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1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古生态学及沉积学方法, 对南海北部深水区BY7-1-1井及L29井特定层段进行细致研究.通过有孔虫、孢粉藻类分析及沉积学分析, 证实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在晚始新世即出现滨浅海相沉积环境, 确定了南海北部最早接受海相沉积的时间.始新世海相地层在南海北部主要分布在台西及台西南盆地中, 并在晚始新世扩展到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在南部分布较广, 曾母盆地、北康盆地、礼乐盆地及巴拉望盆地中均有始新世海相地层分布.南海始新世海相地层的分布受制于新南海扩张及古南海的消退, 以晚始新世为时间节点发生显著变化, 总体上分布范围增大, 反映该时期南海拉张和断裂活动的加剧.南海始新世海相地层具有良好的油气潜力, 在部分盆地中形成了优质的烃源岩与储层,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晚始新世海相地层的发现, 对南海深水海相油气勘探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南海东北部全新世早期高生产力的直接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东北部的17940站(水深1728m)是西太平洋海区地层分辨率最高的深海剖面之一。用抱粉学方法从92个样品中分析鉴定出的有机壁浮游藻类包括海相沟鞭藻的囊孢和陆相淡水绿藻。前者属旋沟类(GOnyaulacoids)和多甲类(Peridihioids)沟鞭藻,后者为盘星藻(Pediastrum)和双星藻(Zygnema)。就含量而言,沟鞭藻囊抱占浮游藻类的绝大部分,淡水绿藻虽存在于大多数样品中,却含量甚微。采取外加标志法获得浮游藻类浓度后,以下列公式求出两种浮游藻类成分的输人通量浮游藻类输人通量(粒/Cm2·a)=粒/g×g/cm3×cm/a式中.粒/。为g。沉积物(干重)含浮游藻类个体数;g  相似文献   
3.
渤海位于辽、冀、鲁之间,是一内陆海;其北与辽河拗陷,西与黄骅拗陷,南与济阳拗陷相接,属渤海湾含油气盆地之东部.新生代时期渤海是一个沉降中心,第三系厚度大.渤海下第三系由下而上划分为孔店组(E_2K),沙河街组(E_2S)和东营组(E_3d)(表1).早第三纪总的趋势是地壳下降,盆地扩大,气候温暖湿润,湖水加深.孔店期继承了白垩纪的某些特点,表现为气候较干旱,沉积物以红色碎屑岩为主,化石稀少.沙河街期到东营早期,湖盆不断扩大,气候趋于湿润,形成湖相暗色泥质岩系.东营组形成的晚期,湖水逐渐变浅,形成沼泽-河流相沉积物.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洞庭盆地下第三系干酪根进行了直观的研究,在显微镜下观测其颜色和类型,共观测样品31块,分属9口钻井。观测结果表明,这一盆地下第三系生油岩的有机质多为腐植型,此类型生油能力极小。同一生油岩中所含的孢子和花粉化石为棕黄色到棕色,这指明有机质已达到成熟或高成熟状态。由于洞庭盆地下第三系的生油母质类型甚差,所以,本文认为很难期望这里的生油岩具有良好的生油潜力。  相似文献   
5.
YQ0902孔位于瓯江三角洲南翼的海岸平原上,沉积相与AMS14C测年分析表明,钻孔底部为MIS 3阶段的河湖相沉积,之上为形成于MIS 2的硬粘土层.约在10cal.kaB.P.海侵到达本区,沉积了一套厚约29m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古气候重建表明,50 ~ 35cal.kaB.P.凉爽干燥,35 ~ 25cal.kaB.P.温和湿润,25~ 10cal.kaB.P.寒冷干燥,10 ~ 9cal.kaB.P.凉爽偏干,9.0~6.5cal.kaB.P.暖热潮湿,6.5 ~ 4.8cal.kaB.P.温凉偏干,4.8~1.8cal.kaB.P.温暖潮湿,1.8cal.kaB.P.之后趋同于现代气候.受中全新世东亚夏季风减弱影响,研究区降雨减弱始于6.5cal.kaB.P.,这与前人研究认为季风区降雨减弱年限随纬度增加有时滞的观点相一致.孢粉记录的两次百年尺度(6.9 ~7.3cal.kaB.P.和5.0 ~5.5cal.kaB.P.)降温事件,与全球性强降温事件(7.3cal.kaB.P.和5.5cal.kaB.P.)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DGY孔沉积物的岩性、粒度及孢粉分析资料,探讨了太湖平原碟形洼地沉积物记录的8000年以来植被演化、气候波动,流域地貌环境的演变及其对海平面波动的响应。孢粉记录表明:本区距今8000~5000年木本植被由以落叶阔叶乔木和针叶乔木为主变为落叶阔叶乔木和常绿阔叶乔木为主,气候由温和略干转为暖热湿润;距今5000~4000年森林退缩,气候温和偏干;距今4000年左右出现低温事件;距今4000~3,000年木本植被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气候温暖湿润;距今3000年以来木本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和针叶乔木,气候总体温暖湿润,有波动变凉干趋势。岩性、粒度及孢粉记录综合显示本区距今8000~5000年发育潟湖相泥质粉砂,反映流域环境开放、与海连通;距今5000~4000年发育淡水沼泽,未受海水作用,反映水域缩小、流域环境封闭;距今4000~3000年水域扩大,并出现海水倒灌,反映内低外高的碟形洼地已经形成;距今3000年以来,发育湖沼平原,发生数次海水倒灌,反映碟形洼地地貌的进一步发育。  相似文献   
7.
利用DGY孔沉积物的岩性、粒度及孢粉分析资料,探讨了太湖平原碟形洼地沉积物记录的8 000年以来植被演化、气候波动,流域地貌环境的演变及其对海平面波动的响应。孢粉记录表明:本区距今8 000~5 000年木本植被由以落叶阔叶乔木和针叶乔木为主变为落叶阔叶乔木和常绿阔叶乔木为主,气候由温和略干转为暖热湿润;距今5 000~4 000年森林退缩,气候温和偏干;距今4 000年左右出现低温事件;距今4000~3000年木本植被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气候温暖湿润;距今3 000年以来木本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和针叶乔木,气候总体温暖湿润,有波动变凉干趋势。岩性、粒度及孢粉记录综合显示本区距今8 000~5 000年发育潟湖相泥质粉砂,反映流域环境开放、与海连通;距今5 000~4 000年发育淡水沼泽,未受海水作用,反映水域缩小、流域环境封闭;距今4 000~3 000年水域扩大,并出现海水倒灌,反映内低外高的碟形洼地已经形成;距今3 000年以来,发育湖沼平原,发生数次海水倒灌,反映碟形洼地地貌的进一步发育。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末次盛冰期的气候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东部地区鹤鸣孔第一硬黏土层的孢粉、藻类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末次盛冰期的气候波动。结果表明,鹤鸣孔第一硬黏土层含种类较丰富的孢子、花粉和藻类化石,并可以划分为3个孢粉、藻类组合,代表了该地区末次盛冰期气候变化的3个阶段,反映了该地区末次盛冰期并不是一个持续的干冷状况,第一硬黏土层沉积的早期和晚期气候较温暖湿润,针阔叶混交林发育,而中期阶段气候偏冷,植被贫乏。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南翼7个钻孔样品的孢粉、藻类分析,从晚第四纪第一硬质粘土层中提取出了种类和数量均较可观的孢粉、藻类化石,从而可以判别第一硬质粘土层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和植被类型,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硬质粘土层的成因研究提供了生物化石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硬质粘土层中有多种孢粉、藻类化石组合。高含量淡水藻类的存在说明硬质粘土形成受到流水的作用,亦即硬粘土的形成环境可能为水域环境。化石组合中含量较低的海生沟鞭藻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硬质粘土形成时曾受到海水影响。硬质粘土层中的禾本科-莎草科-落叶栎-松、禾本科-落叶栎-松-蒿和莎草科-落叶栎-香蒲孢粉组合指示研究区低地为平原区草甸,而周边的山地有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当时该地区属于温凉略湿的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海相中生界发育的微体化石证据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MZ-1-1钻井首次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揭示了中生界,获得了可确定地层时代和沉积环境的孢粉和放射虫化石。克拉梭粉(Classopollis)和桫椤孢(Cyathdites)含量占优势的化石组合被发现于井深2187-2388m井段,表明其属于中侏罗世;1725-1887m层段的硅质岩包含以Caneta hsui、Loopus primitivus、Dibolachras sp.cf.D.apletopora等为代表分子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放射虫动物群。微体化石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被首次揭露的前新生代地层中存在着海相的侏罗系和白垩系。中侏罗世克拉梭粉和桫椤孢孢粉组合反映的是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植被,滨海沼泽环境发育。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南海北部的海洋沉积环境发生了海水由浅到深的重大变化,形成了深海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