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海北部沉降颗粒物中的糖类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放置于南海北部Honjo-MarkⅥ型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样品糖类组成分布的分析测定,研究了颗粒物有机物质的来源及控制因素及其与沉积记录的关系。结果表明糖类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洋浮游植物,其能量变化受由季风影响的浮游植物季节性的消长所控制。沉积物中糖类组分与颗粒物相比呈现陆源有机质特征,推测是由于北部陆架物质通过浊流或海底移动进入陆坡所致。  相似文献   
2.
南海颗粒有机碳通量的垂向变化及早期降解作用的标志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南海不同水层的颗粒有机碳通量与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积累率的对比 ,以及氨基酸、氨基糖、糖类物质的组成变化表明 ,南海水柱中的颗粒有机碳主要来源于近期生长的海洋浮游生物 ,仅有 1.4%~ 1.6 %初级生产力产生的有机碳进入深海水柱 ,而在深海盆地沉积物中积累的有机碳仅占初级生产力的 0 .2 2 %以下 .颗粒有机物通量与组成改变主要发生在表层数百米以及底层海水与沉积物界面之间 ,而在中下水层变化较小 . (TAA+TSUG)OC ,AA/AS ,Gluam/Galam ,Arom .AA/Non Prot.AA ,ASP/b ALA ,GLU/g ABA等指标在颗粒物沉积过程中逐渐减少 ,指示了有机物质的早期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南海北部沉降颗粒氨基酸通量及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1987年9月到1988年10月放置于南海北部的3套沉积物捕获器样品(共39个)进行了氨基酸通量及组成的研究.氨基酸通量与总通量的变化一致,均呈现季节性的不同,并与南海季风有显着关系.氨基酸组合特征及季节性变化指示沉降颗粒有机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洋浮游生物,其中浅层捕获器浮游植物为主要来源,而深层则浮游动物的贡献大.颗粒物质存在着快速沉降的机制,表明由南海季风气候控制的海洋真光层季节性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引起的生物响应,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海洋颗粒物质的产生、传输和沉积.  相似文献   
4.
东海沉积物中类脂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烷烃、芳烃和脂肪酸的存在与否,可为研究沉积物的来源和所在地区是否受到石油污染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5.
浙江近海沉积物中某些类脂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有机化学是近十余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性学科.由于海洋开发利用的需要以及环境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此学科的迅速发展. 一些生物标记化合物(如烷烃、脂肪酸和芳烃等),能为有机质的来源和沉积环境提供信息.此外,利用它们还可以识别环境是否受到污染.正构烷烃和饱合脂肪酸之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标记化合物,主要在于它们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能经受剧烈的降解作用(如高温和氧化反应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