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纳滨对虾咸淡水养殖系统内细菌群落组成的PCR-DGGE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PCR(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DGGE(denaturing grad 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及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 ei咸淡水养殖系统内各种环境的细菌群落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传统的微生物培养计数表明,从海湾水、养殖池水到对虾粪样,细菌和弧菌的数量表现出依次增加的趋势,粪样及肠壁中弧菌的数量高出外界水环境1—4个数量级。相对于外界水环境,粪样中有很高的芽孢杆菌孢子含量,但是肠壁定植细菌中不存在芽孢杆菌(孢子)。PCR-DGGE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海湾沿岸、养殖池、对虾粪便到对虾肠壁,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由高到低,无论是在哪种环境,群落的优势种都十分明显,且只有2—4种。来自同一环境各样品间的细菌群落组成非常相似,来自不同环境的样品,其细菌群落组成差别较大。聚类图上各簇的排列顺序反映了样品在取样空间分布上的毗邻次序和它们的相似程度。  相似文献   
2.
人工养殖点带石斑鱼弧菌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广东、海南两省多个海水网箱养殖场养殖的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发生严重的弧菌病,从海南三亚和广东深圳的发病鱼病灶上分离到2株致病性细菌VAL02和VAL00,经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明这2株菌引起点带石斑鱼弧菌病,VAL02对点带石斑鱼苗的半致死量是2.25×10~5 cfu/g。经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鉴定出VAL02及VAL00均为溶藻弧菌。应用药敏纸片法研究了22种化学疗剂对VAL02及溶藻弧菌标准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发现VAL02对氯霉素、氟哌酸、卡那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等产生耐药性,对复方新诺明和环丙沙星等敏感。  相似文献   
3.
以细角滨对虾Litopenaeus stylirostris为实验对象,按时间顺序观察了胚胎各期的形态特征。通过解剖从无节幼体到仔虾第1天各期幼体的附肢,对其发育形态及其刚毛着生方式进行了描述和统计。比较研究了细角滨对虾和凡纳滨对虾L.vannamei无节幼体期形态差异以及色素的变化、溞状幼体期眼上棘形态的差异以及大颚齿数目。结果表明,无节幼体期细角滨对虾的色素明显多于凡纳滨对虾;两者溞状幼体期眼上棘的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两者在无节幼体至仔虾第1天各期大颚活动齿的数目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4.
从广东省疫区患病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消化盲囊及血液中分离纯化出10株细菌,人工注射感染实验发现其中3株细菌注射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能运动。常规生理生化和Biolog细菌鉴定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菌株A3G-2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亲缘关系最近,菌株A2G-5B与解蛋白弧菌V.proteolyticus亲缘关系最近,菌株B1X-1与鲨鱼弧菌V.carchariae亲缘关系最近。为了进一步确定它们的分类学地位,分别测定了3株弧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A3G-2与溶藻弧菌亲缘关系最近,菌株A2G-5B与解蛋白弧菌亲缘关系最近,菌株B1X-1与鲨鱼弧菌亲缘关系最近。因此菌株A3G-2、A2G-5B和BIX-1分别被鉴定为溶藻弧菌、解蛋白弧菌和鲨鱼弧菌。组织病理观察发现患病牡蛎主要受损器官是消化盲囊,表现为腺泡管内壁吸收细胞崩解脱落,管腔扩大,进而管壁解体,消化盲囊出现大面积受损。  相似文献   
5.
用取自发病虾塘患典型白斑病的病虾为毒源,对健康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进行人工感染,按Koch氏法证实了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BV)是白斑病的病原。对人工感染WSBV后的组织病理变化和宿主细胞感染WSBV后的超微病变过程。结果表明:感染WSBV后病虾 的不同组织均存在广泛的变性、坏死,上皮细胞大量解体、脱落;部分细胞核肿大、游离;结缔组织糜烂,呈现空泡化;未发现包涵体。航向电镜照片显  相似文献   
6.
用光镜观察经人工感染白班杆状病毒(White Spot Baculovirus,WSBV)后患血型血斑病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血淋巴涂片,研究了WSBV导致的淋巴细胞数量及结构异常,通过检测感染WSBV后患病虾与健康虾的血清主要生化指标,首次提示了两的主要差异及WSBV在宿主体内增残的时间过程,结果表明:患病虾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无颗粒细胞难以找到,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分别为健康虾的11.7%和4%,颗粒细胞内出现深染区,空白或异样突起,血涂片上偶尔发现有大型固定性吞噬细胞,在患病虾血清主要生化指标中,Ca^2 含量比健康虾显升高,患病虾为15.93mmol\L^-1,健康虾为10.71mmol.L^-1,相反,患病虾血清中总蛋白(Tp),总磷(PB)及乳酸脱氢酶(LDH)均比健康虾个体低,3含量依次为:52.07g.L^-1,0.34mmol.L^-1, 和35.27IU.L^-1,在健康虾个体血清中为:66.29g.L^-1,0.66mmol.L^-1及82.36IU.L^-1,而K^ ,Mg^2 ,含蛳无显差异,血沮中Ca^2 ,PB及TP的含量可以作为斑节对虾感染WSBV后出现白班病的血清生化特征,斑节对虾感染WSBV后不同时间内血清主要生化指标显示增残的时间顺序可能为:24h内主要进行核酸复制,24-48h主要进行囊膜蛋白的合成,病毒从入侵宿主要细胞到从细胞内释放的过程约需48h.  相似文献   
7.
六个青蟹群体的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部分序列差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从广东阳江,广东吴川,广东珠海,福建东山,海南海口,海南三亚等六地区采集的六个青蟹群体进行分子遗传差异的研究。针对16S rRNA和COI序列进行群体间比对,聚类分析以及单倍型研究,其中各群体16S rRNA和COI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9.69%,98.99%,平均遗传距离为0.033和0.018。聚类分析将全部个体的16S rRNA与Scylla paramamosain归为一类,将COI序列全部混杂,无按地理位置聚类现象。单倍型研究共发现33种单倍型,其中三亚群体单倍型分布最散,且在最为集中的A型中无三亚样本。研究结果表明东山等六地青蟹群体分子遗传背景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8.
养殖近江牡蛎致病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东省疫区患病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消化盲囊及血液中分离纯化出10株细菌,人工注射感染实验发现其中3株细菌注射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能运动.常规生理生化和Biolog 细菌鉴定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菌株A3G-2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亲缘关系最近,菌株A2G-5B与解蛋白弧菌V. proteolyticus亲缘关系最近,菌株B1X-1与鲨鱼弧菌V. carchariae亲缘关系最近.为了进一步确定它们的分类学地位,分别测定了3株弧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 菌株A3G-2与溶藻弧菌亲缘关系最近,菌株A2G-5B与解蛋白弧菌亲缘关系最近,菌株B1X-1与鲨鱼弧菌亲缘关系最近.因此菌株A3G-2、A2G-5B 和B1X-1分别被鉴定为溶藻弧菌、解蛋白弧菌和鲨鱼弧菌.组织病理观察发现患病牡蛎主要受损器官是消化盲囊,表现为腺泡管内壁吸收细胞崩解脱落,管腔扩大,进而管壁解体,消化盲囊出现大面积受损.  相似文献   
9.
两个凡纳滨对虾家系体重与体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凡纳滨对虾Litopeneaus vannamei家系的培育是遗传选育种的基础,其生长特性包括生长速度、体重与体长的关系等,是家系的表型特征。报道了凡纳滨对虾2个家系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凡纳滨对虾家系1体重(W)与体长(L)的关系为:W=0.0059L3.2809(R2=0.9931);家系2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W=0.0059L3.2974(R2=0.9940),2个家系体重与体长的关系没有明显的变化,得出凡纳滨对虾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W=0.0059L3.2895(R2=0.9934)。  相似文献   
10.
首次从患溃疡病的养殖红抉石首鱼(Scinenops ocellata)病灶和肠、肝、肾等处分离到多株细菌,发现其中两析经注射和创伤感染后,能引起体表溃疡,肠道积水等症状,与自然发病表现类似。经过生理生化鉴定为弧菌科(Vibrionacea)篱万氏菌属(Shewanella),进一步用16S rDNA扩增测序鉴定该菌为海藻施万氏菌(Shewanella algae),其主要特征为:革兰氏阴性,TCBS生长,产硫化氢,嗜盐,不利用葡萄糖产酸或产气,也不发酵其他糖类产酸;蛋白酶,硝酸盐还原酶,氧化酶阳性;具有较强的溶血活性。利用作者研制出的PCR检测试剂盒,对海藻施万氏菌进行了快速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