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闽江口琅岐岛钻孔的孢粉,有孔虫及硅藻的综合分析,发现第四纪地层中有五个孢粉组合带,五个硅藻组合带与一个微体化石层。结合~(14)C测年资料与沉积物特征认为该地区第四纪地层可以划分为晚更新世晚期与全新世(早期、中期、晚期)。气候演化依次为:冷干→温暖略干→温暖湿润→炎热潮湿→温暖略干。沉积相发展顺序为:冲积相、冲洪积相→河流相、湖沼相→湖沼相、河口相→海湾相→河口相。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珠江磨刀门海区底质中的19个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计有有孔虫36属73种,介形虫16属21种.按其分布范围不同可分为两个组合:Ⅰ.霜粒希望虫 Elphidium nakanokawaense与毕克卷转虫(变种)Ammonia beccarii var.,宽卵中华丽花介Sinocytheridea latiovata与小璃玻介Candoniella组合: Ⅱ.同现卷转虫Ammonia annectens与条纹判草虫Brizalina striatula,宽卵中华丽花介Sinocytheridea latiovata与东台新单角介Neomonoceia tina dongtaiensis组合.这些组合的分布与盐度、深度、沉积物类型及沉积速率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长江河口及其水下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和环境变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笔者系统地研究了长江河口地区的晚第四纪地层。长江三角洲前缘区晚第四纪地层可划分为上更新统上段中部、全新统下部、全新统中部和全新统上部。上更新统顶部地层缺失。前三角洲区晚第四纪地层齐全,无缺失。武木冰期晚期,现今的长江河口和大陆架均出露成陆,古长江在大陆架外缘入海。15000aB.P,海面上升,海水逐渐向大陆架上部侵入;12000—10000aB.P,海水沿谷地侵入;6000aB.P,长江人海口在扬州、镇江附近。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加剧,人海河口不断外移,并以南岸边滩推展,北岸沙岛并岸的形式使河口不断束狭,逐渐形成现今长江口三级分汉四口入海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楚科奇海与白令海表层沉积中的钙质和硅质微体化石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通过对北冰洋楚科奇海和令海41个表层沉积样品中的有孔虫、介形类等钙质微体化石和硅藻、放射虫、海绵骨针等硅质微体化石的定量分析,发现表层沉积中浮游有孔虫几乎缺失,这可能与该区表层生产力相对低、碳酸盐溶解作用较强有关,而底栖有孔虫和硅质微体化石的丰度分布则明显受表层沉积物类型、表层初级生物生产力和碳酸盐溶解作用所控制。其中,北冰洋楚科奇海陆架区有孔虫丰度和分异度低,含少量浅水介形类,放射虫在陆架浅水区缺失,但含有较多硅藻和海绵骨针等其它硅质微体化石,反映该区由于海冰、表层海水温度较冷而导致表歧初级生产力相对低。白令海陆坡区底栖有孔虫丰度比较科奇海高一个数量级,底栖有孔虫分异度也相对高,硅藻、放射虫、海绵骨针等硅质微体化石的丰度与钙质化石一样,其丰度比楚科奇海明显高,反映表层初级生产力相对高。根据白令海陆坡区底栖有孔虫和硅质微体化石丰度、底栖有孔虫胶结质壳比值的水深变化,推测该区碳酸盐溶跃层和补偿深度(CCD)相对浅,分别位于水深2000m和3800m处。  相似文献   
5.
从海南岛全新世孢粉研究看海滨红树林的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位于18°09'~21°10'N,108°03'~110°03'E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海岸线长达1500km,全岛面积为33900km2,四周地形低,中南部山地耸立,海拔100m以下的台地、平原占全岛面积的近2/3.  相似文献   
6.
从孢粉分析看上海地区更新世时期古植被、古环境演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上海地区三个钻孔更新世纪层的孢粉研究,划分出了更新世9个炮粉组合带,反映了该区植被演替、气候波动、环境变迁的9个阶段,得出该区古气候波动历程为冷凉稍湿→暖热湿润→凉冷稍干→温暖湿润→凉冷稍干→热暖潮湿→凉冷干燥→温暖湿润→凉冷略湿。这种波动不仅可与国内外气候期相对比,而且气候波动曲线与海平面变化的相吻合。从而为本地区进行层年代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充分的证据,且进一步丰富了本地区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的孢粉与陆缘植被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的孢粉分析,根据孢粉分布的规律,结合多元变量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法,将研究区划分为四个孢粉区:松-水龙骨科-里白、桫椤-凤尾蕨孢粉区,松-栎、栲-水龙骨科-凤尾蕨孢粉区,松-罗汉松、泪杉-水龙骨科-凤尾蕨孢粉区,松-草本植物花粉-桫椤、里白-水龙骨科孢粉区;深入探讨了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孢粉分布格局与陆缘植被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浙南沿海地区晚更新世顶部(Q_3~3)的陆相地层,岩性以灰黄色粘土质粉砂、粉细砂为主,未见到微体化石,仅含较多的植物碎屑。全新世地层存在两个微体古生物化石层,第二化石层属全新世早期~中期(Q_4~(1 2))的地层。岩性以青灰色粘土为主,微体化石很丰富,为浅海相沉积。第一化石层则属全新世晚期(Q_4~3)地层。岩性以黄灰、黄褐色粉砂质粘土为主,微体化石比较丰富,为海陆过渡相至滨海相沉积。第二化石层比第一化石层海侵程度强,而同一化石层相比,南部又以北部海相性大。  相似文献   
9.
植硅石研究在考古及古环境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硅石研究在我国是近二、三十年才开展起来的一门研究古气候、古环境的新兴的边缘学科,国外开展较早,且广泛地应用于考古及古气候和古环境的解释中。我国虽起步较晚,已在考古学及植物起源、古环境解释中已取得可喜成果。由于我国历史悠久,考古遗址很多,加之幅员辽阔,具各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研究领域广阔,所以我国将在国际植硅石研究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珠江磨刀门海区底质中有孔虫,介形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棣 《热带海洋》1989,8(1):10-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