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名教授加德纳在他所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力的理论,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力观过于狭窄,把智力主要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方面,而忽略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方面,他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七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  相似文献   
2.
Large amplitude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ISWs) often exhibit highly nonlinear effects and may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mixing and energy transporting in the ocean. We observed highly nonlinear ISWs over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19°35′N, 112°E) in May 2005 during the Wenchang Internal Wave Experiment using in-situ time series data from an array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sensors, and an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ADCP). We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SWs and compared them with those of existing internal wave theories. Particular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characterizing solitons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pe and amplitude-width. Comparison between theoretical prediction and observation results shows that the high nonlinearity of these waves is better represented by the second-order extended Korteweg-de Vries (KdV) theory than the first-order KdV model.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SCS) is rich in highly nonlinear ISWs that ar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energy budget of the internal wave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相似文献   
3.
自浅水三角洲的概念提出以来,已经历了60多年的研究历史。虽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但在浅水三角洲的概念内涵、砂体成因类型及沉积构型样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探讨了浅水三角洲概念的内涵,并总结和分析了其沉积构型特征和样式。根据浪基面和河-盆水深比(初始河道深度与河口盆地水体深度比值),可将三角洲分为极浅水三角洲、较浅水三角洲和较深水三角洲。典型的浅水三角洲为极浅水三角洲,发育于河-盆水深比值大于或等于1的浅水水体,分流河道可下切至下伏的前三角洲沉积。根据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的组合样式,将河控浅水三角洲的端元类型分为分流砂坝型和指状砂坝型。分流砂坝型三角洲为河道入海(湖)后形成的多级分叉的河口坝与分流河道系统,平面上呈扇状,河—坝组合呈现“河在坝间”的样式,而指状砂坝型三角洲为指状砂坝与分流间湾相间分布的系统,平面上呈枝状,河—坝组合呈现“河在坝内”的样式。  相似文献   
4.
刘昆  徐振华  尹宝树 《海洋科学》2016,40(11):148-154
基于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模式,设计了9组理想数值实验,研究了内潮的产生对地形和背景层结环境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高斯海脊两侧地形梯度较大的超临界坡面处是内潮的主要源区;地形和层结环境的变化对内潮生成有很大影响;如地形和层结保持不变,不同的网格水平分辨率和垂向层数条件下估算的内潮转换率存在差别;地形和跃层的相对空间关系对内潮生成及其引起的水体混合强度存在影响。高分辨率的地形和合适的背景层结是内潮模拟的关键。该结论对于内潮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在水环境方面面临的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加剧,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现有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环境问题尤其是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新颁布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也明确提出要强化基础教育阶段环境教育,在相关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鼓励中小学开办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课堂。一、中学水环境教育需求在学校开展持续和深入的水环境教育,促进水环境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渤海 BZ油田明下段储层内发育呈窄条带状分布的鸟足状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并由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天然堤砂体组成,其强储层非均质性导致剩余油分布复杂.利用地质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指状砂坝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①宽条带状或近连片状的叠置指状砂坝内部多发育稳定的泥质隔层,在合层开采时,相对低渗储层剩余油富集,在注水井钻遇局部切叠部位时,上部砂体剩余油富集;②指状砂坝的宽度为100~1000m,宽度小于600m 的窄条带状指状砂坝内剩余油富集;③指状砂坝边部的物性最差,剩余油富集;中部的相对高渗砂体呈孤立透镜状分布,导致剩余油区易呈离散状分布;④指状砂坝内以底部水淹为主,正韵律砂体水淹厚度最小,反韵律砂体的水淹厚度最大,复合反正韵律砂体的水淹厚度与分流河道所占厚度呈负相关关系,总体上,指状砂坝的水淹厚度随着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增强具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数据评判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廷  徐振华  罗俊 《岩土力学》2010,31(10):3165-3172
基桩声波透射法是目前最主要的一种基桩完整性无损检测方法,但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普遍存在桩身完整性等级判定时的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等问题。通过对基桩声波透射法波速、波幅及PSD(声时-深度曲线相邻两点的斜率与相邻时差值的乘积)判据进行分析比较,基于现场试验及计算研究,考虑两测管不平行等影响因素,提出了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数据的综合评判方法。该方法不仅构建了有效的全新的综合评判体系,而且模型桩试验研究及工程实践表明:该评判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检测数据分析、处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基于FVCOM的獐子岛附近海域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格的海洋模型FVCOM(An Unstructured Grid, 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 对獐子岛附近海域的潮汐、潮流进行了精细化数值模拟研究, 模拟的潮汐、潮流与实测值符合良好, 表明建立的该海域精细化潮汐潮流数值模型合理可靠。依据计算结果绘制了M2、S2、K1和O1分潮的同潮图和潮流椭圆图, 并对该海域潮汐潮流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獐子岛附近海域的潮汐主要以规则半日潮为主, 水平潮流多为旋转流, 旋转方向大部分为逆时针; 近岸海区和水道之间多为往复流, 在大鹿岛以南海域也存在一往复流的区域。在123.75°E以东存在一顺时针旋转的区域。由潮余流场的特点可看出, 獐子岛等各岛屿周围均形成气旋式的绕岛流, 流速一般位于8—12cm/s之间, 离岸线较远的外海区域余流较小, 只有1—2cm/s。本文所得结论, 有助于增加对整个獐子岛海域潮汐潮流特性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的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 )数值模型, 对南海北部海域的潮汐、潮流进行了精细化数值模拟研究, 并根据模拟结果详细分析了M2, S2, K1, O1 分潮的潮汐和潮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神泉港到甲子港海域表现为正规全日潮性质, 珠江口附近海区潮汐以不正规半日潮为主, 其他海域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全日潮; 陆架海域和深水海域主要表现为往复流, 陆架坡折区存在较强的旋转流, 陆架坡折区为不规则半日潮流和不规则全日潮流的分界线; 东沙群岛附近海域以不规则全日潮流为主, 旋转方向为顺时针; 整个海域的最大流速分布与等深线基本平行, 东沙群岛附近速度明显变大, 最大值出现在台湾浅滩附近, 最大值超过70 cm/s; 南海潮波系统以巴士海峡传入的大洋潮波为主, 分为三支潮流, 以不同的形式进出南海北部海域; 余流在台湾浅滩附近达到最大, 超过6 cm/s, 自南向北进入台湾海峡, 近岸余流自东向西沿岸流动。本研究在东沙群岛周边的模拟结果与前人基于实测资料的分析吻合较好, 并且由于采用了高精度的三角网格, 本文对东沙群岛周边海域的潮汐潮流结构和性质的刻画和分析是迄今为止较为精细的, 同时本研究还提高了对沿岸验潮站调和常数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