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0年浙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尺度自动站加密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兮析资料.对2010年5周8曲日发生在浙南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发现:此次暴雨是在横槽转竖的大背景下,西风槽和高原槽东移合并加强,并在东移过程中与低层切变共同作用造成的;低空急流的形成在水汽的输送和聚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2.
曹楚  王忠东 《气象科技》2011,39(3):308-31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结合自动站加密资料对2009年9月29日20:00至10月1日20:00发生在浙江东部沿海的一次东风波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0916号台风"凯萨娜"外围环流为此次东风波的形成提供了扰动作用,副热带高压的加强使得低层形成了明显的东南急流,为暴雨或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上的消融和热量平衡研究是在冰川消融区中部海拔高度3895m的平坦雪面上进行的。观测场中的粒雪由两个不同层次的清洁粒雪和包含来自沙漠地区尘暴的污化粒雪所组成。当下部污化层在表层出露时,冰川自然表面的反射率则产生急剧的变化。当反射率从0.67降低至0.52时,相应的吸收辐射量将随之增加47%。根据1983年7月5日至25日的观测资料,对具有代表性的各天气情势下的热量平衡各组成分量的计算表明,在热量收入部分中,净辐射供热占71.6%5.40MJ/m~2·d),感热供热占28.4%(2.15MJ/m~2·d)。在热量支出部分中,消融耗热占94.8%(-6.79MJ/m~2·d),潜热占5.0%(-0.36MJ/m~2·d),其余0.2%(-0.013MJ/m~2·d)的热量用于冰雪层中的热传导。以热量耗散形式出现的潜热意味着蒸发抑制了凝结作用。这是因为该区相对的低温和较低的湿度的缘故。在夏季,尽管平均日总量为0.013g/cm~2的蒸发在年物质平衡中所造成的物质亏损似乎是不太重要的,然而它却是制约该区冰川分布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2005年6月18-12日浙南持续性梅雨锋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1°×1°的6h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逐小时加密雨量资料,对2005年6月18-22日浙江省中南部地区出现的一次持续性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梅雨锋暴雨过程是在两槽一脊的大环流形势下,由中低层切变、西南涡和冷空气共同影响造成的;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12个中尺度雨团的持续生成东移导致了暴雨的发生。正涡度大值中心值的强度和中尺度雨团的强弱以及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垂直速度以及垂直螺旋度的强弱和中尺度雨团的强度变化一致。急流核的出现导致水汽辐合明显加强.从暴雨区和急流核的位置配置来看,暴雨区出现在急流核的左侧。  相似文献   
5.
采用NCEP分析资料、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温州双偏振雷达资料等,分析了2019年4月24日(简称“4·24”)发生在温州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在高空槽东移过程中,弱冷空气影响配合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造成了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发生;午后对流条件良好,冰雹发生前,低层有高能舌伸向温州地区,中层有北方干冷空气南下,二者叠加造成强烈的不稳定层结,同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上升运动强烈,为冰雹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中β尺度的强对流单体内部形成-60℃的对流核,冷中心位于整个云团TBB梯度最大的地方,位置与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局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区域有较好的对应;利用VIL、Z、ZDR和KDP可以综合分析冰雹,其回波特征为:降雹前VIL值均有明显的跃增现象;>60 dBZ的强回波区对应的ZDR有明显的负值区,ZDR一般为-4~0 dB;对于较大的冰雹,>60 dBZ的强回波区对应KDP出现“空洞”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肠痹汤加减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 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予肠痹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排便困难、腹胀程度、肛门下坠感及粪便性状)、生活质量(PAC-QOL)评分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P<0.05)。2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PALC-QOL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肠痹汤可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利用NCEP1°×1°的6 h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逐小时加密雨量资料,对2005年6月18-22日浙江省中南部地区出现的一次持续性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梅雨锋暴雨过程是在两槽一脊的大环流形势下,由中低层切变、西南涡和冷空气共同影响造成的;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12个中尺度雨团的持续生成东移导致了暴雨的发生。正涡度大值中心值的强度和中尺度雨团的强弱以及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垂直速度以及垂直螺旋度的强弱和中尺度雨团的强度变化一致。急流核的出现导致水汽辐合明显加强。从暴雨区和急流核的位置配置来看,暴雨区出现在急流核的左侧。  相似文献   
8.
2007年7月温州高温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浙江省自动站资料以及温州1971-2006年6—10月历史最高温度资料,对2007年7月温州高温天气过程做了分析,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统计发现:温州高温呈现出高温日数增加、高温过程持续时间加长和高温结束时间推迟的特点;分析2007年7月高温出现时的环流形势发现温州出现高温时主要有两种形势:副高控制下的高温,可能会出现危害性高温;西南气流控制下的高温。而通过对比高温出现当日t8,t9,(t9-t8)和高温出现的程度,发现它们和高温以及危害性高温的出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认为可以利用当日t8,t9,(t9—t8)之间的关系来决定高温预警发布与否。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7年以来川滇地区24次中小型破坏性地震(Ms4.7~6.7)的基岩场地和土层场地的强震动记录,分别统计获得了川滇地区水平向基岩场地和土层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及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通过与俞言祥等2006年基于转换方法得到的我国西部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对比,验证了本文衰减关系对利用中小地震进行地震动估计的可靠性.同时,根据强震动数据随震级以及震中距的分布,分析了本文结果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四川、甘肃地区VS30经验估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对于工程场地条件的判断依据主要是地表以下20m深度范围内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简称VS20。相比之下,国外应用较广的是地表以下30m深度范围内的等效剪切波速,简称VS30。这种差别导致国内科研工作者在应用国外的地震工程、工程抗震模型时经常遇到对场地条件描述不准确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根据147个四川、甘肃地区国家强震动台站20m左右深度的钻孔剪切波速数据,利用延拓方法、场地分类统计方法以及基于地形特征的VS30估计方法研究各台站VS30与VS20的经验关系,对比发现基于速度梯度延拓的结果最为可取。参考国际上通用的Geomatrix Classification场地分类标准,最终得到四川、甘肃地区各类场地的平均VS30,此结果可以为缺乏钻孔数据的工程场地的VS30估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