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基于广西海域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生境数据,在系统保护规划理论框架下,利用Marxan软件构建了广西海域优先保护格局以识别保护空缺。结果表明:广西海域优先保护区集中在三娘湾、合浦、涠洲岛海域,部分区域游离在现有保护体系外。与广西海洋生态红线对比,保护空缺主要分布在沿岸滩涂分布区、红树林分布区和涠洲岛珊瑚礁分布区。本研究首次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理论,研究了广西海域优先保护格局,为广西海域的保护规划管理提供了科学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4-2015年夏季渤海湾生态监控区网采浮游植物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海燕  杨翼  杨璐  左国成  曾容 《海洋学报》2018,40(1):115-128
基于2004-2015年12年的夏季渤海湾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网样数据,开展浮游植物群落及96种定种的多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2年共鉴定出5门120种,硅藻占绝对优势,甲藻次之,赤潮生物种类占定种的59%;各年份物种数变化范围为23~61种,年平均细胞丰度范围为(7~87 731)×104个/m3,物种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13~3.04,丰富度指数范围0.36~1.12,均匀度指数范围0.31~0.72;12年中生物种类数、细胞丰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均匀度指数呈略有下降趋势;样品中几乎每年都出现的物种有10种,只检出1年的物种有23种;站位检出率不小于50%的物种只有4种,小于0.01%的有57种;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granii)、叉角藻(Ceratium furca)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为该区域的优势种;近5年细胞丰度水平普遍比2010年前高,格氏圆筛藻(C.granii)、中肋骨条藻(S.costatum)、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等10种常见种密度呈增长趋势,较常见种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星脐圆筛藻(C.asteromphalus)和北方角毛藻(Chaetoceros borealis)多年呈下降趋势。本研究有助于掌握该区域浮游植物物种的本底情况及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问题为导向,以应用需求为抓手,积极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监管服务系统建设。通过对监测数据报送、标准化处理、质量控制、数据库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系统构建,实现了监测数据从采集、传输、质控、入库、管理、产品制作到服务共享等工作的一体化。该系统已在国家、海区以及省市县等多个相关单位部署和应用,大大提升了各单位海量监测数据质处理效率及管理与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生物多样性科研管理被视作行政管理的一个部分,主要采用课题负责制,以科研项目为单位进行统一管理。该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科研管理的专业需求,造成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科研管理的不连续性,不仅不利于科研人员把握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更不利于科研材料、数据和成果的后续利用及延续。文章将生物多样性科研管理的内容分为项目进程资料、数据资料、图像资料、样品及标本、成果资料,对每部分的内容和管理方法进行了阐述。建议建立一个以生物多样性专业为单位的科研管理队伍、管理机制和管理系统,通过管理系统存储和管理本研究队伍中现行和历史的各项目的项目进程资料、图像、数据、样品及标本、成果资料,打破单一科研项目的束缚,实现海洋生物多样性科研的横向、纵向全覆盖管理,并实现科研团队的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5.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信息化建设不仅是由海洋生态系统自身特点决定的,更是适应新时代基于生态系统管理手段的内在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海洋生态保护信息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构建了全国海洋生态保护综合数据库,累积了海量的生态保护数据,建设了海洋生态保护监督管理系统,但仍无法满足当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文章结合当下海洋生态保护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指出建设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对海洋生态保护信息化"一盘棋"管理模式的探讨,为我国海洋生态保护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