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海洋学   65篇
综合类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锌对虾夷扇贝和刺参幼体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虾夷扇贝和刺参幼体为材料,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锌对虾夷扇贝稚贝及幼贝和刺参幼虫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锌对虾夷扇贝稚贝的24hLC50 6.40mg/L,48hLC50为3.31mg/L,72hLC50为1.39mg/L,96hLC50为0.61mg/L;而对幼贝的24hLC50为3.32mg/L,48hLC50为2.64mg/L。72hLC50为1.76mg/L,96h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对虾越冬亲虾中检出杆状病毒。经对病虾鳃、前中肠、卵巢组织进行电镜观察,在这些组织中发现大量有囊膜的杆状病毒。病毒粒子大小约为367nm×128nm,核衣壳为324nm×92nm。病毒在细胞内不形成包涵体,在核内或在细胞质的发生基质中装配。从病毒的形态特征、感染组织以及典型的发病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认为亲虾感染的病毒与近年广泛报道的造成养殖对虾大规模流行病的主要原因——中国对虾杆状病毒为同一种。卵巢组织也是病毒的主要靶器官之一,亲虾卵巢组织的被感染暗示着该病毒有可能通过生殖细胞而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3.
病毒囊膜是包膜病毒除核衣壳外的另一主要成分。它主要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称为膜蛋白,膜蛋白以单聚体,二聚体,三聚体,甚至更多的聚合体的形式存在,具有中和抗体,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凝集红细胞,诱导细胞融合等多种功能,膜蛋白可采用将其基因整合入载体,并在昆虫细胞,哺乳细胞或细菌中获得体外表达,膜蛋白可在去污剂的作用下形成蛋白质-脂-去污剂的复合物而被溶解,其中去污剂的临界微团浓度,亲水物-亲脂物平衡值,荷电、紫外穿透性等是选择合适去污剂的主要参考因子,溶解后的膜蛋白多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高效液相层析等技术并结合梯度离心;分级沉淀等进行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4.
用16S rRNA基因的内切酶图谱快速鉴别几种对虾病原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坎普氏弧菌是青岛海洋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实验室于1989-1990年自对虾养殖场中国对虾红腿病心脏及血淋巴中分离并鉴定的菌株,副溶血菌和溶藻胶弧菌两菌株于1994年9月得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建立快速、准确的中国对虾病原菌的诊断技术,根据几种细菌的16SrRNA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该基因的多聚酶反应的引物PL1和PL2。并用该对引物分别从坎普氏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胶弧菌的DNA要品中扩增出分  相似文献   
5.
魚精蛋白的分子量较小,所含氨基酸成分也较简单,它与核酸结合存在于成熟的魚精子头部。魚精蛋白之间有种属特異性的差異,它们的N—末端氨基酸亦不相同,例如日本北海道产的鯡魚(Clupea pallasij)精蛋白的N—末端是丙氨酸,而欧洲产的鲱魚(Clupea havengus)精蛋白的N—末端则是脯氨酸。关于中国沿海各种魚类的魚精蛋白的研究不多,因此研究魚精蛋白的成分、结构、与核酸结合的关系、本身形成的过程以及其生物学的功能等,是很有意义的。我们用纸上层析法,对我国黄海南部所产的河触和鮁焦精蛋白所含的氨基酸作了初步测定。  相似文献   
6.
对虾一种无包涵体杆状病毒病原的PCR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对虾无包涵体杆状病毒的快速诊断技术,应用PCR技术分别对暴发性流行病发生前、流行中和发病后的对虾样品进行了检测.根据已克隆的对虾杆状病毒部分基因组序列而设计的引物能特异性地扩增出靶DNA片段,最低可以检测1pg的病素DNA.由典型发病症状对虾的胃、腮、肝胰腺、中肠、游泳足、肌内和心脏等器官和组织中成功地检测到病毒.不同组织和器官经扩增得到的信号强弱不同:病虾的胃扩增得到的信号最强,中肠、肌肉、心脏和游泳足次之,腮和肝胰腺信号最弱,说明病毒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数量及感染程度不同.在对虾发病前及发病后,用二次PCR还能检测表面不发病呈隐性感染状态的对虾携带的病毒;而对野生健康虾的检测结果为阴性.研究表明,PCR是检测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快速、灵敏而准确的方法,对病毒病的早期诊断、防治和高健康对虾品种的选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验在3个60m3的围隔水体中进行,除对照袋外,矿渣污染浓度分别为20ppm和130ppm(干重),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分别用吖啶橙染色荧光计数法和氚化胸腺嘧啶核苷示踪DNA合成法进行:在16天的实验中,高浓度污染袋内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出现两个明显的高峰值,第一个高峰值主要是由于细菌的捕食者微型鞭毛虫受到矿渣的抑制而引起的,而第二个高峰值则是浮游植物水华后释放出可溶性有机物及浮游植物细胞衰老引起的,与对照袋相比,污染袋由于矿渣在水中的消光作用,使袋内浮游植物水华期推迟两天,从而使细菌的水华也推迟两天,污染袋内总的细菌生产力比对照袋要大得多,本文对这些现象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1996年4~5月山东省莱州市大华水产实业公司育苗场海湾扇贝亲贝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流行病。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是肠道及肾肿胀、生殖腺及外套膜萎缩、壳内面变黑。自发病亲贝肾组织中分离到细菌作纯培养,经肌肉注射和浸浴法人工感染健康亲贝,得到与发病池中患病亲贝相同的症状,并从人工感染病贝的肾组织中重新分离到同种细菌,证明所分离菌是发病亲贝的病原菌。经60项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飘浮弧菌(Vibrionatriegen)。应用药敏纸片法研究了43种化学疗剂对所分离的扇贝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新霉素B(100μg/片)、氯霉素(30μg/片)、磺胺药+TMP(20μg/片)、美洛西林(30μg/片)及多粘菌素B(300iu/片)的抑菌力最强。  相似文献   
9.
贝类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ESEARCHONTISSUECULTUREOFSHELLFISHANDITSAPPLICATION组织培养是生物工程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染色体分析、细胞代谢、癌变机制、病毒的分离和鉴定及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目前,在脊椎动物的细胞培养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建立了多种细胞株系。而在无脊椎动物的细胞培养方面,自Grace1982年从鳞翅目昆虫Antheraeaeucalypti建立细胞株以来,昆虫组织的细胞培养技术也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但是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组织培养方面,对虾细胞的建系问题至今仍是全世界所面临的挑战性课题,虽…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病毒约有600余种,但有关对海洋里病毒的报告却较少,而且过去科学家们在研究海洋里的病毒时,常注重于海洋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现在已知生活在海洋中的病毒可分为二大类型,一是由于人类的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污染了沿岸海水,而使一些人类病毒流入海洋中成为暂时的栖息者,此类病毒在海水中只能存活一个短时间,所以它们不是真正的海洋病毒。第二类是经常生活在海洋中的病毒,它们以海洋生物为寄生,也许还有一些腐生性病毒,现就这方面有关资料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