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元  贾雨少 《海洋工程》2018,36(2):64-72
在总结分析现有整治水位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潮流界以下河段的水沙运动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输沙能力的航道整治水位确定方法。考虑上游来水、下游潮汐为独立事件,统计潮流界以下河段上游来水、下游潮汐不同等级组合出现的频率,采用数学模型计算相应组合下河段沿程的潮位、流速过程,以流速四次方代表水流的输沙能力,统计不同潮位等级对应的综合净输沙能力,确定最大综合净输沙能力对应的水位为(最优)航道整治水位。以长江下游白茆沙水道和福姜沙水道为例,计算了所在河段的航道整治水位,并探讨了起动流速对整治水位计算的影响和最高整治水位概念对工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的条形码食品追溯系统的局限性,提出一种采用先进的射频识别码(RFID)技术以及广泛使用的短信息技术来建立的对虾追溯查询系统。该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将RFID数据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给后台短信网关,经网关处理,给客户提供快捷、有效的追溯信息,方便客户及时了解对虾的产地、养殖情况(饲料、用药)、以及生产情况等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3.
对南海西部表层沉积物进行系统取样分析表明,该区黏土矿物总体以伊利石为主,平均含量超过50%,其次为蒙脱石、绿泥石和高岭石含量较低,伊利石和蒙脱石含量变化较大,两者呈负相关关系,而绿泥石和高岭石含量变化较小,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根据黏土矿物组合及其分布特征,南海西部海域大致可以分为A、B、C、D四区,其中A区以高伊利石和低蒙脱石含量为特征,B区伊利石含量明显下降,蒙脱石含量增多,C区以较高蒙脱石含量和低绿泥石、高岭石含量为特征,D区为相对低伊利石,高蒙脱石、绿泥石和高岭石,且往东南方向蒙脱石含量增大,而伊利石含量下降。与邻区黏土矿物组合对比研究表明,高伊利石含量的A区物源,除来自华南大陆的珠江、韩江等大小河流外,可能有相当部分来自东北方向,包括台湾岛及台湾海峡等。越南岸外的陆坡区细粒沉积物与陆架区有明显的继承性,表明其物源主要来自中南半岛,而红河物源对陆坡及深海盆的影响相对较小。南部陆架-陆坡区的物源主要有湄公河和加里曼丹岛,但两者的混合明显。因此,从区域分布来看,来自台湾海峡的细粒沉积物对南海深海盆影响最大,这可能主要是有由于表层环流所致。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1-2018年地面常规观测、高空探测等资料分析了长寿暴雨特征,研究了表征暴雨过程中水汽、动力、热力、不稳定条件的比湿、散度、垂直速度等物理参数及暴雨发生时各物理参数的阈值,构建了基于“配料法”的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试用、检验和评估。结果表明:长寿暴雨多发生在5月和9月,影响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按出现频率自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高原槽、地面冷锋、西南涡、切变线、低空急流,32.1%的暴雨是在高空槽、切变线、西南涡和地面冷锋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其他天气系统配置下较少产生暴雨。基于“配料法”的主观预报方法准确率较EC提高27%,漏报率较其他模式明显减小,TS评分较EC提高0.15;客观方法准确率较EC提高16%,TS评分较EC提高0.03。  相似文献   
5.
对于山区河流低坝而言,平时淤积在坝前的推移质粗沙可能会在洪水期集中翻越坝顶,形成高强度输沙。本文开展水槽试验,研究推移质粗沙自上游起动、推进、再翻越坝顶后向下游输移的过程,分析了输沙参数的变化特性及数理规律,描述了翻坝输沙模式及运动特征,揭示了输沙规律与河床形态之间的自然联系。取得如下认识:①输沙量随时间大致以幂函数规律增长。②低坝附近区域河床形态终将趋于稳定,上游和下游均形成相对稳定的曲面斜坡淤积体。③在不同的水流强度下推移质翻坝输移模式存在差异。对于一般水流强度工况,上游淤积体曲面斜坡表面泥沙颗粒以滚动或滑动模式起动,推移至接近坝顶位置时再跃移翻坝,后向下游输移;对于更高水流强度工况,后期的翻坝输沙模式可能发生显著转变,周期性边壁漩涡成为翻坝输沙的主要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6.
对水文泥沙测验资料的分析表明,洪季海甸溪为一由东向涨潮流控制、净输沙向东的水道,而新港航道内的净输水输沙均向东,表现为一略有冲刷特征的航道:枯季时,航道内净进沙量远大于净出沙量,因而与洪季相比淤积特征显著。而巳扩展为海甸溪西口分汊槽的开挖槽,使海甸溪西口水域进一步向瘀积型变化,因而在开发海口新港及新港道时,应充分重视开挖槽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上海淤泥质潮滩潮锋作用及其形成机制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徐元  王宝灿 《地理研究》1994,13(3):60-68
本文具体讨论了上海淤泥质潮滩的潮锋作用过程,定性给出了潮锋的形成机制,认为潮锋作用及其水体高含沙量现象的本质在于“潮锋带水体水流加速效应”,即,由于潮滩坡面变化平缓的特殊性,涨潮水体前锋沿程存在着一持续时间可达数十分钟的水流加速过程.最后,本文初步探讨了潮锋作用在滩面塑造过程中的地位,并重新定义了潮锋作用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河床粗化过程中推移质输移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河床粗化破坏与形成过程中推移质的输移特征,基于一套新型的接沙系统,在上游无来沙条件下,进行了3组不同床沙级配的水槽试验,研究了递增梯级流量作用下河床粗化破坏与形成的过程,采集到一套高精度(0.1 g)、高频率(1 Hz)的实时推移质输沙率及分时段输沙级配数据,分析了累积输沙量、输沙率及输沙级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粗化过程中累积输沙量随时间基本呈幂函数规律增长,且"粗化破坏再形成"的累积输沙量曲线出现明显转折点;推移质输沙率表现出明显的非恒定性,其粗化形成阶段的耗时要远大于粗化破坏阶段的时间,两者之比范围为3.5~20.5;推移质输沙级配中粗颗粒比例随时间变化趋势与输沙率相似,在输沙率达到峰值附近时,输沙级配与原始床沙级配相同。  相似文献   
9.
A simple method presenting linear single strain DNA (LssDNA) sequence with natural numbers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presents LssDNA correspondingly with the numerals 1, 2, 3 and 4. After calculation, the sequence can be coded in natural numbers which can also be decoded into the DNA sequence. Thus, an LssDNA sequence can be expressed in a natural number and a dot at coordinate axes. In the future, a new LssDNA sequences database termed "DotBank" would be realized in which each LssDNA sequence is determined as a dot.  相似文献   
10.
淤泥质潮滩表层沉积物稳定性时空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元  王宝灿 《海洋学报》1996,18(6):50-60
潮滩表层沉积物稳定与否直接影响潮滩的稳定性,根据有效应力理论,本文选择沉积物抗剪强度作为其稳定性指标进行研究,并对沉积物其他特性进行了同步测定。针对与潮间带滩面的有规律出露和浸没有关的表层沉积物稳定性时空变化,文中提出了包括外动力作用与内在稳定性两方面的潮滩表层沉积物稳定性概念模式,从微观上合理地解释了潮滩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