芳靖 《台湾海峡》2000,19(4):494-498,T007
本文研究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紫萁两种药物对大黄鱼性早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雌性,低和高剂量类似物组与低剂量紫萁组大黄鱼早熟率比对照组分别下降66%和33%,而高剂量紫萁组与对照组间没有差异;在雌必性,低剂量类似物组和低剂量紫萁组早熟率比对照组下降37%,高剂量紫萁组与对照组之间则没有差异。这些结果可为药物防止大黄鱼性早熟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台湾海峡北部及其附近海区鱼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湾海峡北部及其附近海区的鱼类至少有366种,隶属于22目123科242属。软骨鱼类4目17科27属42种,其中鳐目最多(23种)。硬骨鱼类18目106科215属324种,其中以鲈形目的种类占优势(181种)。该海区鱼类区系组成具有亚热带性质,与东海的关系较为密切。根据鱼类区系特征和冬季表层20℃等温线的分布,广东沿海(包括海南岛东北)、台湾浅滩外缘、台湾岛东岸以及奄美大岛以北的连线应是中国-日本亚区与印度-马来亚区的交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