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8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究岩相潮间带大型海藻有机碳含量及δ~(13)C值的季节变化特征,分别于2016年11月(秋)和2017年2月(冬)、5月(春)、8月(夏)对獐子岛岩相潮间带(39°01′E,122°43′N)的大型海藻进行调查,并对其有机碳含量和δ~(13)C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大型海藻3门49种,其中红藻门24种,占总数的48.98%;褐藻门17种,占总数的34.69%;绿藻门8种,占总数的16.33%。大型海藻种类数为春季(35种)冬季(24种)=夏季(24种)秋季(23种)。不同种类海藻体内的有机碳含量为15.54%~35.03%,δ~(13)C值在–33.42‰~–7.43‰之间变动。不同季节海藻体内有机碳含量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δ~(13)C值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1991年3月24日急始型磁暴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南极极隙区与中低纬区磁暴形态差异很大。中山站地磁台的磁暴急始为SC*型,无明显磁暴主相,它是由一组强烈的磁亚暴所组成。北京地磁中心台的磁暴急始为SC型,磁暴主相持续时间较短,变化较大。这次磁暴是由磁暴前太阳黑子相对数增多、3月22日22h46mUT有3b级耀斑爆发等一系列太阳活动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CTM-302型三分量磁通门磁力仪配接的智能数据采集记录系统,于1987年开始在中国南极长城站地磁台投入使用。取得了全年完整、准确的数字记录。该系统以高速采集、高密度磁带记录数据、定时打印每分钟均值曲线,具有在恶劣条件下长期连续工作的能力。在动态范围、稳定度和可靠性等方面优于模拟记录系统,明显地改善了数据的质量。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性能,并提出了一些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4.
铜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组织蓄积、分配及排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 ,研究了海水中Cu在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内脏、肌肉、鳃组织内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 ,海水中总有机碳 (TOC)浓度、配体种类对铜吸收的影响及其与海水表观络合容量 (ACuCC)的关系。结果表明 ,Cu浓度为 0 .5mg/L时 ,各组织内Cu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 ,第 1 3天均达吸收平衡 ,此时Cu蓄积量 (mg/kg)为内脏 971 .89>肌肉 2 0 4 .99>鳃 90 .0 4。染毒 1 3天牙鲆在清洁海水中排放结果表明 :随排放时间增加各组织Cu蓄积量下降 ,第 8天接近排放平衡。此时各组织Cu排出率为 :肌肉 89% >鳃 86.5 % >内脏团 83.7%。海水中TOC浓度、种类对牙鲆Cu蓄积有明显影响 ,当TOC浓度相同时 ,孔石莼分泌物比牙鲆分泌物更能降低Cu在牙鲆组织内吸收和蓄积量 ;当TOC种类相同时 ,随TOC浓度升高 ,各组织铜蓄积量均明显下降 ,表明海水TOC能降低牙鲆组织对Cu的吸收和积累。ACuCC随TOC浓度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 ,并与TOC浓度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南极长城站地磁台建成于1987年3月,它包括观测室、记录室和各类探头室等。建筑材料具有无磁性、保温的特点,结构采用防雪、抗强风的高架建筑形式。建成后即开展了地磁场的常规观测,并取得了不同周期地磁变化的记录资料,这些资料目前已整理成册,供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滨海湿地高精度的地物分类可以为湿地监测与保护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以辽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8 OLI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研究区域实际地物情况,采用像元纯度指数和均值波谱法确定端元光谱,并利用全约束最小二乘混合像元技术和决策树技术制定分类规则,最后将研究区域分为芦苇、翅碱蓬、水稻、滩涂、水体(海水、虾池水、河水等)和人工建筑(包括路面、人工设施、房屋等)六大类。结果表明:该算法分类精度高于90%,结合目视判读与野外实地调查,发现分类结果符合实际地物情况。  相似文献   
7.
利用南极长城站(62°13′S,58°58′W)频高图和磁照图研究了1989年3月13日磁暴的亚极光区电离层效应。在紧接着磁暴急始后F层的虚高h′F急剧上升,临频f0F2急剧下降,然后出现扩展F并持续几小时。在磁暴主相,电离层出现严重的吸收,但有时仍能观测到h′F的增加和伴随着的f0F2的降低。在磁暴急始后的第二和第三个晚上观测到极光型Es和夜间E层,其峰值电子浓度高达7.5×105el/cm3,文中讨论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在同一经度扇区的4个电离层站的h′F和f0F2的行为表明,观测站的纬度越高出现的吸收越严重,f0F2呈下降的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多环芳烃(PAHs)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 作者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分别暴露于质量浓度为 10、20、50、100、150 μg/L 的菲、三甲基菲、蒽和二甲基蒽中, 检测 4 种代表性多环芳烃胁迫下仿刺参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 在不同质量浓度多环芳烃的胁迫下, 仿刺参的耗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单位体质量仿刺参耗氧率受三甲基菲浓度影响最大, 其相关方程为 y =4.897 1x + 1.226 7, R2 = 0.894 5; 单位体质量仿刺参排氨率随 4 种多环芳烃浓度的增加出现上下波动的现象, 且在菲胁迫下, 其排氨率波动幅度最大, 在菲质量浓度为 20 μg/L 时达到最大值 22.87 μg/(g·h);O︰ N 比在 4 种不同浓度多环芳烃的作用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整体随暴露浓度呈上升趋势, 且受二甲基蒽浓度影响最大, 其相关方程为 y = 0.347 1x + 0.396 7, R2 = 0.843 5。上述实验结果为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对仿刺参的毒性作...  相似文献   
9.
1980年2月16日日全食期间,在云南瑞丽进行了地磁场的正常与快速两种记录,分析了地磁日变化、小扰动和地磁脉动的变化。结果表明:磁偏角偏东(-0.8′±0.2′),水平强度有微小的变化(-2.9γ±1.6γ);地磁小扰动的幅比减小;这与电离层E层的电子密度的变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
巴布亚新几内亚日全食的地磁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1983年6月11日日全食的地磁场效应,我们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Port Moresby)进行了地磁观测。经过资料分析,在消除当天的正常日变化和干扰变化后,日食效应比较明显,水平强度减小(-3.6±1.2nT),磁偏角偏东(0.6′±0.1′E)和垂直强度增加(5.0±1.1nT)。证实了日全食引起地磁场强度和方向的变化,与食分、食甚持续时间、太阳高度角(即日食发生的地方时)和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