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印度洋西北部海域鸢乌贼的触腕和腕足钓捕断裂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鱿鱼的腕足断裂强度是影响鱿钓脱钩率的重要因素。通过现场实测,分析了印度洋西北部海域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的腕足断裂强度对手钓作业脱钩率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鸢乌贼的每根触腕仅能承受的拉力相当于体重的0.7倍,因此,钓捕过程中,因触腕断裂造成的脱钩率接近100%;而另外的第I-IV腕足的断裂强度分别是其体重的2.30、2.05、2.06和1.87倍;5对腕足整体的平均脱钩率接近10%。  相似文献   
2.
在对传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进行评述的基础上 ,利用神经网络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以及非线性等功能 ,提出了以BP模型为基础包括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个方面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动态评价方法 ,该方法克服了传统上单纯从生物方面进行资源评价的缺陷。并以东海区 1978~ 1990年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建立以BP模型为基础的东海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动态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3.
用灰色关联和灰色预测的方法,对我国沿海省市海洋渔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2000~2005年的人力资源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认为,对海洋渔业劳动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海洋捕捞专业的劳动力,其次是海洋兼业劳动力,再次是海洋养殖和后勤专业的劳动力,这一人力资源的组成结构对可持续渔业的发展要求不尽合理。通过分别建立灰色模型GM(1,1),预测到2000~2005年从事海洋渔业的劳动力人数将达到291.9~343.8万人,海洋捕捞的劳动力人数为128.5~149.2万人,海洋养殖的劳动力人数为54.3~77.9万人,海洋后勤的劳动力人数为29.1~35.4万人,海洋兼业的劳动力人数为81.3~87.9万人。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3—2007年秘鲁外海茎柔鱼渔获数据以及海洋环境数据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分别采用权重求和法和几何平均法进行栖息地适宜指数(HSI)建模分析,选择最优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权重最高的环境因子为SST,最小的为Chl-a浓度。HSI值较高的海区一般位于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附近海域。经统计比较,用权重求和法计算所得HSI值好于几何平均法。利用2008年茎柔鱼生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产量和作业次数随HSI值升高而增加,权重求和法的HSI模型可用于茎柔鱼渔场的实时动态预报。分析还显示, HSI分布情况与研究海域的的海洋环境密切相关,HSI不小于0.8的海区一般处在水团交汇处。  相似文献   
5.
印度洋中西部大眼金枪鱼资源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3~2004年1~6月份印度洋海域金枪鱼延绳钓生产实践及调查,对所捕获的大眼金枪鱼群体的构成、性比和胃含物等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及简单比较。结果表明,渔获中大眼金枪鱼体重范围为7~136kg(2003年)及14~100kg(2004年)。2003年,雌性个体所占比例基本上维持在0.45左右;2004年,雌性个体所占比例较2003年大。2003~2004年渔获中大眼金枪鱼分别由叉长69~201cm及55~190cm的个体组成。2003年及2004年各月份1级所占比较均较大,1级以后胃饱满度频次基本上呈下降趋势。3~6月为印度洋中修补大眼金枪鱼的产卵期。体长-体重关系为W=3×10-5L2.8838。  相似文献   
6.
印度洋西北部海域鸢乌贼的触腕和腕足钓捕断裂强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鱿鱼的腕足断裂强度是影响鱿钓脱钩率的重要因素。通过现场实测,分析了印度洋西北部海域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的腕足断裂强度对手钓作业脱钩率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鸢乌贼的每根触腕仅能承受的拉力相当于体重的0.7倍,因此,钓捕过程中,因触腕断裂造成的脱钩率接近100%;而另外的第Ⅰ一Ⅳ腕足的断裂强度分别是其体重的2.30、2.05、2.06和1.87倍;5对腕足整体的平均脱钩率接近10%。  相似文献   
7.
利用栖息地适宜指数分析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布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根据2003—2007年秘鲁外海茎柔鱼渔获数据以及海洋环境数据[表温(SST),表温水平梯度、表层盐度(SSS)、海面高度(SSH)、叶绿素(Chl-a)浓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分别采用权重求和法和几何平均法进行栖息地适宜指数(HSI)建模分析,选择最优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权重最高的环境因子为SST,最小的为Chl-a浓度。HSI值较高的海区一般位于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附近海域。经统计比较,用权重求和法计算所得HSI值好于几何平均法。利用2008年茎柔鱼生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产量和作业次数随HSI值升高而增加,权重求和法的HSI模型可用于茎柔鱼渔场的实时动态预报。分析还显示,HSI分布情况与研究海域的的海洋环境密切相关,HSI不小于0.8的海区一般处在水团交汇处。  相似文献   
8.
<正>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头足类中个体最大、资源最丰富的种类之一[1],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37°N)到智利(47°S)的海域中,在赤道附近可向西至125°W[1-4],有学者认为其分布范围在赤道附近可达到140°W[5]。20世纪90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