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东海中陆架泥质区及其周边的表层沉积物分别利用容量法、元素分析仪法进行了IC、OC含量分析,利用筛析法和沉降法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IC含量均明显高于OC含量。OC含量在泥质区高,砂质区低;IC含量分布为:近岸细粒沉积区为相对高值区,中陆架砂质区为低值区,中陆架泥质区为高值区,外陆架砂质区为特高值区.OC富集主要受控于上覆水体的生物生产量、沉积动力环境以及海底物理化学条件。IC的分布受物  相似文献   
2.
黄河口水下三角洲海底冲蚀沟发育的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老黄河口外水下三角洲海底冲蚀沟的地貌特征,用动力学方法分析了其形成发育机制.结果表明,波浪近底流是冲蚀沟形成发育的主导因素.冲蚀沟内的湍流及其次生的横向环流构成了复杂的流场,由此产生的边界切应力对冲蚀沟的侵蚀及沉积物的悬浮、扩散起重要作用.冲蚀沟的断面形态与流场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现今和历史地震资料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甘肃和山西两地地震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的内在联系可能依赖于它们共同所处的地质构造背景—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的"山"字型活动构造体系,可能是欧亚板块东南部在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作用力和太平洋板块向西挤压作用力的共同影响下,该活动构造体系产生的一种应激响应。  相似文献   
4.
����̨��Ӧ����봨��������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Ч???????????8.0???????????????????????????????????????仯??????Щ???仯???????????о??????????????????????????8.0???????????????????????  相似文献   
5.
2002年1月~2007年5月在甘肃和山西靠近关中的某些地区发生了4个ML5级多的中强地震。乾陵台地电阻率异常与其中的3个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可能与乾陵台和这4个地震震中所处的地质构造背景有关,乾陵宝鸡两台地电阻率的相关计算量异常与上述4个地震也存在着一定对应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后,西安基准地震台体应变观测资料出现显著的异常变化。对引起此异常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一,在异常出现时,台站附近在建筑施工;其二,在其他时段也出现过两次与汶川地震前后相似的异常,是由仪器原因引起。但鉴于异常变化与汶川8.0级地震在时问上的一致性,幅度上的显著性和形态上与一般震例的相似性,故认为,西安台体应变观测资料出现此异常可作为汶川8.0级地震前后的疑似地震异常来处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