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综述目前赤潮治理的主要方法,其中物理法重点介绍机械搅动法、超声波法、吸附法和气浮法,化学法重点介绍无机药剂法、有机药剂法和胶体絮凝沉淀法,生物法主要介绍引入赤潮藻类生物天敌、微生物技术和化感技术,分析各自优势和不足,采用微生物技术和化感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外来物种沙筛贝(Mytilopsis sallei)是一种滤食性软体动物双壳类,它有着很快的生长速度和很强的摄食能力.为了探索沙筛贝在不同盐度下对微藻的摄食能力,采用颗粒计数仪,测定了沙筛贝在15、20、25、30、35等5个盐度梯度下对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摄食率,比较了不同沙筛贝个体大小对小球藻的摄食率.结果表明,沙筛贝对等边金藻和小球藻的摄食率均在盐度25时达到最大,分别为3.42×104cells/(ind.h)和6.72×104cells/(ind.h).沙筛贝对等边金藻的摄食率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一是因为沙筛贝摄食率随着藻类密度的降低而减小,二是当海水盐度下降,沙筛贝渗透压改变,导致了进入其外套腔的海水体积的减少,从而摄食率也减少.个体较大(壳长2.8~3.5 cm)的沙筛贝对小球藻的摄食率明显高于个体较小(壳长1.7~2.4 cm)的沙筛贝的摄食率,这与其他贝类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化感作用对中肋骨条藻与东海原甲藻竞争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江涛  李慧  曹婧  张议文 《海洋学报》2012,34(2):169-178
为了检验化感作用对赤潮藻类生长和竞争的影响,对中肋骨条藻滤液进行了培养实验,结果显示中肋骨条藻滤液对其自身的生长呈现出化感抑制现象,而且抑制作用在磷限制条件下尤为显著。自化感作用的程度与藻的生长阶段有关,指数期滤液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作用比衰亡期滤液略强。不同滤液添加比例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中肋骨条藻自化感作用的存在。降解实验表明在某些机制的作用下,化感物质会随时间而发生降解。在所有的滤液培养实验中,中肋骨条藻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这可能是由于东海原甲藻对滤液中的化学物质有较强的耐受能力。中肋骨条藻滤液的共培养实验结果显示,中肋骨条藻与东海原甲藻表现出演替现象,东海原甲藻最终获得竞争优势。实验结果表明化感作用可能会影响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竞争演替。  相似文献   
4.
基于PSR框架的中国海洋垃圾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针对我国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尚无技术标准的现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我国近海的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指标框架的海洋垃圾综合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可较好地反映区域海洋垃圾状况,具有全面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以期为更好地开展监测评价工作、保护海洋环境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监测结果的不确定度与海洋环境评价相结合,认为当监测结果为"跨界数值"时,对水质等级的评价将出现疑问。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水质等级概率F的概念,并以无机氮的评价为例,提出最差等级判别法、概率均分判别法和F值赋值判别法3种判断跨界数值水质等级的方法,为更科学地评价海洋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对海洋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水污染和海洋固废污染等方面,对海上大气污染研究较少。相对于陆地企业造成的大气污染,海上油气田、港口、码头等海上工程产生的大气污染的关注程度较弱,相应的监测标准和监督监管措施缺失。文章通过对比陆地企业的大气污染监测与监管,指出我国海上工程大气污染在监测、监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研究海上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对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蔡晓梅  曹婧  刘俊 《地理学报》2022,77(10):2633-2649
在法国“五月风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拼装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提出了以根茎思维为基础的动态生成哲学观,批判地揭露了现有研究以网络结构为主,忽视空间拓扑的局限,为人文地理学开辟了新的知识空间。一方面,拼装理论在“空间生产理论”“异托邦”和“第三空间”等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异质生成空间”,强调属性不同的元素互动的同时,更关注时空不断生成、变化的逻辑;另一方面,拼装理论重构了关系,强调“客体的能动性”和“外部联系”,生成“后关系本体论”,承认所有事物都是通过关系进行拼装的。随着拼装理论在人文地理领域的运用,现有的实证研究主要聚焦于政治拼装与流动性、城市拼装与批判城市化、日常生活拼装与非人的能动性,以及与行动者网络理论、复杂性理论的比较研究。为了阐述拼装理论的内涵,增强理论的应用性,本文以案例的形式详细解析了边界拼装蕴含的拼装逻辑。此外,基于拼装理论为人文地理学注入的过程逻辑与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以及该理论特征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耦合性,期望国内地理学者能批判地运用拼装理论解释中国情境,以便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4年3月、5月、6月、7月、8月、10月在胶州湾开展了6个航次的综合调查,研究了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和结构变化特征,并评价了海湾的富营养化状况.营养盐的浓度和结构变化特征表明,NH4-N和NO3-N是胶州湾海域DIN的主要存在形态.营养盐限制存在硅限制逐步转变为磷限制的趋势.富营养化研究表明,胶州湾整体处于磷限制中度营养-磷限制潜在性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2013年3—10月期间在胶州湾开展的7个航次的综合调查结果,研究营养盐的时空变化和限制变化。胶州湾海域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为铵盐和硝酸盐;近年来营养盐由原先的硅限制逐步转变为磷限制,磷成为胶州湾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
蔡晓梅  黄玉玲  曹婧  张博 《地理研究》2023,(5):1163-1176
拼装理论作为一种社会空间理论,为探究空间关系的生成提供独特视角。本文包含三个部分:首先,文章对拼装理论中“能动性”“欲望”和“外部联系”三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和关系进行梳理,指出拼装理论在探究日常生活和健康地理学方面所蕴含的潜力;其次,基于拼装理论,文章结合疗愈景观概念重构了疗愈拼装物的研究框架,一方面尝试将宏大复杂的拼装理论情景化、具体化到实证研究中,另一方面希冀从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视角发展疗愈景观;最后,以老年人的太极活动为例,通过疗愈拼装物的研究框架探讨了太极休闲景观中异质元素的能动性如何通过分布式管理形成一个具有疗愈性影响的动态关系空间并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基于以物和关系为导向的本体论,拼装思维将老年人与健康关系置于扁平化的理论体系和复杂多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讨论,打破了传统的健康-疾病二元假设,以更过程、更动态、更多元的形式解读中国情境下的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