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赋存于皖南—浙西的固体碳沥青分为古油藏裂解碳沥青和古油藏破坏次生充填碳沥青两种类型,阐明了两类碳沥青的不同成因机制。重新认定了浙西“康山沥青脉”为碳沥青而不是泥岩。论证了皖南、浙西碳沥青的烃源为下寒武统、中—上奥陶统至下志留统、中—上寒武统等。认为加里东运动—广西事件期间是下扬子盆地相区以下寒武统黑页岩为烃源的油藏形成和部分破坏的主要时期。针对南方的油气勘探,提出了只有在晚期成藏中作出贡献的源岩才是“有效烃源岩”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2.
赋存于皖南—浙西的固体碳沥青分为古油藏裂解碳沥青和古油藏破坏次生充填碳沥青两种类型 ,阐明了两类碳沥青的不同成因机制。重新认定了浙西“康山沥青脉”为碳沥青而不是泥岩。论证了皖南、浙西碳沥青的烃源为下寒武统、中—上奥陶统至下志留统、中—上寒武统等。认为加里东运动—广西事件期间是下扬子盆地相区以下寒武统黑页岩为烃源的油藏形成和部分破坏的主要时期。针对南方的油气勘探 ,提出了只有在晚期成藏中作出贡献的源岩才是“有效烃源岩”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3.
苏北古潜山类型与油气藏形成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北地区古潜山油气藏勘探无重大发现的原因,主要是构造变动大、断裂发育、今构造不一定是古构造、圈闭落实程度低,储盖层条件具不确定性、对油气藏配套史认识不足等。尤其是古生界与新生界烃源岩之间夹了一套巨厚的中生界,从而形成了与任丘古潜山油气藏不同的特殊的苏北古潜山构造格局,为了避开这套地层,苏北地区古潜山的勘探方向,应以寻找新生界盆地箕状凹陷陡断裂带一侧的断块山为主:在断阶带的高台阶部位,古生界与新生界以断层方式直接接触,既有油源条件又有良好封盖效果,可形成较好的古潜山油气藏模式,主要有利地区有真武—许庄地区、荻垛地区、陈堡地区、杨村断裂带、龙岗次凹等。另外,至今仍为构造高的晚白垩世浦口期沉积地貌隆起或晚白垩世赤山期末构造隆起的古构造风化带,也会有较好的构造形成与油气运移的配套关系,并应处于晚燕山期“二次生烃”有利运移指向区,如盐城地区。  相似文献   
4.
苏北地区泥岩欠压实现象与油气保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岩欠压实现象是苏北地区,特别是苏北盆地东台陷下第三系地层中重要的地质特征之一。在对泥岩欠压实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东台坳陷的泥岩中压力封闭形成时间早于毛细管封闭的形成时间,而且封闭能力较强,对第三系油气的早期保存起着重要作用。另外,欠压实的存在说明断裂、裂隙系统尚未能打破“暂时”的压力不平衡现象,具有欠压实现象的地层可以作为具有封挡能力的区域性的或圈闭的纵向封隔层。在苏北地区用欠压实表示泥岩层的封挡能力显示:新生界盆地地区和下第三系古、始新统封存条件最为优越;中生界欠压实现象不很普遍,其油气封存条件具有局部性;上古生界欠压实现象较明显,为苏北地区海相中、古生界地层中具有最优越封存条件的层系;志留系高家边组欠压实现象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
赋存于皖南-浙西的固体碳沥青分为古油藏裂解碳沥青和古油藏破坏次生充填碳沥青两种类型,阐明了两类碳沥青的不同成因机制.重新认定了浙西“康山沥青脉“为碳沥青而不是泥岩.论证了皖南、浙西碳沥青的烃源为下寒武统、中-上奥陶统至下志留统、中-上寒武统等.认为加里东运动-广西事件期间是下扬子盆地相区以下寒武统黑页岩为烃源的油藏形成和部分破坏的主要时期.针对南方的油气勘探,提出了只有在晚期成藏中作出贡献的源岩才是“有效烃源岩“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6.
下扬子区皖南地区含油气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BASIMS盆地模拟软件,通过对下扬子区皖南地区的盆地模拟研究,对该区从纵向上划分出三套含油气系统,并对这三套含油气系统从烃源(晚期生烃)、晚期成藏、有效保存三个关键因素出发,通过三套含油气系统四个关键时刻的平面评价分析,评选出有利勘探地区,主要上古生界及中新生界保存较好的地区:宣州-南陵、芜湖、潜山-望江和休宁四个地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